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流匪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天家有虧“原來真的是我,哈!”孫傳庭臉色變了幾變,旋即又道,
“這樣也好,罪責都在我身上,他們還可以繼續留在山東平叛。”平靜的話語中,他似乎是認命了,可手背上一根根崩出的青筋,卻表露出他內心並沒有表現出來的平靜。
洪承疇瞅了一眼孫傳庭,道:“如果我現在為你鳴不公,你肯定會覺得我在挑撥你和大明朝廷之間的關鍵,但我還是要說,像王承胤這樣的人就算留在了山東,你覺得能起到多少作用?恐怕我虎字旗大軍一到,他立刻就會帶著手下的人逃走,再玩一出丟棄同僚的事情。”
“有王承胤駐守曆城,虎字旗在濟南府境內的那支偏師想要拿下曆城怕是沒那麼容易吧!”孫傳庭嘴裡說道,看向洪承疇的目光裡儘是輕蔑。
一聽這話,洪承疇就知道他是什麼意思,當即說道:“伯雅想多了,拿下曆城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隻是沒必要而已。”
“有拿下曆城的機會你們會忍著不動手?”孫傳庭輕哼一聲,明顯不信洪承疇的話。
在普通的流匪賊寇都知道拿下城池代表的意義不一樣,他打心底不相信虎字旗的人會放著曆城不要。
洪承疇身子往後靠了靠,嘴裡說道:“伯雅說出這番話,說明對我們還不夠了解,不然肯定明白我們為何不急著拿下曆城。”
“為何?”孫傳庭問道,心中十分的好奇。洪承疇說道:“因為道理很簡單,就算沒有拿下曆城,可曆城周邊的地方都已經歸了虎字旗,隻剩下一個曆城,哪怕不強攻,又能堅持多久。”
“農會!”孫傳庭脫口而出。虎字旗實行的農會民政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最早是在大同實施,人在代縣的他早就派家中下人去了解過。
後來到了山東,他也曾想過用虎字旗農會這套東西積攢手中實力,可惜他發現在大明的土地上根本沒有農會存在的土壤。
土地都是本地鄉紳大戶的東西,農會的根本就是要分田給底層的農戶,那些鄉紳大戶是不可能把自家的土地白送給底層農戶,彆說他一個盯著按察副使的兵備使,就算是皇帝下了聖旨都未必能管用。
洪承疇撫掌說道:“伯雅所言不錯,關鍵就在農會,人可以逃進城裡,但地走不了,隻要城外的土地落入我們的手裡,就算曆城還在朝廷手中,遲早也會易主。”
第(1/3)頁
第(2/3)頁
“是啊,你們一個農會攬儘天下民心,可也失去了一部分人的心。”孫傳庭說道。
聽到這話,洪承疇笑道:“有得必有失,何況丟掉的那部分,也不是我們想要的,反倒是朝廷一直以來都維護的那部分,可惜朝廷維護了他們,他們卻沒有想過報答朝廷,反而想要從朝廷身上要到更多。”
“我渴了。”孫傳庭見自己在這個問題上說不過洪承疇,生硬的轉移了話題。
洪承疇側頭看向屋外,問道:“茶水怎麼還不送上來?”
“來了。”很快,外麵的人端著壺嘴冒著熱氣的茶壺和幾隻茶杯進了房間。
“東西放下,人出去吧!”洪承疇擺了擺手,示意對方離開。茶壺和幾隻茶杯都被放到了桌子上,人從房內退了出去。
洪承疇提起茶壺拿出一隻茶杯,為孫傳庭倒了一杯茶水,又給自己倒了一杯,放下茶壺後,說道:“伯雅你回不去了。”孫傳庭看著麵前冒著熱氣的茶水沒有言語。
洪承疇繼續說道:“以你現在的情況就算是回去了,朝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你問罪,而不是替你洗脫冤屈。”
“我知道。”孫傳庭聲音沙啞的回應道。洪承疇吹了吹自己杯中的熱氣,嘴裡說道:“你要為自己以後考慮一下,我記得袁元素和你是同科進士。”
“我不如他。”孫傳庭輕歎一聲。當年兩個人同榜進士,一個永城做知縣,另一個去了邵武做知縣,起點都差不多,最後他不得不辭官歸鄉,而對方成了天下有名的薊遼督師。
洪承疇道:“你不是不如他,隻是沒有他的機緣,當然,也幸虧你沒有這個機緣,不然現在的你也和他一樣人頭落地,還要落得一個身死名辱的的下場。”
“袁督師冤呀!”孫傳庭端起茶杯一口吞掉裡麵的茶水,隨即被湯的齜牙咧嘴。
洪承疇說道:“你與他有同科之誼,覺得他冤枉也屬正常。”
第(2/3)頁
第(3/3)頁
“難道你就不覺得他死的冤枉嗎?”孫傳庭眼睛瞪大的盯著洪承疇。聞言的洪承疇反問道:“冤不冤重要嗎?”
“不,不重要嗎?”話剛一說出口,孫傳庭突然間似乎想明白了什麼,轉而麵露苦笑道,
“確實不重要。”洪承疇看著孫傳庭的樣子,開口說道:“看來伯雅自己想明白了,其實大明到了今天這一步,都是他們老朱家自己作死,是他們先寒了天下人的心。”
“不要胡說,雖說你已經從逆,可也是天家擢升了你,給了你機會脫穎而出。”孫傳庭聽皺起眉頭,不喜對方直呼天家名姓。
洪承疇笑道:“伯雅既然知道我已經從逆,你口中的天家早已視我為賊,我又何嘗不以他為敵,直呼其姓名又算得了什麼。”
“隨你怎麼說吧!”孫傳庭不想做這種無謂的爭執,但也不喜洪承疇的無情。
洪承疇輕笑了一聲,對孫傳庭的不滿不以為意,嘴裡說道:“當年張太嶽雖然有壓主之嫌,可他確確實實為大明延續儘心儘力,伯雅你承不承認?”孫傳庭點了點頭。
萬曆新政確實讓大明看到了中興的希望,隻是中斷的太快,未能讓大明徹底中興。
“可他的下場天下人都看到了,自此之後再沒有人敢學張太嶽為大明續命。”洪承疇說道。
聽到這話,孫傳庭嘴唇蠕動了幾下,最後一言不發。張太嶽確實令人敬佩,但他知道自己不敢學張太嶽,恐怕天下人中也沒有幾個人再敢去學張太嶽。
天家對張太嶽的處置,不是換了一個皇帝,下一道旨意恢複官蔭就能免除掉張太嶽之事對天下人心的影響。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