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要了解人性的惡毒和陰險,必須認真閱讀和細品三國的曆史,因為的三國曆史是中國曆史記載史料最豐富,觀察曆史的角度最多,視野最深遠的一次。這個階段的曆史人物和事件都被描述得活靈活現,讓人不禁動情。
正因為如此,民國學者李宗吾先生以三國三個建國者曹操、劉備和孫權為人性標本,分析人性的險惡本性即厚顏無恥和黑心歹毒的本性簡稱厚黑本性,李先生是一個非常幽默的大文人,他稱自己這一研究成果為《厚黑學》。李先生認為要在人心險惡的社會裡成就大業,有誌於成就大業者必須進行厚黑雙修,達到厚不可測,黑而反光的修為程度,否則將一事無成。
李先生認為,曹操是中國曆史上厚黑雙修的登峰造極者第一人,曹操命名挾持皇帝,他卻宣稱自己是輔助皇帝,要天下人對他歌功頌德,可謂厚顏無恥至極;曹操疑心重,為了自保而不擇手段、心狠手辣,他常因為捕風捉影的事情,殺害恩人和手足兄弟,對外人更是刀起頭落,從不眨眼,可謂黑心歹毒至極。正因為如此,在同代弄潮兒中曹操成就最大。
劉備是與曹操搏殺到最後的兩個主要對手之一,他在厚黑雙修的方麵肯定也非常優秀,他厚顏無恥方麵與曹操不相上下,但是黑心方麵的修煉不及曹操,劉備有時候還心生憐憫、該殺不殺,明知道孔孟仁義道德是約束天下百姓的韁繩,他卻傻乎乎當真去做,說明劉備假仁假義,臉皮還不夠厚!因此,劉備隻能落得被曹操和孫權暴打,落得趕出中原,丟失荊州,龜縮在四川一地等待亡國的悲慘命運。
按照李先生的理論,孫權也是厚黑雙修方麵的卓越者,否則可能在曹操死亡、魏國亡國後,吳國仍然屹立不倒。但是吳國最終沒有得天下,亡國於晉國皇帝司馬炎之手,這說明孫權在厚黑兩麵不及曹操,更不及司馬炎!
司馬昭是曹操頭號軍師司馬懿的兒子,而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懿不僅是軍師而且是軍隊統帥,他是那個時代的頂級奸雄,曹操的很多厚黑功力都是司馬懿所賜,所以司馬炎的如此厚黑也就不足為奇。
司馬懿臨終前給子孫們的教誨是“受人之辱,不動於色。察人之過,不揚於人。覺人之詐,不憤於人。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欲為蒼鷹,勿與鳥爭!”,如此可見司馬懿將自己一生,懷抱鴻鵠之誌,在為人處世上,藏而不露,榮辱不驚,洞察善惡而能不動聲色,暗藏殺機而能審時度勢,待時而動的人生心得和信條傳授給他的接班人。在如此家教之中成長起來的司馬炎豈能是凡間之物?!
蜀國被司馬昭所滅,司馬昭滅蜀國時,得到魏國駐紮在今陝西寶雞一帶地區氐族軍閥的鼎立幫助,氐族是蜀國的古老民族,是古越人的嫡係族裔,是古蜀國的貴族後裔,氐族人出身於古蜀國的農耕戍邊軍戶部隊,因此氐族人不僅精通農業,而且精通軍事和文化。
氐族從古至今居住在鬆潘高原、秦嶺南麓的漢中及北麓的寶雞(古稱陳倉)一帶,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在漢中封漢王,劉邦起兵與項羽爭天下時,得到了氐族首領和全族人民的鼎立支持,氐族人積極加入漢軍,與劉邦一起打天下,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漢朝開國後,劉邦將氐族故地全部封給氐族人,並將漢朝西北邊境交給氐族軍隊駐守。漢朝滅亡後,氐族人和氐族軍隊依附魏國,因此,氐族人和氐族軍隊支持司馬炎及其軍隊消滅蜀漢國很正常。
氐族人是四川和陝西關中的土著民族,他們對四川各方麵的情況非常熟悉,因此他們不僅幫助司馬昭消滅蜀漢朝廷及其軍隊,而且還幫助司馬昭對幫助蜀漢朝廷的彝族等土著勢力進行全麵而徹底的清剿,這導致彝族等土著民族逃離四川,遷移到雲貴高原各地,並通過青藏高原東北部山麓,通過河西走廊遷移到中亞和中東,彝族將他們的篝火文化和彝文化帶到中亞和中東,為拜火教等中東本土宗教的產生提供豐富的文化養分。
司馬炎的為人和手段,以及蜀國被滅國的慘烈故事,吳國朝廷和貴族們肯定多有耳聞,因此司馬炎帶領晉國(司馬炎篡位後建立的國家)的千軍萬馬氣勢洶洶地殺向吳國時,吳國那些貪生怕死的王族、貴族、士族和富豪們肯定都嚇得不輕,因此吳國上層階級聽到司馬炎興兵滅吳的消息後,他們紛紛在長江入海口各個碼頭準備了無數航海大船和奴婢,渡海逃亡琉球、日本和菲律賓等島國,以求人財保全。從此吳國的王族、貴族、士族和富豪們將吳國生活方式,生產技術,以及漢文化帶到了琉球、日本和菲律賓等島國,奠定了琉球、日本和菲律賓的建國基礎和文化基礎,
