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如此看來,哥譚的存在在蝙蝠俠與小醜之間是不必要的,但其實哥譚所代表著的不僅僅是一座美國東海岸的城市,它更象征著蝙蝠俠在永無完結的黑暗故事中的舞台,構建這個舞台的元素與構建蝙蝠俠和小醜兩個角色的因素同樣複雜。
眾所周知,構成小醜的元素可以有蝙蝠俠的注視、化學池、糟糕的一天、笑臉、馬戲團等等,那麼構成哥譚的第一要素自然是蝙蝠俠,第二要素就是蝙蝠俠的宿敵們。
哥譚是一個為蝙蝠俠和他的宿敵們永無完結的鬥爭所搭建的舞台,因此,鬥爭在哪裡上演,哪裡就是舞台,哪裡自然就是哥譚,這就是哥譚的恒等公式。
當然,既然哥譚如此定義,那麼便可以反推出影響哥譚存在的最大因素就是蝙蝠俠與他的宿敵,宿敵之中雖然包括小醜,但在哥譚恒等公式當中,對哥譚的存在性質影響最大的仍然是蝙蝠俠。
也就是說,這與蝙蝠俠小醜聚合定律有一定相似之處,蝙蝠俠是怎樣的存在,哥譚就會因他的不同狀態而產生改變。
舉個例子,類似於主宇宙蝙蝠俠這樣的蝙蝠俠看起來完全無法拯救哥譚,那是因為他們內心當中存有的黑暗從未被改變,哥譚那種來源於根源的黑暗也就不會消失,這座城市黑暗的性質也就會長長久久的存在下去。
可有一些漫畫當中,蝙蝠俠不當蝙蝠俠了,成為了布魯斯·韋恩,用商業手段救市,成功的拯救了這座黑暗之城,讓哥譚恢複了真正的秩序。
有些人說這是那些黑暗蝙蝠俠們傻,沒有想到利用資本的手段來拯救城市,但其實這不過是宇宙底層根源的影響,當蝙蝠俠深陷泥潭無法自救時,哥譚就無法得救,當他拋卻往日一切黑暗之時,哥譚自然得以重見光明。
親眼見證了布魯斯轉變的席勒自然確定了這一點,蝙蝠俠得救,哥譚就得救,蝙蝠俠看見光明,哥譚就能重見光明。
這個在故事當中被稱為主角的男人已經與他的舞台背景綁定的太深,任何想要繞過蝙蝠俠拯救哥譚的人都不過是在白日做夢。
但單就這一種現象,席勒認為有深挖的可能。
首先,如果蝙蝠俠越黑暗,哥譚就越黑暗,那麼是不是蝙蝠俠有些其他特質,哥譚也會因此而改變,就像蝙蝠俠和小醜綁定的強度一樣?
第(2/3)頁
第(3/3)頁
可是席勒的學生布魯斯成了天使以後,席勒也沒發現哥譚有多大的變化,他認為這有可能是布魯斯取代了加百列的位格,而不是真正的成為了一位大天使,加百列的位置原本就存在,布魯斯隻是頂替了他,所以才沒造成太大的影響。
席勒想抓邪惡蝙蝠俠的那一連串大計劃當中就包含著一個小小的實驗目標,那就是看看這個未受汙染的天然蝙蝠俠獲得了一些奇特的力量之後,會不會對他所在的哥譚產生改變。
眾所周知,蝙蝠俠是不能會魔法的,否則宇宙就會毀滅,因此這個接受其他力量的蝙蝠俠不能待在他原本的宇宙裡,不然宇宙毀滅了也就算了,實驗結果可就看不到了。
席勒宇宙的布魯斯把小布魯斯弄來之後,席勒雖然不確定這個尚未成為蝙蝠俠的個體到底能不能算是蝙蝠俠,實驗到底會不會有效果,但反正來都來了,那就試試唄。
成功的勾引奈亞拉托提普對小布魯斯產生興趣,並將力量借給他之後,席勒就把小布魯斯弄到了黑暗空間當中,有點出乎他預料的是,小布魯斯的野心比他想象的還要大,要麼就不要,要麼就全要。
在得知小布魯斯很有可能融合了奈亞拉托提普和巴巴托斯的力量之後,席勒認為是時候檢驗一下他的設想是否正確了,於是他在海倫和哈莉求助於死靈之書的時候,就給出了一個連理論帶執行方法的十分詳細的計劃。
席勒在死靈之書當中為哈莉和海倫詳細的介紹了蝙蝠俠小醜聚合定律以及這則定律當中的幾個公式,包括小醜生成的條件,也包括蝙蝠俠與小醜實力綁定的現象。
所以這兩個女孩在看到這份計劃的時候才會感覺到那麼震驚,原因無他,問就是這個世界上沒人比席勒更了解蝙蝠俠。
當然席勒料到了海倫最終會接下小醜這個角色,畢竟她已經猜出了死靈之書的真實身份,海倫清楚每一個參與到席勒的計劃當中的人雖然有可能會被推著走,還要吃苦頭,但付出越多,收獲越大,海倫敏銳的感覺到這其中有好處可撈,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而根據蝙蝠俠小醜聚合定律,成了小醜的毀滅日,強度肯定是比蝙蝠俠要高的,所以小布魯斯幾乎是立刻就發現自己體內原本相互傾軋的兩種力量以一種他甚至沒反應過來的速度結合在了一起,並且發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
代表著巴巴托斯的黑暗多元宇宙能量與代表著外神奈亞拉托提普的密文力量融合交彙,當力量與知識合而為一之時,蝙蝠俠的實力急速攀升,直到來到與幼年毀滅日小醜一般無二的水平。
而同理可得,受蝙蝠俠影響極深的哥譚也產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哥譚現在的強度約等於小布魯斯約等於毀滅日海倫,而毀滅日本身就是完全超模的存在。
又由於小布魯斯產生的變化與神秘學和魔法密不可分,他自帶的舞台哥譚也擁有了與其相似的屬性,暗含著黑暗、瘋狂和令人目眩神迷的神秘。
小布魯斯抬頭,他從雨水、烏雲和雲層背後時隱時現的月亮當中看到的不止是哥譚,也是那座位於馬薩諸塞州永遠陰雲密布、潮濕陰冷的海灣小鎮。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