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百業都已然離不開匠戶的存在,為何不可將他們地位,提升到與我等想同。”
朱元璋眼中流露出一抹驚喜的神色。
問道:“高愛卿,你既然讚成此事,可有改革之良策?”
這番有理有據的反駁,直接檢方對提升匠戶地位的朝臣,噎的一時說不出話來。
如今朝臣群意洶洶,若是直接提高匠戶地位,說不準,真會引起不少亂子。
所以,朱元璋便期盼著,臣子能想出個兩全其美的折中法子。
“陛下,臣以為若想提高匠戶地位,需設立一個立功製度。”
工部侍郎高陽似乎以往想過這個問題。
朱元璋話一出,他便很快就給出了一個計策。
還順帶解釋道:“這個新製度的核心,便是將匠戶劃分等級。”
“比如按照他們手藝的好壞,與為朝廷勞作的年限,將其劃分為學徒、工匠、良匠等。”
“其中前兩者都是低等匠人,而身為良匠這能獲得與士農平等的地位。”
高陽沒有說良匠,具體的劃分要求。
不過朱元璋已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想要提高匠戶地位可以,但必須此人先得有苦勞,再加上手藝過關才行。
此計一出,持反對意見的朝臣們,聲音漸漸小了起來。
朱元璋琢磨了下,也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不但不會引發士林太大的反對,還能為朝廷挑選可用之才。
於是便點頭道:“高愛卿,就依你所言,儘快寫一個可行的奏折上來。”
“若是沒太大問題,匠戶地位之事就交給你主管了。”
高陽聞言大喜過望。
連忙向朱元璋磕頭保證道:“謹遵陛下旨意,臣一定會拿出一個萬全之策。”
朱元璋微微頷首,便準備將未來在草原上,建立牧場的大餅拋出來。
沒想到,一個青袍官員忽然出列奏道:“陛下,兵部今日早朝接到急奏。”
“東南沿海之地,又出現倭寇的蹤跡,而且行事比往常更為毒辣。”
“在沿海衛所發現敵情之前,已有兩個存數百口百姓皆被砍頭。”
聽到倭寇再次肆虐的消息,朱元璋原本好心情,瞬=化作了陰霾。
他拍了下龍椅上的扶手,沉聲問道:“沿海衛所之軍,就值發現敵情,而未見倭寇?”
青袍官員被朱元璋冷漠的聲音,嚇得抖了下。
連忙回答:“回稟陛下,這夥倭寇行蹤詭異且迅速,根本不在一地久留。”
“報信之人認為,他們此次來我大明,似乎不為劫財,而是專門奔著殺人來的。
朱元璋頓時眯起了眼睛。
不再掩飾心中的殺意道:“所以沿海衛所,隻見被殺百姓?那他們怎麼知道下手的就是倭寇,不是其他狗膽包天的水匪?”
要知道,倭寇來大明主要目的就是搶劫。
若是沒有漢奸當向導。
他們在攻陷一個村落後,必然會用酷刑折磨村民。
審問出附近最有錢的是哪家,然後再殺過去劫掠一番。
以往的衛所兵,雖然限於命令不得主動出擊,但至少也能親眼目睹倭寇的行蹤。
而此次隻見沿海村民被殺,卻沒人真的看到倭寇。
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反對設立市舶司之人,借著倭寇之名殘殺自己的同胞。
以此逼迫朱元璋暫緩開海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