這廝是公然要他歸降劉備!保住家族富貴了!這也太小看他公孫度了!
他們公孫家,好歹也是掌握一州之地,而且北破高句驪,東聯姻扶餘,南破韓濊的存在。
其治下漢民一百餘萬,加上歸順的胡人和三韓東夷,治下人口總計二百萬以上。
這麼大的家業,地理又險遠,怎麼可能不戰而降!
袁譚的青州,眼下最多也就剩二百來萬人口!他公孫度的家業,跟袁譚的一個州人一樣多了!
不過,邴原畢竟是天下名士,公孫度也知道他並沒有背叛之心,也就不去懲處他,隻是厲聲命令
“今日此言,孤可以當你沒說過,下次再敢說,就嚴懲不貸!孤尊奉朝廷,何錯之有?還‘遠人惶惑、不知正朔’?
許都的陛下便是正朔!邴根矩,你也算天下名士,竟出此無君無父之言!還不速速退下!”
公孫度此言嗬斥得貌似義正辭嚴,邴原也無法反駁,隻好歎息退下。
公孫度嗬斥過後,精力消耗也過大,又有些搖搖欲墜,緩了好一會兒之後,才悲涼地轉向兒子公孫康,吩咐道
“康兒,速速把此前攻破高句驪的兵馬都調集過來,與襄平本地駐軍一起,發往昌黎救援你二弟!
嗯,也不可冒進直接去昌黎,可先在遼河口的遼隧一帶觀望紮營、與趙雲保持距離,然後進一步打探敵情。”
公孫度說話有些猶豫,說了一半又改口、補充,看得出他已經病得決策能力都下降了,精力不濟難免有疏漏。
公孫康卻是知道父親的病情的,他不由憂慮地追問“如此會不會導致襄平空虛?後方各處,又該如何籌軍駐防?”
公孫度喘了口氣,接著說“可把去年攻破韓濊後、在帶方郡剿滅三韓餘賊的兵馬調回來,補足遼東腹地防禦兵力。”
原來,曆史上公孫一家,在207年左右,才攻破高句驪國都高句驪縣,然後連帶著周邊的西蓋馬縣等地,重新設置了玄菟郡。
又該在209年左右,攻破韓濊,也就是後世韓國的漢城周邊、漢江與大同江之間的流域,設置了帶方郡。
這一世,也是因為諸葛瑾早些年勸劉備跟公孫度貿易,拿中原的先進生產力工具和鋼鐵原材料這些,問公孫度買戰馬。還把仿造後世朝鮮水師板屋船的近海海船賣給了公孫度。
導致公孫度軍沿著朝鮮半島沿海進兵的能力大大增強,翻越後世朝鮮邊境的長白山區時,也更加遊刃有餘,可以靠沿海海路補給後勤、軍糧。
所以,本時空公孫家對高句驪和韓濊的進攻,也各自提前了三五年。
此番趙雲打來時,高句驪的故都已經被公孫度攻破占領了,但高句驪倒是沒有滅國,他們選擇了繼續往東北逃跑,另外擇地建國。
被公孫度占領的高句驪故都,大約相當於後世的遼寧撫順、鐵嶺一帶。被公孫家擊潰抄家過一次的高句驪,等於是撤出了後世遼寧全境,逃到了吉林境內。
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孫家對於漢人的外戰還是有貢獻的,至少保住了遼地的漢人勢力不被胡人和夷人侵害。
所以曆史上陳壽寫《三國誌》時,對公孫一家的評價,也是“雖有罪,然遼土之不壞,實度是賴。向不遭度,則民係於虜廷矣。”
但不管怎麼說,眼下公孫度為了割據自立,響應曹操,而且集結各部對抗趙雲、以及尚未出場的周瑜,那就沒什麼可說了。
諸葛瑾和趙雲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快結束戰鬥,拔掉公孫家,避免對遼東漢人的綜合實力形成太多負麵影響。
遼東漢人的民力,不該浪費在內戰上,應該拿去對付高句驪和韓濊。
……
在公孫度的堅持和嚴令下,公孫康還是堅決執行了父親的軍令,在短短數日之內,就集結好了第一批援軍。
隨後,公孫度就堅持親自帶兵,先前出到遼河口的遼隧設防,跟趙雲相持。
公孫康苦勸“父親,你病體已如此沉重,豈可輕動?”
公孫度卻厲聲嗬斥“我若不去,軍心更加不穩!你還年輕,如何鎮得住諸將用命?而且我去了,這一仗能勝,便能為伱保數年太平。若是我死了,你自覺不敵劉備,將來也多條退路。”
說罷,公孫度便不顧勸阻,堅持扶病強行,坐船沿著遼河順流而下,帶兵抵達遼河口,跟趙雲相持。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