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
隨著一陣急促且刺耳的防空警報聲在全城範圍內響起,原本悠閒的市民們立馬終止手頭上的一切活動。
這座城市已經飽受摧殘三年之久,所有幸存的人都無比熟悉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轟炸。
警報響起的瞬間,待在室內的老百姓便帶著手提行李和裝有乾糧的壇壇罐罐,直奔距家最近的防空洞。
沒人知道轟炸會持續多久,帶上食物心裡會更有底氣些。
孩子們也緊跟大人的步伐,他們脖子上都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詳細的家庭住址,甚至部分還帶有學校的信息。
戰爭時期兵荒馬亂,很難避免家長和兒童走散的情況發生。
更何況經曆了長達三年的折磨,很多家庭總結出了一個經驗。那就是所有人不要躲在一個防空洞內,要儘量分開躲起來。
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如此一來就算是遇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也有一定概率可以給家族留下一絲香火。
在避難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了特殊情況或者意外。這些類似於身份識彆牌的東西,足以拯救一個脆弱的家庭。
突然間,有眼神好的老百姓發現了異常。在市中心最高點的燈籠不是紅色也不是白色,而是烏色!
“掛球嘍!”
“毒氣彈!毒瓦斯!”
“快跑啊!狗日的小鬼子又來放毒了!”
在山城的防空宣傳中,一共有兩種類型的燈籠。
第一種是掛在城市內各個製高點的紅燈籠,它們似於古代的火警哨所發出的狼煙,是空襲警報也是老百姓們逃命的信號彈。
這是因為日軍經常分批次轟炸,很有可能在某次進攻時破壞供電係統,使得城內的防空警報無電可用。
為了避免在關鍵時刻不能發出及時警示,防空司令部便在製高點、交通要道和人口稠密的地方架起木架,懸掛大燈籠以發出空襲預警信號。
當隻有一個紅燈籠時,表示鬼子的轟炸機還有兩個小時抵達山城,所有人應該儘快帶上貴重物品撤離到防空洞。
那時,救援部隊會進入待命狀態,隨時支援遭受轟炸的重要地點。醫護人員和部分寺廟的和尚們,也會做好救治傷員的準備工作。
掛出兩個紅燈籠時,意味著敵人即將來襲,人們應該迅速進入防空洞或到開闊地帶躲避轟炸。
當敵機離開城市的上空後,則會有專人負責換上綠色的燈籠。表明警報已經解除,老百姓可以離開防空洞回家。
而第二種,則是市中心最高點的燈籠,市民們可以根據它的顏色來判斷敵情。
其中紅燈籠代表炸彈和燃燒彈,白燈籠象征著敵人的傘兵部隊即將來襲,烏色的燈籠則是意味著本次攻擊鬼子們會使用毒氣彈。
對於那些沒有能力反抗的普通人來說,毒氣彈才是最恐怖的武器,畢竟誰也不想在痛苦中掙紮著死去。
看到烏燈籠以後,原本還頗有秩序的民眾們立馬變得人人自危。
街上一片混亂,驚慌失措的人群向潮水般湧向防空洞。就連大部分準備出城避難的老百姓也臨時改變了主意,拚了命地朝著就近的洞內衝去。
這是因為洞口有一層油布,可以抵禦住毒氣的侵染。
“哪個搶我罐罐?莫挨老子!”
“彆擠!前麵全都是人!推也沒有用!”
“快點走!小鬼子的轟炸機馬上要來了!再不進洞全都要死!”
原本疏散時的秩序,是應該由憲兵、經查和民防組織共同維持的。
可由於基層人手不夠的原因,豬將軍早在一年前便抽調走了原有的部隊。現在山城的防護團團長,居然是本地幫派人員出任。
作為一個沒有抱負的混混頭子,他平日裡隻想著利用職務便利撈油水,對自己的本職工作非常不負責,管理水平更是災難級彆。
而且百姓們不知道的是,那顆掛在市中心最高處的烏色燈籠,並不是防空司令部收到了什麼可靠的情報。
僅僅隻是,工作失誤罷了。
······
“嘭!”
一聲巨響後,隧道的大門被人從外麵上鎖。在沒有收到上級的指示前。任何人員都不能出入。
在陽光照射不到的位置,老百姓們或是坐在兩旁的板凳上,或是坐在過道的石頭上,煎熬地度過每一秒。
隧道內的空氣變得異常渾濁,身體素質稍差的人很快就大汗淋漓。
為了不引起恐慌,婦女們將孩子抱在懷中,小聲地唱著膾炙人口地打油詩。
“飛機頭,二兩油,鵝公嶺,掛紅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