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支支起火,在夜空中轉瞬即逝。
劇烈火光短暫照耀塬上,映照出一支支追逐拚殺的馬隊。
而在戰場以南,曹文詔標下四營整裝渡過渭河,四路高舉火把的火龍浩浩蕩蕩殺向河北。
他完全沒有隱蔽行跡。
儘管他的兵力足有萬軍之眾,倘若有心隱蔽,依然能以較小的動靜奔赴戰場。
不過那樣行軍速度必然會被拖延,兩相權衡之下,曹文詔認為既然已經找到劉承宗大營所在,夜襲成功,那兵貴神速就是此時最重要的取勝條件。
隻是他卻不知道,正帶兵跑路的弟弟曹文耀,看見那邊遠道而來的火龍,都快哭了。
你怎麼來得這麼快啊!
“快,告訴曹帥,夜襲失敗了!”
兩千精銳針對劉承宗大營的夜襲,輸的非常徹底。
三個方向突然襲擊,都可以說在接觸的第一時間就擊敗了元帥軍。
畢竟突襲帶來的優勢太大,二三百精騎呼嘯而來,幾乎一個瞬間就把小營裡四五百正在休息的元帥軍衝垮,打到失去建製,直接揍成散兵。
但曹文耀不是為乾這事兒來的。
一場擊潰戰,包含兩個戰鬥過程。
一是擊潰,二是追擊,前者需要打散建製,後者負責擴大戰果。
換句話說,在擊潰的過程中,不一定需要殺人,隻要讓敵軍失去戰意和士氣,就能形成敵軍潰散,我軍占領戰場的結果。
但能否讓敵軍失去戰鬥力,要看追擊的結果。
如果不能繼續追擊、擴大戰果,那麼很有可能擊潰一千軍隊,半個時辰後人家重新整隊,依然要麵對一千軍隊。
曹文耀需要麵對的問題,就是他們確實從三個方向,擊敗了元帥軍三個小營,但沒辦法進入取勝後的追擊狀態。
因為人家不害怕、不慌亂。
軍隊確實短時間失去指揮,但士兵並沒有因此潰散,也沒有失去士氣,反而各自堅守車壘。
另一方麵,被打散的元帥軍也沒有逃跑,能反擊就反擊,不能反擊就躲進車壘戰鬥,不能戰鬥就躺在地上裝死。
總之,拒絕退出戰場。
他們不退出戰場,曹文耀就隻能退出戰場,否則就會被拖入陣地戰。
實際上曹文耀也不敢進入陣地戰,畢竟附近的元帥軍援軍很快就從左右包抄而來,就稍微一個遲疑的功夫,連大營裡的披甲騎兵都衝出來了。
這還能算哪門子夜襲。
既然襲擊已經失敗,曹文耀就不可能以兩千精銳硬撞萬餘敵軍勁卒,隻能招呼三麵軍兵撤退。
元帥軍的大營南緣,離渭河南岸也就七八裡距離,曹文耀收攏精騎的功夫,曹文詔就已率軍渡過渭河,打著火把朝這邊疾奔而來。
曹文耀都快慌死了,這過來不得挨揍嗎?
還真不是。
曹文詔跑到一半,就察覺到遠方戰場的形勢不對勁,趕緊勒馬,把軍隊定在元帥軍大營的三裡之外。
因為元帥軍大營遭遇夜襲,卻沒有士兵往南逃跑,一個都沒有,這肯定不是夜襲成功的模樣啊!
況且早前他們在渭河南岸還能聽見些許廝殺之聲,倒是如今渡過渭河,敵軍大營裡的喊殺聲反而停了,隻能看見大營被火光照耀得燈火通明。
夜襲肯定是失敗了,這都不用想。
曹文詔現在都懷疑,弟弟曹文耀是不是都已經死於夜襲之中。
是進是退,這顯然是個問題。
曹文詔並未花太長時間做決斷,畢竟軍隊是明火執仗過來的,他很清楚己方軍隊的動向,已經為元帥軍所知,很難全師退回。
因此他隻能快速調整部署,神光顯營居前,在夜襲中遭遇襲擊的卜應第營居後,以中軍騎兵遮蔽兩翼,這才緩緩向前壓上,小心探尋夜幕中的戰場情況。
但是……他們沒看屁股。
在寧夏軍浩浩蕩蕩渡河之後,屁股後頭的寶雞城,又再一次打開了城門。
被圍在城裡的羅汝才都快笑瘋了。
以前他沒有守城經驗,就算把劉獅子發的守城冊子翻爛,很多該不懂的東西還是不懂。
第(1/3)頁
第(2/3)頁
就比如開著城門守城這種事,沒守過城、攻過城的人很難理解這樣做的目的。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單是這城門開開關關的事兒,就能讓羅汝才玩出花兒來。
他的寶雞城,四個城門,過一會就開個門,西門關上就開東門,東門關上就開北門,反正城門一直有一個門開著。
圍城軍隊也不敢進來,因為進來就得挨揍,外麵的城門是開著,可裡麵還有關著的甕城門呢。
敵軍從大門進來,放一二百人,城門樓上的千斤閘落下去,甕城牆上四麵打放槍炮,進甕城的軍隊就得被乾死。
敵軍不從大門進來更好,方便我守軍出城。
甕城門都修得跟外門不在一條線上,就比如西門,內門是朝西的,那外門肯定就是朝南或朝北開,外麵看不見內城門是開是關。
這是外甕城的情況。
如果是內甕城,就要反過來,西城牆的外門朝西開,甕城在裡麵,內門就要朝南或朝北開。
都不需要月城,外麵就看不見內門的情況。
外門一直開著,內門一開,守軍就能隨時出城。
西邊的寧夏軍調動部署,城內的羅汝才看得清清楚楚,他本來就想再嚇唬他們一下。
眼看著寧夏軍拔營,做出渡河準備,羅汝才沒等友軍給他傳遞消息,就點起一支人馬,到城北做好了出城準備。
這次帶兵的不是李汝珪。
一方麵李汝珪部徹夜未眠,又經曆數場奔襲戰鬥,人力馬力都已疲憊至極,不適合再度出戰。
另一方麵,則是有李汝珪夜殺兩將的成功案例在前,羅汝才麾下軍官都認為寧夏明軍容易對付,各個踴躍請戰。
情況跟李汝珪出戰時那個準備赴死的樣子,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次領兵的將領,是羅汝才拐著彎兒的表妹夫王國才。
王國才早在旱災還沒來的時候,就娶了羅戴恩的侄女。
後來羅汝才起事,他也沒參與,一直到活不下去才投奔了羅汝才,當了個火長,跟著一起到青海。
在康寧平叛作戰時也算得力,連著升了兩級,當了大隊百總,後來想報功當把總,被羅汝才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