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師侄對宗門發展有著長遠大計,我所不及,相信用不了多久魚龍宗就能再次閃耀外海。”
陳澤換了稱呼,劍拔弩張的氛圍立馬淡化。
化神後裔要借一家覆滅數百年的元嬰宗門殼子,做個掌教,沒人會覺得此舉逾越。
再說人家也是正兒八經的魚龍宗弟子,赤明一脈祖師同樣得了真傳。
隻是後邊成就有限,沒能列入五大主脈罷了。
想通此節,心靜氣順。
再念及今後的魚龍宗,有了光陰劍君作為後台,宗門發展和單打獨鬥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這樣一尊大佛,手指縫裡隨便漏出點資源,都夠一家元嬰大宗翻天覆地的了。
劫後重生,所有勢力被洗牌的東域大陸。
妖族老巢,人類修士難以深入,接近未被開發的嶄新海域。
坐鎮東域,將爛柯山占作道場的白子辰對這兩塊地方無疑有著最大的影響力。
有大堆的修行資源空置在那兒,等著去被人攫取。
陳澤想要化嬰,所需的靈物還真有可能要倚仗這個渠道。
“大家同出一脈,精誠協作,等陳師叔晉升真君,本宗才能真正屹立外海,要成為魚龍宗的架海紫金梁。”
白由宜隻在築基之後,見過家族中已成神話的老祖宗一回。
幾句簡短問答,腦袋都快貼上地麵,沒能見到老祖宗真容。
在來東域之前,都沒聽過魚龍宗,也不清楚自己修習的赤明涅槃訣有著怎樣的來曆。
不過幼時受儘冷眼,在族人排擠中長大的白由宜接受能力很強,馬上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留在族中,最好結果就是以築基修士身份成了族長,在黑山安安穩穩度過一生。
想要有大成就,是沒可能。
但從跳出窠臼的角度來看,成了魚龍宗掌教就有無限的可能。
不說魚龍宗過去是元嬰大宗,五大主脈傳人都有結丹修為。
光是能同老祖宗搭上關係,今後有機會求見這點,就甩開黑山族人無數。
來到東域,直至出海,所見所聞,無不證實了這點。
他開始學會,如何扯上虎皮來為自己謀取好處。
就像現在,沒有明說,但給人感覺就是可以向老祖求一份化嬰靈物,給了陳澤化嬰的希望。
這話一出,陳澤態度明顯有所變化,目光不再那樣銳利,肆無忌憚。
有意收斂威壓,給了年輕的築基掌教麵子。
曆歸真冷眼旁觀,一言不發。
白由宜能夠自己處理那是最好,他奉師命,將人護送到了萬星群島。
那裡幾家投向妖族的宗門,見到人族大軍壓境,早就逃的沒影。
道德宗和白子辰同時發文,肯定了魚龍宗在對抗外海妖族中的功績,同時已經下令將螭龍島歸還魚龍宗後人,以便重建宗門。
隻要保證白由宜不死,魚龍宗順利建成就好。
具體運行如何,可沒要求,他又不是白由宜的保姆。
師尊的態度也很清楚,讓白家子弟成為魚龍宗掌教,完成祖輩夙願。
至於魚龍宗能夠發展到了哪一步,並不關心。
眼下正巧碰上了其他幾脈傳人,倒是瞌睡來了送枕頭,恰得其時。
能有數名結丹真人相助,魚龍宗的架子一下就能搭建起來。
其餘基層弟子,招收起來又不困難。
想要討生求活的散修,聚集在沿海一帶的數量已經超過百萬。
有家毀族破,孑然一身的東域修士,無數個修仙世家在這百年動亂中覆滅。
失去了祖傳靈地,隻能四處流浪。
有在中域卷生卷死,沒有出頭之日的小門小派弟子,跋山涉水,跟隨商隊來到東域博一個改變命運機會的修士。
能夠在這個時間點就出現在沿海的中域修士,都是在一得到妖族落敗消息就選擇出發,沒有半點猶豫的那批人。
稍稍踟躕,商隊皆是滿載,後續幾批都還在路上呢。
做事果決,充滿行動力,且沒有可失去的,更能夠殊死一搏。
也就是這回開荒戰爭作戰地點特殊,為避免造成無意義的非戰時減員,沒有開放麵向散修和中小勢力的渠道。
不然和過往開荒戰爭一樣流程的話,報名散修早踏破沿海幾座城池。
也虧得道德宗和白子辰的行事作風,不欲讓散修成了炮灰。
換家心狠些的大宗,完全做的出來拿百萬散修填路,趟出一條安全的進軍道路來。
陳澤既已認可白由宜,攀談幾句過後就要回雲鶴宗那邊辭行。
本來是衝著雲鶴宗元嬰許諾的一顆化嬰丹,要率一眾同門在這次開荒戰爭中為人家賣命。
眼下有了更好去處,就算要爭化嬰丹通過在魚龍宗積攢功勳兌換,或是開荒戰爭結束後向光陰劍君求丹都比指望雲鶴宗元嬰更加靠譜。
從小爾虞我詐中成長起來的陳澤,第一麵就看出那位鶴真君並不心誠。
口頭說著會以化嬰丹作為報酬,可彆說道心誓言,就連一份契約都無。
不過相應的,陳澤等人做了雲鶴宗客卿,同樣沒有任何字麵約定。
可以說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沒法做出約束。
臨走打個招呼,已經是很給麵子。
陳澤下了大翼舟,飛回雲鶴宗船艦的途中,驀地愣住。
瞳孔猛地縮小,想到了當年魚龍宗各脈逃離螭龍島時的記錄。
元明一脈有位弟子多文強記,有著過目不忘的天賦。
逃到內陸後,撰寫了一冊回憶錄,記錄了魚龍宗突遭大難,狼狽逃離,中途還受追殺的全過程。
包括同時離開螭龍島的十二脈傳人,都有詳細小傳。
五大顯脈和五大隱脈,合並在了一起,就是五大主脈。
每一脈都帶上了最珍貴的傳承寶物以及數件儲物法寶,以修行丹藥和靈石為主。
兩道支脈,一脈因為人丁不昌,被直接放棄。
赤明一脈有位結丹初期的主事人,給自己徒弟爭了條活路出來。
那名赤明弟子,喚作白慕行。
通過傳送陣離開螭龍島後,眾人分作數路,其中玄明、赤明兩脈應該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