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恢複了平靜,經過剛才的插曲,英美兩方的領導人已經暫時結束了交流,畢竟政治博弈不是領袖簡簡單單的幾句話,需要雙方的智囊團共同來決策。
距離抵達克裡米亞地區還有大概1個小時,羅斯福總統因為身體原因,隨行的醫護人員要給他再進行一次檢查。
借著這個時機隨行人員在做最後的準備。
而此時的何池被安排在機艙的最尾部,十幾個美國特勤局保鏢的座位環繞在他周圍,隱約形成了一個包圍的陣勢。
有意思的是明明幾個人都在監視,但是卻又不敢表露的太過,保鏢們大多隨手抓起張報紙開始擺弄,偶爾回頭掃一眼東方人又馬上轉過去。
十幾個人一同看報紙的樣子其實非常好笑,不過何池並沒有心思考慮他們。
【獲得美國核心信息,任務總體進度完成13】【接觸信息碎片,碎片不完整,總體進度4122】係統的聲音在提示他。
他正在拿著速寫筆在一張紙上勾勾畫畫,“試驗場…靶子…進度…施展可能…瘦子…小女孩”
幾個沒有聯係的詞出現在紙上,最後何池不得不放棄。
那張紙他隻掃了一眼,留下的信息太少,哪怕應用【克裡斯汀的速寫筆】也無法完全複原。
但是聯想到馬歇爾當時的表情,何池有九成的把握那張文件上提及的是原子彈的問題,但具體進度到哪裡還不能準確確認。
而其中有個詞讓何池更感興趣。
“小女孩”
在他的記憶中,曆史上二戰時期有記錄的起爆原子彈一共是三顆,依次是“瘦子”“胖子”“小男孩”
其中瘦子是試驗彈,在新墨西哥州炸的,胖子和小男孩分彆賞給了廣島和長崎。
但是小女孩又是什麼?!
小男孩的兄妹款?!
他想起在上學的時候曾經一段未曾被證實的野史:外界猜測轟炸日本的原子彈本來有三顆,而其中隻有兩顆炸響,除此之外還有一顆莫名失蹤的未爆彈。
提出質疑的人有他的依據,還不止一個。
首先從名字上看:胖子和瘦子明顯是一對代號,而小男孩的命名也明顯有一對名字的符號感。
因此失蹤的第三枚很可能就是小女孩。
第二,根據美國退役陸軍中將格羅夫斯的回憶錄,原子彈轟炸日本的預定城市本來有四個分彆是廣島、長崎、小倉和新瀉。
為了兩顆炸彈準備四個轟炸點,似乎有些太多了,正常來看三個轟炸點配一個預備轟炸點才是合理的配置。
第三就不是推論了,而是一份文本材料。
《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報告寫道:“本日10時50分b—29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
這個文獻在二戰結束後被盟軍得到,在有心人的解讀下,成為了存在第三枚原子彈的證據。
當然,這個情況後來有人解釋說是當日的雲層很厚,觀測存在誤差,甚至是觀測員在當時因為緊張看錯了也說不定,並不是美軍真的丟下了兩顆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