因此,日本人的服裝一直被稱為吳服,日本語也保留著吳語的發音方式和眾多詞彙,漢字也成為日本的法定文字,日本很多風俗也與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風俗相近。如果沒有這次吳國上層階級東渡日本,也許當今日本文化形態不會比當今太平洋西南地區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土著文化好多少。
司馬懿家族是一個典型的軍政流氓家族,這樣的家族治理國家的結果可想而知。
公元265年,司馬炎篡位滅魏,建立晉朝後,司馬家族開始登上中國帝王舞台。晉朝建立後,司馬炎的基本國策是穩定國內和邊疆,積極備戰,準備消滅吳國。晉朝建立在魏國的基礎上,魏國是建立在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社會基礎之上,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控製中國社會的勢力主要是士族(或世族)階層,大士族往往文武兼備割據一方的軍閥,雖然通過殘酷戰爭各地士族武裝已經朝廷鏟除,但是士族首領仍然是當地的實際統治者,為了安撫士族,穩定地方社會,一般朝廷都給重要士族封官進爵,讓他們為朝廷服務。
晉朝為了統治全國仍然繼承漢朝分封製,分封親王管製各地,但是為了避免封國割據,與朝廷為敵,晉朝削減封國的郡兵,取消地方常備軍隊。如此操作使國內得到穩定。
但是,幫助晉國鎮守邊疆的鮮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士族勢力對晉朝的國策極為不滿,他們認為他們為晉國南征北戰、立功無數,沒有得到晉國應有的封官進爵,現在還要削減他們的兵力,壓縮他們的地盤,擠壓他們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匈奴、鮮卑等邊疆大士族勢力首先對晉朝發難,晉朝即刻陷入戰爭和動蕩之中。
公元270年,河西鮮卑領主禿發樹機能發動叛亂攻擊晉朝軍隊,次年盤踞陝西關中地區匈奴首領劉猛率領大軍出函穀關,兵鋒直指晉朝都城洛陽。
公元272年,通過兩年多戰爭晉軍阻擊匈奴軍的入侵,最終司馬炎派晉軍大將何楨招降匈奴大將李恪,從而平定匈奴首領劉猛叛亂,但是大部分匈奴軍及其家屬安頓在洛陽京畿地區附近,為西晉滅亡埋下禍根。
第(1/3)頁
第(2/3)頁
公元275年,為了解決前線士兵不足的問題,司馬炎釋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將大量士兵調往前線作戰,在晉朝大軍強大攻勢下,鮮卑首領樹機能率兵眾歸降晉朝。同年,在晉朝兵鋒威逼下,漠北鮮卑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晉朝,與晉朝結盟,晉朝派大將馬循出雁門關,平定漠北鮮卑。從此晉國邊關得以安寧。
國內和邊關穩定後,司馬炎派羊祜鎮守襄陽與吳將陸抗對峙,防禦吳國;派王濬於益州大造船艦,準備順長江而下消滅吳國。
公元280年,通過周密軍事準備和淩厲戰術晉朝一舉平定吳國,中國從此再獲統一,晉朝開始中國大一統。
從公元280年到公元291年,晉朝隻維持了短短的十一年的和平穩定局麵,隨後國家又陷入“八王之亂”引發的內亂,並導致鮮卑、匈奴、羯、氐、羌等民族武裝入主中原,造成軍閥混戰,最終導致西晉滅亡。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晉惠帝繼位。晉武帝的嶽父楊駿托孤輔政,朝廷派出汝南王司馬亮鎮守許昌。野心勃勃的皇後賈南風乾政。當時楊駿執政,與賈後對立,楊駿為了鞏固自身勢力,任命其親信掌管禁軍,此舉使宗室諸王與某些大臣不滿。
公元291年三月,賈後藉由楚王司馬瑋(司馬炎之子)除去楊駿及其勢力,任命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之子)與衛瓘掌政。不久賈後利用楚王司馬瑋與汝南王司馬亮不合去除汝南王及衛瓘,再以偽詔殺司馬瑋,任命張華、裴頠及賈模等人掌政。
至此賈後奪權成功。所幸張華等人同心協力,儘忠職守,政局得以穩固。此時關中羌氐叛。
公元294年匈奴首領郝散率兵反叛,不久被晉軍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