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何池被羅拉堵在了臥室前。
“克裡斯汀辛尼爾是誰?”女孩劈頭蓋臉的質問差點讓何池改變判斷,以為羅拉真的是玩家。
不過稍稍冷靜下來何池就想到了原因,於是低聲問“你偷看了我的電腦?”
“是防止花心男人的例行檢查!”羅拉馬上接著問“你的維基檢索記錄上有一半都是這個女人名字開頭,你到底在乾什麼?”
“隻是要寫一篇論文罷了,搜索一個不太有名的曆史人物。”
“真的?不是花心的借口?”
“否則呢?你們沒看見我的維基百科上關聯的都是各大圖書館嗎?”
“好吧,就算我神經過敏好了,不過這也不能怪我,誰叫你最近確實神神秘秘的。”
羅拉離開了,何池回到房間再次打開了自己的電腦,上麵關於克裡斯汀的相關檢索已經有50多條了,答案全是一些同名作者的學術論文或者是臉書空間,少量幾個文字的則是日誌,幾乎都沒有什麼關聯性。
何池在上麵加入了二戰和自由法國的一係列後綴,結果已經沒有合適的匹配答案了。
很奇怪。
就連塔尼婭這種沒什麼官職的小兵都有故事流傳下來,作為戴高樂的助手,克裡斯汀在自由法國的地位應該在前五的位置,沒有道理完全沒有痕跡。
略微思考了一下,何池更換了一個思路,在網上重新搜索了一個名字【皮埃爾·瑪都】,這個人是他這個世界自由法國對外安全局的首席,而在副本世界中克裡斯汀取代了他的位置。
結果一下子豐富了起來,出現了大量的資料信息,不過何池關心的不是這個。
他再次加上了詞條,【如果戴高樂沒有皮埃爾·瑪都】。
結果出來了,除了一些相關曆史論文以外,篩選下來的竟然是一批,何池點開其中一本名叫《法蘭西的薔薇》的書。
書寫的質量很差,讀起來也有些拗口,但是書的女主人公讓何池眼睛一亮。
【克裡斯汀·克勞福德】
名字很相似。
至於情節幾乎就是克裡斯汀前半生的翻版,包括成立戴高樂私人情報組織,在法國乘坐運輸機逃亡英國的事件幾乎都有涉及。
可是當何池想往下閱讀的時候,卻發現的後半部分被屏蔽了,理由是涉嫌劇情抄襲,涉及版權糾紛,目前處於停止發行的狀態。
何池看了看作者的名字:“馬克·紮克”
隨後何池拿起來桌麵上的電話“迪亞洛局長,我想讓你幫我查一個人。”
——
兩天後,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
這座城市曾是美國製造業的重要中心,但隨著工業外移,城市經曆了嚴重的經濟衰退,貧困率達到了30,在這座大型城市的郊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底層人口聚集區。
何池一踏進這個大型貧民區就發現有人在悄悄注視他,陰暗的小巷裡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角落裡還有可疑的藥瓶和散落的針管,兩側的民居裡不時傳出夫妻爭吵的聲音,甚至還有站街女職業化的呻吟。
這個地方糟透了。
何池想象不到會在這種環境下寫的家夥會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