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有人能站在高空俯視,一定能發現河湟穀地正在燃燒。
從湟水源頭到黃河河口,在這場因元帥府搶糧與陝西封鎖共同塑造的大禍中,百姓的怒火讓每一座莊園化為冒起青煙的遺跡。
但大禍的始作俑者似乎從來不在乎他們的憤怒,隻是進兵。
一邊是元帥府自西向東急進,把各地搶掠的百姓紛紛收編,負隅頑抗隻有死路一條,人們為了活命隻能向東逃竄。
另一邊是西寧副總兵莫與京從東向西行軍,麾下東征西討的老將勢要將賊人斬儘殺絕以除民患,但麾下河湟士兵臨陣皆炮火向天而不向敵,把賊兵向西驅趕。
整個河湟穀地的農民軍被雙方擠壓,除了願意投降元帥府的,剩下的桀驁不馴之人俱逃到碾伯等處,煽動碾伯駐軍作亂,彙成一股不小的兵勢。
曾在高店子營參軍的黃澄就在其中,他的行動一切順利。。
身邊有二十名元帥府老兵協助,還通過李萬慶得到裝備支持,輕而易舉攻陷數座莊園圍子,聚集了數百個好手。
不過數日之間,走地雞飛上枝頭變鳳凰。
但黃澄對這樣的結果很不滿意,如果不是元帥府在他身邊安插的‘顧問’建議,他這會已經跟其他首領合兵組成上萬人的義軍了。
那不是想搶誰就搶誰?
偏偏,他身邊的老兵一致建議他不兼並彆人,隻收攏有從軍經曆的營兵、旗軍或驛卒與民間身強力壯的好漢。
這幫元帥府的人整天跟他同吃同睡,有心反駁又不敢反抗,以至於隻能被牽著鼻子走。
不過跟彆人合兵的機會轉眼就來了。
原本他想去西大通河堡附近進攻魯土司,那是元朝脫歡的後人,土司府應當有大量財貨,不過還沒等他向東進發,東邊潰敗群賊就一波接一波地跑過來。
人們都說朝廷的西寧總兵向湟水進兵了,兩邊被攆著跑的群賊被積壓在碾伯,來自湟水三百裡的各路首領齊聚一處,推舉出一個名叫馬安邦的首領,得出了合兵向南跑的結論。
因為祁國屏和劉承祖爭奪鎮海營的權力,收買種痘醫師,使鎮海營種痘死了一百多個士兵,儘管事後劉承祖將那種痘醫師斬首示眾,還是使許多士兵與基層軍官離開軍隊。
馬安邦就是當時離開鎮海營的軍官之一,他是管隊出身,沒等到糧價飛漲就率部脫巾,趁西寧以東、蘭州以西局勢不穩聚眾落草打家劫舍。
等到亂局已定,更掌握先機攻占碾伯所,號稱馬南王,成為此次河湟叛亂中漢番共舉的大首領。
黃澄想勸他投奔劉承宗,但馬安邦有自己的誌向。
“朝廷在東、帥府在西,誰不想占領河湟?這會投奔帥府,我們會落得什麼下場,是元帥會就此罷手,還是把我們安插地方?是馬前卒,和莫與京打仗的馬前卒。”
“北邊有魯土司和甘肅邊軍去不了,但我們數千之眾可以南下沈家峽,退可渡黃河進黃南,河州衛不敢向西進軍,帥府也在那裡兵力薄弱;更進一步,坐觀兩軍成敗,帥府勝我們就投帥府攻朝廷,朝廷勝我們就受招安攻帥府,難道不比現在就投降好嗎?”
黃澄傻了:還能這樣嗎?
細細思索,就連黃澄都認同了馬安邦的計劃,更不必說叛亂中的其他人了,數千營兵旗軍農民工匠組成的隊伍卷起征塵奔赴南方的沈家峽河穀,隻不過這條路,也沒有那麼好走。
因為沈家峽河穀背山麵水的地方,有一片與紫禁城太和殿相仿的宏大建築群,名叫瞿曇寺。
這座三地交界番民裡最大、也是最有權勢的寺廟建立於洪武二十年。
那時明太祖底定中原,明軍攆著北元殘部在青海奔逃,不明真相的番部也跟著到處亂跑,僧人三丹羅追在此地建了一座小佛堂,靠其在番部中的聲望寫信招撫各部,為明太祖立下功勞。
此後三丹羅追去北京進貢,請求太祖皇帝對這個小佛堂加以賜名護持,便定下了瞿曇寺這個宏大的名字,並且按照太和殿的規製仿造,前後花了三十六年,寺主世代為西寧僧綱司頭目之一、同時也是番部的大首領。
第(1/3)頁
第(2/3)頁
瞿曇寺主人班著爾領真是朝廷冊封的大國師,是這片土地上番民中最有權勢的人。
他本身是宗喀十三族中的西納族頭人,宗喀是河湟的意思,這一族在元代就被稱作宗喀赤本,統率河湟諸番。
馬南王率軍走入沈家峽穀地,不可避免地令班著爾領真感到威脅,當即發動寺院數百僧兵,並召集各番部番兵,領兵設伏打馬南王個措手不及,將之兵眾擊潰。
隨即班著爾領真又領兵向北,意在為朝廷剪除叛亂,在碾伯等地招降從賊番兵,以僧兵當前、番兵合圍、番民通傳情報,將散亂組織起的叛軍一次又一次擊散。
等劉承宗再見到黃澄,這家夥終於領悟了‘帥府顧問’不讓他跟人合兵的原因,對陝北叛亂殺出來的老兵心服口服。
馬南王的隊伍被擊垮就再難聚集,都不知道人跑到哪裡,但黃澄即使參與了三次被擊潰的戰鬥,可每次都能心願順遂的指揮隊伍退出戰場。
劉承宗聽了戰鬥經過,不禁納悶道:“僧兵這麼能打?”
“也不是能打。”黃澄其實對怎麼輸掉戰鬥百思不得其解:“他們總知道我們在那,休息的時候發動進攻,甚至還敢夜襲,根本還不上手。”
就在這時,隨軍從征的土司中有人站了出來,抱拳對劉承宗道:“大帥,班卓爾領真國師,我很熟悉。”
說話的人是十四家土司中的冶土司的弟弟,冶秉乾。
冶家祖上是西域纏頭回回薛都爾丁,在和紅巾軍作戰中立功,在甘肅得了個四品武官,後來明太祖取了天下,派人到甘肅他就降了,被太祖皇帝授予土司,官拜……小旗。
衛所管十個人的那種小旗官。
從那之後,薛小旗世居米拉溝,轄青石柳峽、冶後山兩處山隘,一直傳到第五世小旗,叫也祥,是個為朝廷作戰文武雙全的猛人。
逐番帳於長木峽、斬賊首於人頭墩、退海寇於甘州,功勳卓著,升任指揮僉事,也正式更姓為冶。穀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