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他們既然敢害死小明王,底子絕對不乾淨。”
“而且他們一直盤踞於浙東,又是浙東人士,其勢力根深蒂固,肯定會與當地的士紳豪強有所勾結。”
“那我們就借此案,來個整肅浙東,從而徹底肅清浙東的官場,當然周邊地區,也不能放過。”
“這樣一來拔出蘿卜帶出泥,這些素來囂張的士紳豪強,也會因此受到波及,對於朝廷實施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根本就不容他們拒絕。”
“至於暴亂,有曹國公坐鎮浙東,誰敢有這點心思?”
胡惟庸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道。
“好。”
“那就大張旗鼓的乾。”
李文忠的眼中閃過一抹隱晦的笑意,便是點了點頭,同時看向王大年道:“王大年,這些參與小明王案子的官吏,還不能交回朝廷。”
“至少要給本公半個月的時間,讓本公拔出蘿卜帶出泥,好好的治一治浙東的士紳豪強。”
話罷,李文忠又是看向王大年。
“遵命。”
王大年並沒有絲毫的猶豫,便是重重抱拳道。
彼時,又是一場腥風血雨,至於在大街上遊街示眾的讀書人們,也是感覺到了一股涼颼颼的寒意。
此時的浙東,天氣雖然寒冷,但還未落雪,可他們總覺得心裡有些不安。
但他們還是頭鐵的繼續前行,因為士紳一體納糧,就是在觸碰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根本不能接受。
他們就是要讓朝廷妥協,要不然科舉重啟之日,他們絕不可能入朝為官。
隻不過這點心思,不過是徒增笑柄。
就連老百姓的眼中,都是閃過一抹痛恨。
當然不是在痛恨朝廷,而是在痛恨這些讀書人。
說什麼當官要為民做主,要將百姓放在心中。
要做就要做百姓的衣食父母,而不是貪官汙吏。
但一旦觸碰到了自身利益,瞬間就跳出來了,這當然會遭人不恥。
畢竟這群讀書人一邊將自己與百姓掛鉤,一邊又拒絕與百姓分擔責任。
這不就是妥妥的雙標?
而且對於朝廷的政策,浙東的百姓們也已經熟知,畢竟胡惟庸就算不著急,李文忠可是雷厲風行。
今日剛到明州府,便是讓人將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的消息,傳遞了出去。
所以才會引起讀書人的激烈反抗,而在這後麵,當然少不了士紳豪強的推波助瀾。
特彆是今日遊行的讀書人,已經占據了明州府讀書人的七成之眾,為的就是給李文忠、胡惟庸一個下馬威。
同時也是對於朝廷的反抗與不滿。
“他們真是害苦了明州府。”
街道的兩側,自然也有一些明事理的讀書人,心中更是紛紛歎了口氣。
江南自古以來就是文壇之所在,可就連江南都沒有辦到的事情,浙東又能如何反抗?
難道以為就一場遊行,就能給李文忠、胡惟庸一個下馬威?
彆多想了,這兩個一個縱橫於朝堂,一個縱橫於沙場,而且能躋身大明頂尖權貴,哪個可能是心慈手軟之輩?
所以給這兩位下馬威,真的無外乎是在找死,而且是絕了明州府讀書人的路。
畢竟這些讀書人遊街示眾,並沒有觸犯律法,而且法不責眾,所以不會死,也不會重責。
但問題是今日明州府的所作所為,一定會被李文忠、胡文庸上報給朝廷。
那皇帝一怒,浮屍百萬,可從來都不是開玩笑的。
而且你看看這明州府的百姓,哪個眼中沒有期盼之色?
很顯然,百姓對於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那是發自肺腑的認同。
朝廷的意思也很明了,那就是為了百姓,根本不會去管讀書人。
更何況,缺了一個區區的讀書人,朝廷還能不運作?
放心,縱然是沒了天下的讀書人,可隻要百姓能夠崛起,朝廷依舊有人可用,永遠不會亂,而且會更加的穩固。
“這群學子已經在門外轉了好多回,而且聲聲抗議之詞,不絕於耳。”
“說是什麼朝廷想寒了讀書人的心,長此以往,江山豈能永固?”
“若是沒有讀書人,天下如何治理,百姓如何安居樂業?”
“他娘的,老子吃不起飯的時候,不就是因為這群沒屁眼的讀書人。”
“現在大明開國不久,百廢待興,不思為國儘忠,反而是舉旗抗議?”
“都他娘的該死!”
坐在府衙之中的李文忠,聽著外麵的聲聲抗議之詞,眼中頓時升起一抹怒意道。
士紳豪強魚肉鄉裡,貪官汙吏壓榨百姓。
哪個不是讀書人的出身?
但還不是在為暴元賣命,為了榮華富貴,對自己的鄉裡鄉親無止境的壓迫。
這般說吧,因為亂世而死的百姓,一半死在了戰亂,一半就死在了壓迫之中。
而始作俑者,就是這群自詡高高在上,道德仁義的讀書人。
更何況李文忠餓過肚子,遭受過壓迫,母親也是因此而死。
所以李文忠並不是痛恨讀書人,隻是痛恨這群不將國家利益放在心上,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鞏固自身利益的讀書人!
生怕自身受到了什麼損失,對於王朝的定義,也永遠都是我能當官就行,不管誰是皇帝。
但要是對他們的利益有所衝突,他們也能換個皇帝。
這也就是世家大族的雛形,而這在眼前的大明,絕不被允許,也不可能成功。
隻是李文忠也要考慮影響,要不然今日,他非得將這群讀書人抓入大牢,讓他們嘗一嘗牢獄之中的手段,究竟有多麼的殘忍。
“國公爺,讓人去抓,凡是參與此次遊行的讀書人,通通壓入大牢,一個都不要放過。”
“至於背後到底是誰在竄動是非,也要查,一個也不能放過。”
“要是遭遇點遊行,就要逼迫我們就範,朝廷也就不用推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
“江南,老夫都能讓他們安分守己,浙東就算讀書人再多,反抗得再激烈,老夫也要讓他們明白。”
“大明之天下,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群讀書人,就壞了規矩!”
“法不責眾,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動搖我大明之根基,但此時此刻,他們已經在亂我大明天下。”
“那就絕不能饒過。”
胡惟庸的眼中倒是閃過一抹狠意,便是看向李文忠道。
說白了,李文忠不論從身份,還是官職,都在胡惟庸之上,但浙東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從來都是以胡惟庸為主,李文忠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