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府現階段派出來的十幾個營餉銀都欠著呢,口糧也隨時需要地方補充,這根本就不是給不給的起的問題,而是楊國棟隻要歸附,最少也要去給劉承宗打兩個營的糧餉出來。
顯然,楊國棟這一營亂兵不是劉獅子陷入思索的原因。
張獻忠便問道:“那大帥是?卑職可以分憂!”
劉承宗微微搖頭,隨後看了一眼張獻忠,這才問道:“兄長覺得,旅帥師襄如何?”
如今用兵之際,楊國棟安一個營隻要願意歸附,劉承宗肯定張開懷抱歡迎,這事兒沒啥好琢磨的。
他琢磨的,是師襄。
“大帥是問師旅帥……”
張獻忠緩慢地重複了一遍劉承宗的問題,腦瓜子飛速旋轉,判斷此時元帥府局勢、他在元帥府的身份、師襄在元帥府的身份、他和師襄的關係、此時的環境。
以及最重要的——劉承宗提這個問題的用意,或者說想聽他說出什麼樣的回答。
張獻忠可聰明了,第一時間就想明白這些事的關竅,並迅速判斷出三種可能性:劉承宗想坑他、劉承宗想重用師襄、劉承宗想看他是個什麼人。
因為行軍路上大庭廣眾,劉承宗如果要動一動師襄,肯定不會問他的想法,何況此時師襄是前線將領,問他的想法應該就不是想聽壞話。
何況他加入元帥府要晚,算起來師襄還是前輩,張獻忠是真怕劉承宗再把西旅剩下的王自羽、劉體純倆參將調到臨洮旅去。
至於故意坑他的可能,也不是沒有,大庭廣眾之下他說了師襄壞話,在彆人看來他就是個背後說人壞話的小人,元帥府誰不知道大元帥劉承宗最喜歡講義氣的人。
義氣不光存在於兄弟情義之間,實際上夫妻、父子、君臣,都有義氣存在。
但是吧,很多時候聰明是一回事,性格是另一回事。
聰明能讓人想明白很多事情,而決定接下來決策的卻是性格。
第(2/3)頁
第(3/3)頁
張獻忠張嘴就是:“大帥,師旅帥沒啥過人之處,我比他強!”
劉承宗瞪著迷惑的眼睛,看著張獻忠眨眨眼:“何出此言?”
獅子心說:關你啥事啊?我問師襄呢。
“率三千雄師頓兵城下,不能迫降乾州城就算了,城外三千亂兵也打不贏,還得傳信回來支援。”
張獻忠不屑地撇撇嘴:“大帥若遣一千虎賁隨我同去,卑職明日先將亂兵擊潰,後日一早必陷乾州!”
這話說得劉承宗眼前一亮,不是因為張獻忠認為自己能打,儘管這是事實,但他此時越發覺得自己決策英明,在心裡笑道:秉忠兄啊,我讓你留在身邊做禮部尚書真是英明至極!
元帥府的虎賁營從來都不是一麵密不透風的牆,尤其對帥府的高級將領而言,這個營就是一道以劉承宗為中心,連接整個元帥軍千絲萬縷的大網。
他的一言一行、喜好厭惡都會通過這張網,準確傳達到各營將校耳中。
有這麼個會踩人唱反調的在身邊隨時吸引同僚仇恨,難道不是更能體現出自己對師襄的重用與信任嗎?
師襄在前線攻伐不利,有張獻忠今天這通貶低,下次一定知恥後勇;若前線得利,更能體現出劉承宗的知人善用。
他張嘴就順著梯子往上爬,道:“兄長攻城拔寨自有獨到之處,師旅帥尚乏曆練,但其膽識過人、心思縝密,最擅化險為夷、險中求勝,兄長信不信,我軍抵達前線之前,乾州必傳捷報。”
張獻忠自然不信,他本身就瞧不起師襄。
像師襄這種起點就是正四品世襲武職的衛所將領,張獻忠不知一路上打死過多少個,衛所出身的將領跟各路農民軍首領相比,就突出一個不能打。
而在民軍首領眼中,不能打就是廢物。
不過劉承宗不這麼看,倒不是說他覺得張獻忠評價的不對,非常對,師襄跟那些被俘投降的明軍將領相比,平平無奇,武力、帶兵打仗的能力確實也不突出。
但這人有上進心和綜合素質。
因為師襄是主動投向元帥府將領裡,出身最高的一個,擅長謀劃事情並把事情做成,尤其在勸降方麵,應該有非凡的才能——他連自己都勸降了。
師襄家道中落,差點連職位都沒能世襲,靠模仿劉承宗搶大戶才弄到錢,雖然辦成武職世襲,卻又背上了罪責,進而謀求蘭州參將,謀劃把蘭州賣給劉承宗,最後又成功地帶蘭州和駐軍倒向元帥府,洗清自身在明廷的汙點。
這也是能力。
而且是很厲害的能力。
早前元帥府不對師襄委以重任,就是因為他這種在鋼絲間橫跳的能力很厲害,一年之間從世襲職位都沒有的備選武官,完成臨洮衛實授指揮僉事、明廷蘭州參將、元帥府臨洮旅旅帥的身份變化,水漲船高。
劉獅子也不能保證他會不會帶著元帥府的兵員軍械,轉頭再搖身一變成為明廷的臨洮總兵官,因為臨洮旅的將校關係複雜,師襄如果沒本事,大概率會死在內訌裡。
不過現在沒有這個顧慮了,臨洮旅沒有發生內訌,下屬降將的關係也理順了,其中還抽調了三千軍兵調往漠南,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
劉承宗心想,師襄此時心裡應該憋著一團火,隻等此次作戰立功了。
這回傳信到中軍,大概用意不在求援,而是讓劉承宗知道他想勸降楊國棟。
劉承宗也很期待,乾州城的戰役,師襄能拿出什麼讓他驚喜的本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