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的人參順利出手,師徒倆都獲得了豐厚的報酬。
晚間,爺倆叫了四個菜,美美的吃了一頓。
他們離家在外,身上又帶著巨款,不得不隨時提防,所以倆人一滴酒都沒沾。
第二天倆人退了房間,騎馬離開營口,往熊嶽、複州、普蘭店、金州等地走。
這些地方都臨近渤海灣,那些走海路闖關東的人,大部分會在這些地方上岸,然後想辦法在關東落腳,再找其他出路。
當地,有一些人專門做這個,類似於木場子“打扮人的”。
他們基本上也都是之前闖關東過來的,對關東各地都熟悉了之後,專門幫那些後來的人找地方落腳。
順道,也從中間掙點兒錢。
劉東山對這些很懂,每到一處,他就專門找那些人。
讓人家幫他們找幾個體格還不錯,能吃苦的,回去開荒。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進山去伐木、淘金。
其實大部分人,最終還是選擇了給人家扛活,或者開荒種地。
這些剛從山東過來的人,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連下頓飯吃啥都不知道。
投靠地戶,給地戶幫工,無疑是最好的出路,最起碼能解決眼前的吃住問題。
就這樣,師徒倆一路走來,招了十七八個二三十歲,身體強壯的小夥子。
“暫時先找這些人吧,多了咱安頓不過來。
等明年地裡有出息了,咱再多招些人,多開點兒地。”劉東山跟曲紹揚商議。
十七八個人的吃住,也是筆不小的開銷,所以不能一開始就把攤子鋪的太大,得循序漸進,慢慢來。
“行,都聽師父安排。”曲紹揚對這些真不太懂,師父說咋辦就咋辦唄。
這麼多人往回走,也不能全指著兩條腿啊。
於是劉東山就找了人,在金州買下兩掛馬車,正好拉著人往回走,大家也都能輕鬆些。
路過城鎮的時候,劉東山和曲紹揚又去買了不少鎬頭、鐵鍬、鐮刀、犁杖等乾活的家什。
回程走的慢,等他們回到貓耳山時,已經是八月初九了。
兩掛馬車,拉著十七八個人,再加上騎著馬的曲紹揚和劉東山師徒,一行人剛進了屯子,就引起了不少人注意。
“哎呦,劉大哥,這是乾啥去了?從哪兒整這麼多人來啊?”
有認識劉東山的,少不得上前來寒暄幾句。
“哦,這不是家裡整了那麼片荒地麼?我和紹揚倆人乾不過來。
所以特地從金州那頭,找了這十來個小夥子,給我們開荒的。”
劉東山跳下馬,跟對方聊天。
這事兒沒啥可瞞著的,等著過幾天一乾活,大家夥兒就全都知道了。
“哎呦,那天聽老周家說,你們家要雇人開荒,還以為他說著玩兒呢,沒想到是真的啊。
行,還得是你們家啊,真有辦法。”
對方豎起大拇指,這個不佩服不行,一般人家,可不敢養這麼多人。
都說寧添一鬥不添一口,家裡一下子多了十七八口人,光吃飯都是事兒,平常人家可不敢想。
“那啥,先不跟你聊了啊,我得趕緊回去,把這些人安頓下來。”
劉東山笑笑,飛身上馬,領著眾人直奔東山根兒。
劉東山等人剛走遠,這邊就湊過來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議論。
“哎呀,可把他能耐壞了,還整回來十七八個大小夥子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