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字體分散有度,一觀之下,便讓人有種心悅之感。
然而,這並不是讓眾人驚神的。
真正讓眾人震驚的乃是葉玄在這一首七言律詩之中,竟然用了整整四種完全不同的書寫方式。
分彆是隸書、楷書、行書以及一種他們以前完全沒有見過的書寫筆法。
而即便是前麵的隸書,楷書以及行書,似乎也與他們當世之中所看到的完全不同。
尤其是墨無爭,先前就與葉玄在這書法字體上有過一番爭執。
自己自詡為跟隨南晉筆法大家學習,筆法自有一番成就,卻被葉玄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給比了下去。
而那時,他本以為葉玄隻不過是在這行楷之上,有著自己的一番造詣。
現在再看,自己與他根本就是完完全全的跳梁小醜一般。
對方根本不僅僅精通一種筆法,而是多種。
不說前麵三種,便是那他從未見過的筆法,完完全全有一種鐵畫銀鉤,刀劈斧削之感,那一行行詩詞,在整張紙張紙上,宛若活了一半。
“葉小侯爺,你……你竟然用了完全不同的四種筆法?”
此刻,阿史那·胭脂,眉眼盈盈,望著葉玄這副作品,說不出心中到底是何種情緒。
她素來仰慕中原文化。
也清楚中原文化才是這九州天下最為先進的文化,故而,一直在突厥境內推行中原文化的學習和傳承。
尤其是在詩詞歌賦以及琴棋書畫之上,更是喜歡不已。
來大靖這些日子。
除了例行的一些外交事宜之外,她多半時間都在長安城內參觀學習那些她不曾見過和涉獵過的中原文化和工匠技巧等。
眼下,葉玄猛然弄出這麼一個玩意兒來。
直接讓本就對葉玄有著極大好感的她,有了一種怦然心動之感。
“閒來無事,隨便玩玩……”
“隨……”
阿史那·胭脂立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好家夥,你隨便玩玩,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寫出了四種完全不同類型的書法。
那若不隨便玩玩呢。
第(2/3)頁
第(3/3)頁
“好吧,葉小侯爺就是葉小侯爺,胭脂心悅誠服。隻是,這最後一種筆法,可否告知,是什麼字體,胭脂先前並未見到過呢?”
“嗬嗬,你自是沒有見過,確切的說,在我之前,這種筆法字體在這九州天下便從未存在過?”
“沒有存在過,也便是說,葉小侯爺自創?”
“正是!”
葉玄輕輕頷首,麵帶微笑。
“不光是這一種字體,便是其他三種,你們仔細看一看,是否與當下所流行,以及先前存在的字體一樣?”
他這般一說。
眾人齊刷刷的再次盯著那字體看了一番。
果不其然。
便是前麵三種字體,竟是也與九州天下先前所存在、流行的書法字體完全不同。
葉玄這種字體,好似在筆法的過度之上更為的流暢自然,也更為的輕鬆寫意。
“你不要告訴我,這三種,也是你自創的。”
“算不得自創,隸書、楷書和行書,在這九州天下本就存在,我隻不過借鑒了先賢書寫筆法,重新進行了再創作而已。行了,你們感興趣的不是我所寫的詩作嗎?怎麼討論起我所寫的筆法了?”
葉玄又是騷包的絮叨了一句。
他這般一說,眾人神情又是一滯。
“詩作自是要看,不過葉小侯爺,可否告知胭脂,這第四種書法字體到底叫什麼,我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卻又無比確定,先前從未見過這般書寫方式。”
阿史那·胭脂依舊有些不甘心,繼續追問。
而這時,一直站在一側的永盛帝卻也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走到前麵來。
在看到葉玄所寫的四種書法字體之後,也是眉頭輕揚,驚喜不已。
“葉玄,朕也想知道,這最後一種書法到底為何物?”
“既然是陛下想知道,臣自然不好再有什麼隱瞞,實不相瞞,這最後一種書法臣叫他為魏碑!”
“魏碑?”
“正是,陛下,此種書法書寫方式,乃是臣依舊五百年前,北魏王朝雕琢在碑刻之上雕刻的字跡啟發得來,其要義便在臨摹石碑之上刀劈斧削的痕跡,橫畫和捺畫保持隸書的特點,常伸展到字形邊界甚至超出邊界,字體古樸拙健,大氣質樸,帶著一種北方的雄勁蒼涼之感。”
“不過這魏碑其實並不適合書寫這種小字體,很多其中的特征和要點,在小幅的紙張紙上鋪陳不開,若是陛下有興趣,臣倒是回頭可寫一副大字,讓陛下評閱一番。”
“好!這可是你說的,莫要忘了此事。”
永盛帝連忙點頭,生怕葉玄反悔。
“臣自不會忘卻!”
點頭之後,葉玄回看阿史那·胭脂幾人。
阿史那·胭脂則是眼神明媚,望著葉玄,輕聲道。
“我就說這魏碑看著如此熟悉,當年北魏王朝,橫跨九州天下北方,便是如今我突厥境內也在其治下,一些山壁之上,便有不少北魏石刻。葉小侯爺當真天縱之才,竟然能從石刻之中創作出新的字體出來,胭脂佩服。”
“什麼創作,隻不過是將那石刻從石刻上挪移到紙張紙上,算不得什麼新鮮事物。”
南晉一方,有人又小聲嘀咕起來。
這一次,阿史那·胭脂卻是率先怒了。
隻見她眉頭冷豎,嗬斥道:“僅僅隻是將石刻上的字挪移到了紙張紙上?閣下也算是南晉有名的才子,難道不知道石刻與書寫完完全全是兩種東西,刀削斧鑿與毛筆書寫完全是兩碼事?”
“北魏王朝遺留在山壁上的石刻就在那裡屹立了五百年,未曾見兄台將其挪移到紙張紙上?你說容易,你倒是挪移呀?”
“我……非是在下不想!在下生於南方,北魏在九州天下北方,在下並無機會一觀一二。”
對方一陣語塞,臉色漲紅,隨即又狡辯起來。
“是嗎?可我記得當年北魏王朝也有一些石刻被人從山壁上鑿了下來,保存在大梁國子監和皇家書院之中,後來大梁王朝那批沒骨頭的儒生南逃,似乎將其中不少帶到了南晉吧,文淵閣似乎就有這些碑刻吧?”
“怎麼,閣下身為南晉才子,沒機會進文淵閣一探究竟?”
“再者說了,南晉先前不是號稱儒家正統嗎?大儒名士比大靖還要多出不少,自詡為南地占據著九州天下七成才氣,本公倒是要問了,這占據了七成才氣的南晉,竟是不能如葉小侯爺一般,從這石碑始終悟出新的筆法出來?”
阿史那·胭脂這番話不可謂不狠。
不光是將方才的南晉才子給奚落,冷嘲熱諷了一番。
連帶著柳如風,墨無爭和其他幾名南晉人也一並給捎了上。
一時間,幾人麵色都變得難看無比。
一個個立在那裡,麵色鐵青,卻又不知該如何反駁。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