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軍陣前第一排有二百杆火槍,齊射僅擊中三四十人,為什麼呢?
因為唐通率領的是元帥府野戰營標準的千總部,最小編製不是什,而是什下麵四個非常有獅子營特色的一戰二輔三人小組。
在獅子營時代,農民軍出身的輔兵大多沒有玩強弓的身體素質,往往裝備三眼銃、鳥銃,隻有戰兵才用戰弓。
而在野戰營時代,元帥府有了自己的兵工廠,能夠成規模地生產火器,輔兵在服役數年後也有了戰兵的能力,如今輔兵用的是冷兵器和戰弓,戰兵用的反倒是大口徑的火器了。
因為元帥府的自造火器,突出一個沉,重銃十五斤、抬槍三十斤。
因此他們的火器裝備率隻有三成,也就是說整個千總部隻有四百杆火槍,一個什配備一杆抬槍、三杆重銃。
三百杆重銃組成較為鬆散的三排齊射陣型,意味著同一時間隻有一百杆重銃開火。
唐明世看見的二百杆重銃,裡麵有一百杆沒有在第一時間開火的抬槍,因為這玩意裝填彈藥太慢,所以用的不是齊射而是輪射。
在重銃齊齊開火之後,前排的重銃兵向後退去,讓二排銃兵補上,才
能發現元帥軍的重銃橫隊是破縫站立,每名重銃手身邊都隔著一名抬槍手。
因為元帥府的重銃依然是火繩銃機,隊形密集不太安全,而抬槍用的是燧發銃機,何況本身還有裝在車上的三腳架,能夠在橫陣中很好的隔開火繩。
在重銃手換列的過程中,從左到右的抬槍手次第射擊,一杆接一杆的抬槍隔著將散未散的硝煙,將巨大銃子打向敵陣。
這使得單聽聲音,顯得元帥軍火槍打得散亂,就好像士兵的訓練很差一樣。
但實際上這恰恰是他們訓練程度極高的結果,才能將排射與輪射良好結合。
另一邊承受傷亡的鎮夷軍也沒站著不動挨打,三路縱隊很快展開成為五路,以比元帥軍更大的寬度,同樣排出三列縱深的橫隊,以火槍進行還擊。
第(2/3)頁
第(3/3)頁
不得不說他們在齊射的聲勢上,可比元帥軍強多了。
鎮夷軍是以拒馬搭放長牌,構成基本的防禦設施,前排銃手使用三眼銃,後排使用魯密、擎電等小口徑鳥銃,並以四十門湧珠、滅虜進行近距離轟擊。
湧珠炮數十顆彈丸噴向陣前,即使隔著土壘,也總能傷及甚至打死幾名士兵;小推車上三門滅虜炮輪流打放轟擊不停,次第將一斤鉛彈轟向土壘,輕而易舉擊穿木板,把填滿濕沙的土壘轟得搖搖欲墜。
與之相對,是八門獅子炮以散子向一個又一個輕型炮組近距離噴出密密麻麻的鉛丸鐵彈。
每隔一段時間,鎮夷軍的兩位無敵將軍炮就噴射出五百顆散子;元帥軍陣中千斤重炮也發出轟鳴,用一千三百顆鐵彈以牙還牙,把整個炮組掃射一空。
雙方巨大的火力給戰場中間蒙上散不開的硝煙,僅是幾次對射,就誰都無法瞄準了,人們隻能機械地重複一次又一次相同的動作,向硝煙中射擊,並被衝破硝煙的流彈擊中。
在接連不斷的槍炮轟鳴中,鎮夷軍右路三百馬兵試圖向唐通軍陣側翼發動衝擊,以協助中軍將敵軍衝垮,卻沒想到元帥軍側翼百餘名士兵持槍矛強弓嚴陣以待,不但沒能衝動軍陣,反而還丟了個大人。
馬軍隻是想發起衝擊,而不是真的敢衝撞上來,他們怕的不是林立槍矛,而是己方交替打放一刻不停的槍炮。
那些流彈幾乎構成綿密的槍線,把元帥軍陣左翼之外緊緊包裹,何況還有一道戰馬無法跨越的壕溝。
但是鎮夷騎兵害怕的火槍線,對元帥軍士兵來說卻好像就那麼回事。
在頂住前幾輪射擊之後,歪梁子猛然發現,明軍用三眼銃和鳥銃組成的火力持續永不停歇,但軍陣前列也已被硝煙遮蔽,射向他們的鉛子好像……好像越來越少了。
他壯著膽子起身,看向兩軍陣前的戰場,敵陣中傳出的槍聲並未減弱,但似乎是因為硝煙遮蔽,明軍銃手隻能憑感覺射擊。
當然還有不少鉛子是朝他們陣前射來的,但同樣也有不少鉛子打在地上、打在天上、打在軍陣左邊右邊。
而元帥軍因為火力持續很弱,他們幾乎是打出三輪齊射,就停頓一會,隻有零零散散的抬槍射擊,然後又是三輪齊射。
但他們打得很準,甚至士兵們在排射中也有意識的瞄準,除了抬槍手,士兵們幾乎都不太緊張。
畢竟在輪射過程中,士兵們其實隻需要上前放一銃,就隻有放銃的時候危險的,但抬槍手因為一直在陣前,反倒比使用重銃的普通銃手更緊張。
在不間斷的槍火中,歪梁子察覺到敵人的槍火越來越零星,每次齊射的火槍似乎越來越少,而兩門無敵大將軍也漸漸沒了聲響,興奮地跑回中軍,對唐通道:「將軍,敵人好像沒火藥了,衝他們一陣,擊潰他們?」
卻不料正捧著個綢布炮彈包的唐通反應非常鎮定,
搖頭道:「他們騙你呢,接著打,打到他們撤退,不要衝擊。」
唐通對這招兒可是熟得不能再熟了,等他們衝擊過去,到臉上明軍那兩門無敵大將軍就該轟他們了。
這是發現對射占不到優勢,黔驢技窮試圖翻盤的表現。
說著,唐通把手上的綢布藥包在地上攤開,一千三百顆小鉛丸灑在素色絲綢上,他指著小鉛丸道:「拆五顆炮彈,把散子給銃手發下去,每次放銃塞三粒進去。」
歪梁子不解道:「那彈重可就二兩四了!」
「沒事,他們離得近,不影響射程。」唐通搖頭抓了一把散子遞給歪梁子:「多打幾個人!」
免費閱讀..
wap.
/71/71041/31485144.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