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出了紕漏,這前前後後影響多少人的生計。
他實在是走投無路了,不得不求助宋縣令幫忙。
好在宋縣令並未落井下石,而是積極地幫其奔走,唯一的要求居然是千萬彆克扣茶農的工錢。
想起宋縣令剛上任時,自己還因為聽信讒言給其暗中使過絆子,不由的老臉一紅。
經此一遭,不管成與不成,他都宋縣令馬首是瞻。
宋縣令答應幫忙還真不是有多大度,可作為本縣的父母官,出
了這麼大的事
,他可以看著茶商傾家蕩產
,可卻不能不顧成千上萬個茶農的死活。
一旦安華茶的聲譽完蛋了,
接下來可是徹底絕了本地人的生計。茶這東西,賣的就是那個名聲,品種好壞還在其次。
沒看喬欣那個時代,某頓那種國人日常煮茶葉蛋都嫌棄的下角料,被老外打碎了包裝一下,搖身一變就成了國際知名品牌的茶包,年銷售上億包。
足見一個好的品牌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名茶想維護聲譽不容易,
可想壞了口碑還不簡單?
一次簡單的質量問題,就足以毀了當地人多年的心血。
他這個縣令可以不當了,可若是在自己任職期間,毀了安華邊茶的名譽,餓死那麼多人,
他有何顏麵回去見家鄉父老呀,就是死了也沒臉麵對列祖列宗的。
喬欣聽完事情的始末,雖然心裡有了猜測,但也沒有急於下定論,
“可帶有樣品,
拿來我瞧瞧!”
“有,有,有!”
孟會長趕緊找小廝回他們暫住的庭院去拿樣品。兩地各得不遠。
喬欣本以為看到的是一團團茶餅,
沒想到小廝直接拉來了一頭騾子。
騾子的背上各背著兩個花格篾簍,裡麵的東西
用棕片、蓼葉包裹的十分嚴密。
孟會長見喬欣站在那兒,隻看著不說話,以為對方嫌棄他們的包裝,不由的尷尬。他們也想用時下流行的瓷瓶和油紙包裝。
可當地窮,根本買不起呀!
大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大家隻能開動腦筋,就地取材。
他們安華人不僅善於製茶,平日裡也狩獵捕魚。大夥就是從捕魚工具花格篾簍中得到啟發。
為了在運茶途中防雨防曬而且茶葉不外漏,大家利用安華
山裡資源———棕片、蓼葉作為裡襯;從山裡娃放牛時為防牛在沿途不啃吃農作物用的篾籠套嘴,作為茶篾簍收口套帽。
為了每個篾簍裝得更多的茶葉,茶農們又了將乾茶蒸軟灌裝,滾絞棒壓成型。
才得了如今這副模樣。
不好看,但是特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