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個人叫李鴻嗣。
他官拜甘肅副總兵,職責是分守肅州防區,但他手下沒有肅州兵,因為這人是個勞碌命。
李鴻嗣早年軍事生涯還挺正常,十七歲募兵入營、搏戰攻堅擢為隊長、戰場功勳授試百戶,曆次升遷副千戶等一係列官職,然後在延綏鎮得了堡壘守備的差遣。
天啟年他已經是延綏鎮的遊擊將軍了,延綏鎮有四名遊擊將軍,依例要輪流帶兵拱衛京畿,分做春秋兩班倒,因此這一官職也被稱作延綏入衛遊擊。
李鴻嗣領延綏兵入衛,趕上了一件大事,叫寧遠之戰,當年冬天人還沒調回延綏鎮就升了本鎮的寧塞營參將。
寧塞營英雄輩出,李鴻嗣的前任參將名叫賀虎臣,營內後來在崇禎二年、三年比較出名的軍官有虜化叛軍神一元、神一魁、紅軍友、茹成明、杜三、楊老柴等人,還有現在的元帥府右旅左營參將高應登。
不過李鴻嗣並沒有在寧塞營履職,在天啟七年回到陝西時,他的官職依然是參將,但駐地被朝廷更改,派到另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固原營。
他在任的時候固原營順風順水,他前腳升到甘肅做副總兵,後腳那些老部下就嘩變了,湧現出一大批元帥府傑出人才,如旅帥楊耀、王文秀,參將胡三槐、吳養臣,千總韓世盤、韓世友等人。
在崇禎年間席卷半個天下的陝西起義裡,骨乾力量分為兩批,一批是叛軍、一批是民軍。
叛軍裡又分為三股,都從延綏鎮起家,一支是以固原寧夏邊軍為骨乾力量的劉承宗,一股是延綏鎮西路與寧夏東路為主的神一元,另一股是延綏鎮東路與山西河曲為主的王嘉胤。
可以說在李鴻嗣任職分守肅州副總兵之前的軍事生涯裡,叛軍裡後來嶄露頭角的人物基本上都有在他麾下任職的經曆。
而在他升任肅州副總兵之後,李鴻嗣又奉皇命在陝西打遍了起義軍裡的另一撥人。
實際上自從崇禎二年任職肅州副總兵以來,五年間李鴻嗣駐紮在甘肅的時間隻有五個月,而且這五個月還沒去肅州,是被洪承疇調到古浪峽督軍,剩下四年半他都在陝西轉戰平叛。
按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李鴻嗣早該得個總兵官的頭銜,但他倒黴就倒黴在隻得了領兵平叛的天時,卻沒有地利與人和。
他奉命協討叛軍時還是剛從固原升職,人還沒到肅州,又是固原兵變的老長官,所以朝廷派他領兵戡亂;但當時誰都沒想到固原兵變隻是個開始,這場叛亂沒完了。
相較於其他陝西本地的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官職決定了他隻是個來幫忙的客軍,儘管李鴻嗣像隻大耗子攆著農民軍滿地跑,但沒人承他的情,甚至還覺得他是在搶功勞。
偏偏李鴻嗣認為自己是陝西本地將官,從來沒有作為客軍的覺悟——他雖然是肅州副總兵,可手底彆說肅州兵了,連肅州的馬都沒有,清一色全是陝西血統。
至於沒有人和,則是因為這些督撫大員都有自己的部將,唯一一個當時沒有自己部將的大員是洪承疇,李鴻嗣又曾在軍事會議上反駁過殺降決議,以至於上頭沒人,不好說話。
但李鴻嗣標下的奇兵營很能打。
在明代的鎮營兵係統裡,將分四位、兵分四種,分彆是總兵官的五千正兵營、副總兵的三千奇兵營、參將的三千援兵營和遊擊的三千遊兵營。
在此基礎之上,每鎮一名總兵官,每路一名副總兵、一名參將。同時一鎮一般有四到五名遊擊將軍,分彆為左營遊擊、右營遊擊、入衛遊擊、標下遊擊。
左右遊擊是率領遊兵往來防禦的,領兵三千;入衛遊擊是每年跟領班都司一道進京入衛的,領兵三千,領班都司率領的衛所軍,構成明代的班軍;標下遊
擊是隸屬總督或巡撫的,這個兵力比較少,一般也就領個千把號人。
李鴻嗣的奇兵營比較特殊,原本他的部下應該是肅州軍,但得到調令時人還沒到肅州,因此有一半是在甘州、涼州一帶就地征調的遊兵,另外一半則是固原軍。
這裡麵兵力又以固原兵為優,儘管這幫固原兵當年都快吃不上飯了,但確確實實都是老兵,因此在早期平叛時非常好用。
但隨著戰爭進程,五年的戰爭打下來,當年的老兵十不存一……並不是都死了,並沒有死多少人,有的是潰了、有的是跑了。
如今他的奇兵營有戰兵兩千零七十九名,戰馬一千五百二十四匹、騾子五百五十四頭,雖然人比較少,但相較各地新募軍隊經驗豐富,裝備也堪稱豪華。
第(1/3)頁
第(2/3)頁
從人馬配置上就能看出來這個奇兵營它不正經。
因為正經北邊明軍的配置是三馬七步,李鴻嗣這都七馬三步了,都是擺爛訛來的。
其實最早參與平叛的時候李鴻嗣的軍隊人多,但窮得很,他還任勞任怨、循規蹈矩,但是循規蹈矩沒啥用,自己總受窩囊氣就算了,跟著自己打仗的老兄弟還死的死殘的殘,活下來還得流淚。
李鴻嗣心想,循規蹈矩不應該是個貶義詞。
如果這樣做了,卻沒有得到好結果,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規矩變了。
想通了這件事,李副總兵逐漸放飛自我,跟同僚吵架再也沒輸過,試探性私藏戰利、搶奪戰馬,發現確實像他想的那樣,沒人會告他的黑狀,因為那幫人還需要他接著打仗。
最後他發現製約他的關鍵點,就是那些人真的認為拿總兵官的官職當個吊在眼前的紅蘿卜,就能把他捏住。
李鴻嗣就成了擺爛的老油子,直呼老祖宗不騙人,啥叫無欲則剛?
無欲則剛就是隻要他不想當總兵官,手上攥著這個挺能打的奇兵營,每天都能活得很快樂,在心態上就比總兵官還牛逼。
剿賊戰爭打下來,戰利品賺得盆滿缽滿,跟隨他征戰的士兵也舒服了,武器裝備一個賽著一個好,打一仗下來就能往老家寄錢,偶爾還能從流賊手裡頭解救點小寡婦,快活得很。
他以為自己能永遠快樂下去,直到今年三月初七傍晚,李鴻嗣遭受晴天霹靂——嘉峪關的烽火傳到了古浪峽。
五年了,李鴻嗣剛想起來自己的官職全稱是分守肅州副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