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cener_ip"bsyle="color:red;"../b/div可是推行城市化第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就是住房問題。大量的農村人口湧進城市,你讓他們住哪裡?
那個時代不同於後世,外來務工人員可以租房子住。雖然也經常被吐槽,房租站了工資的多少多少?那個時代是你根本租不到房子。
就比如說基建連,如今外來人口不少了。他們的居住條件真的很可憐,大部分都是挖地窩子住,還有些去了老裕民租房子。
基建連和開發區雖然建了房子,但是不可能分給這些戶籍根本不屬於兵團的外來戶。再說基建連蓋這些房子,也是完全是自己出資,一棟房子吃掉多少利潤馬全義最清楚了。心都在滴血啊!
以前楊革勇對這些事情並不關注,因為他是和基建連合作。住房問題跟他沒有關係,他負責的是原材料的供應。
但是香港之行確實讓他漲了見識,原來住房不但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可以產生利潤的商品。這種模式完全可以複製到開發區來啊。
聽完楊革勇的介紹,馬全義兩眼放光,葉萬成卻疑慮重重。從他進疆開始,房子就是國家分配的,現在拿來買賣,符不符合國家政策他真的不懂。
其實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於住房已經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隻不過兵團這種特殊單位,加上他們級彆不夠,沒有看到這些文件罷了。
***分彆就住房問題發表了兩次重要談話。1978年9月,***指出“解決住房問題能不能路子寬些,譬如允許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個人手中的錢動員出來,國家解決材料,這方麵潛力不小。”1980年4月,***發表《關於建築業和住宅問題的談話》,指出“城鎮居民可以購買房子,也可以自己蓋,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舊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房地產行業逐漸被認為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住房走商品化的路子揭開了中國住房製度改革的大幕。
幾個人討論半天,並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意見。楊革勇乾脆給劉慶華打了個電話把他喊過來,不過喊過來之後他就走了。這是領導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跟他沒啥關係?
劉慶華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也是被雷了個外焦裡嫩。不過他知道的卻比葉萬成他們多一些,最起碼國務院的一些文件他看到過。
於是他把那些文件的主要內容給兩個人講了一遍。第一,1978年至1987年,啟動城鎮福利住房製度改革。20世紀80年代,住房製度改革經曆了出售公房試點、民建公助建房試點到提租補貼試點的探索。
1980年6月,國務院批轉《全國基本建設工作會議彙報提綱》正式提出住房商品化製度。同年,深圳首開收取土地使用費與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先河。
1981年,城鎮房產全價出售政策向全國鋪開。雖然全國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0多個城市展開出售新建住房工作,但效果並不理想。1982年,城市裡實行了政府、企業和個人各承擔房價13的“三三製”補貼售房政策,後也因補貼售房製度遭遇阻力被叫停。
1985年至1986年,住房製度進入“提租補貼”的改革階段,煙台、蚌埠等地打響“提租補貼”試點第一槍。1987年11月,國家土地局確定深圳、上海、珠海、廣州、天津、廈門、福州等城市,作為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試點城市,開啟了我國土地使用製度的改革。
幾個人眼睛同時開始發亮,如果把建好的房子都賣給職工。收一部分土地使用費,這條路好像真的行得通啊?
三個人又來到團部,把這些年來,中央對於住房改革所發布的文件全部搜集起來,然後引經據典給兵團黨委打報告。
就是開發區內的房屋全部私有化,開發區會按照比例向兵團上繳土地使用金。而兵團建設局則要給予這些租房頒發個人產權證。證明住房私有的合法化。
幾個人都明白,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如果產權真的私有化。大家基本都會心甘情願的掏錢買下居住地房屋的。
當然,做這件事之前他們已經打電話跟吳天明溝通過了。吳天明作為高層,對於這些事情自然要比他們清楚的多。
而且他身在省城,早就感受到了房子帶來的壓力。如今兵團二代早已經成長起來了,但是他們大部分還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那時候房子本來就窄,大部分家庭都是兩間的平房,外屋都是孩子加廚房兩用的。
現在孩子大了要結婚,你讓他結在外屋嗎?而且大部分家庭都不是一個孩子,就算能結在外屋彆的孩子去哪?
雖然孩子工作了,基本上單位都會分房,但是錢從哪裡來?有些事情級彆越高越不好解決。
比如基建連自己有錢了,可以拿出來為職工蓋房,而機關單位哪來的錢?他們每花一分錢,都要記在賬本上接受審核的。
特彆是蓋房子這種大事,每一套房子所占用的資金都不是小數字,而且屬於那種花出去就沒有回報的那種。不但沒有回報,房屋的維修還要完全免費承擔。
葉萬成他們想乾的事情吳天明知道意味著什麼?不過這一步早晚都要走的,於是他選擇了鼓勵。
報告很快就被送到了兵團黨委,此時機關也都準備放假了。但是這份報告卻如一枚重磅炸彈,在兵團機關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
改革這種事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阻力重重的,特彆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
明明是國家負責分配的房子,開發區竟然要變成私有財產,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體製改革了。而是上升到一種政治高度。
姓公還是姓私,一直是改革初期爭論最多的一個話題。連續三天的討論沒能出個結果,吳天明建議上報中央,儘管很多人保留了意見。但是開發區的報告還是被交到了王老的手裡。
divid="cener_ip"bsyle="color:red;"../b/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