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大勢力而言,就更是如此。合適的製度才是一個勢力能夠支撐下去的根基所在。
“開府建製,將來必然要走上運朝之路,既然如此,臣以為,不如一步到位,直接以王朝製度來劃分職權,將來無需過度,直接就能順勢晉升。”
“各大王朝的製度演變,其實,最終大同小異,都是按照勢力所需,設立職權。其中,三省六部製是極為成熟的一種製度。我們現在或許不需要完整的三省六部,依照所需,建立相應的職位。”
李鶴年開口說道。
事實上,華夏一脈,自古以來一個個王朝的演變下來,最後幾乎都是以三省六部製最為成熟。堪稱是封建時代中最完善,最傑出的體製。
三省六部製是極為嚴密的中央官製。
在曆史上,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製基本沿襲未改。
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這套體製的存在,讓整個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係,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
又將原先宰相,也就是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高官官的品級又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強廠皇權。
在秦漢,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每當皇帝無能,丞相就可能專權。當年的曹操作為丞相,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各種宰相專權的例子不勝枚舉。
三省六部製的設立,三分相權,直接有利的解決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加強了皇權,同時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
各部職責都有明確的分工,有利於帝王君主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發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所以說,三省六部製絕對是華夏曆史,官製史上的重大變革,沒有之一,它標誌著封建政治製度的成熟。
哪怕是祖星步入現代,很多部門的名字不一樣了,可職能都相差無幾。
這種成熟可以信賴的製度,當然不應該束之高閣。
現在要建製,立即就被李鶴年給提了出來。
“微臣附議,三省六部製簡潔明了,職權清晰,對於統籌各地,都有巨大的好處。”
劉慶韞也點頭讚同道。
很多文明古國也是延續這一套製度而行。
“領主,我覺得,不如以城邦建立製度。”
就在這時,張海賦眼中閃過一絲遲疑,但還是走了出來,開口說了一句。
“哦,說說看。”
鐘言饒有興趣的看向張海賦。
之前他們這批炎國的官員朝臣沒有開口說話,自然也知道,他們心中有著極大的顧慮,不敢隨意插嘴,但現在卻敢開口,當然,很是好奇,想要聽聽他能說出一些什麼。
也想看看,這位原先的炎國丞相,又是什麼樣的成色。
“在之前,聽到劉先生所說的風水聖城後,腦海就有一些想法,在聽到開府建製後,我覺得,領地內,未必需要照搬三省六部製,領地內,最重要的,無非是文明氣數,發展文明,壯大文明,隻要能做到這些,那具體什麼製度並不重要,甚至建立運朝也不重要。”
“那些風水聖城是可以成長的仙城,具有生命的仙城,每一座,都是獨立的生命。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直接以風水聖城為單位。任由城主發展各自所在仙城,所有仙城自行發展,城主向領主負責繳納稅收,領主非必要,不乾涉各大仙城內務事宜。群城共尊領主。”
張海賦緩緩說道。
他的意思是直接以風水聖城為核心,城主負責自身仙城內的發展,稅收,民生等等事物。這些,都不需要領主耗費心神精力,隻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收取供奉。
“這是分封製。”
李鶴年臉色一變,眼中明顯有些凝重。
要知道,分封製自古以來就有,在華夏曆史上那是最早出現,比如,商朝之時,有八百諸侯,這些諸侯,都是分封的諸侯主。這一個主字,代表的就是他們在各自的領地內,具有絕對的權柄,對於百姓的生死,那是一念之間。諸侯共尊,就是人皇。可這種製度的隱患巨大。諸侯主一旦有了野心。依靠自己掌控的力量,完全有資格起兵造反,甚至是合縱聯營,在短時間內就演變成滔天沸水。
破壞力堪稱是恐怖。
大商的覆滅就是分封製最直接的例子。
後續的西周,延續分封製,造成春秋戰國,戰爭連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