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
徽州隴西兩處的鐵、銀、鉛,會寧縣的硝,文縣兩當的布匹,洮州的油料,西固的漆料,成縣的紙和蠟,還有各處都有的木料、皮張,完全能夠滿足元帥府製造軍器被服所需。
依靠河湟的軌道馬車和湟水船運,青海等處的硝、鐵、銅等原材料也能便利運至蘭州。
一個產能更強的軍工體係在蘭州落成,既能讓各式裝備的產量再上一個台階,也可以補充青海、甘肅、陝西三省的軍事所需,更方便與藩屬外貿。
就比如衛拉特的牲口、皮張貿易,烏斯藏的剛玉、寶石和牲口毛皮貿易。
說實話彆的劉獅子都不太重視,但這個牲口貿易,對他來說確實是經濟命脈。
用武器裝備換取衛拉特的牲口,可以說是元帥府的經濟命脈——去年他就靠衛拉特給運來五萬頭羊,把甘肅之役最難的糧草問題解決了。
其實平心
而論,五萬頭羊並不多。
除了那些沒人的地方,哪個縣還能沒幾萬隻羊?
但是賺的太多了。
就他賣那點武器裝備,加到一塊也就一萬兩千兩銀子的成本,擱他們這隻能買一萬六千頭羊。
可是衛拉特趕著送過來的貨物,五萬頭羊隻能做個零頭,還有十五萬各式皮張、五千匹天山馬、一千頭牛和各類雜物呢。
最關鍵的是,衛拉特的羊,對元帥府來說屬於地圖外牧場,像變出來的一樣。
自己家裡的羊不能放開了吃,吃完就沒種了;外麵變出來的羊不一樣,就算全做成軍糧都沒關係,不影響自己牲口的正常繁衍。
從這個方向去想,衛拉特貿易就非常重要了。
而師成我的信更是提醒了劉承宗,烏斯藏的火落赤三兄弟,也該每年趕著牲畜隊回來探個親。
不能一直窩在雪山上,要不然西寧府做那麼多貂裘,賣給誰啊?
劉承宗拿著書信,心想,若正如師成我所說,在蘭州建個大兵工廠,整合臨洮、鞏昌、西寧、康寧各府資源,能讓產量得到巨大增加,倒也不是不行。
他提筆給師成我寫了封回信。
第(2/3)頁
第(3/3)頁
並沒有完全答應,隻是讓師成我先跟承運在蘭州試著進行建立兵工廠的安排。
此外還要讓蘭州方麵,另外派人走通蘭州到西安的漕運和陸路通道,把時間成本和運送路耗算出來。
等回信讓羽林騎差人送去,劉獅子這才看向殿內喝茶的趙可變,道:「我先從虎賁營、羽林營給你撥點人,你儘快派人到各營完成兵籍統計,還有他們的糧草、兵甲消耗,以及駐地能給他們提供多少兵糧兵甲彈藥箭矢。」
這是兵衙的正事,趙可變當即領命,在華嚴寺的虎賁營夥房潦草吃了頓飯,便領了一乾人手投入工作。
劉承宗弄清楚目前有多少兵、陝西各府駐地能提供多少補給,非常急切。
因為他打算在西安府開城之前,在軍隊建製上,完成陝西、青海、甘肅三省駐軍的整編事宜。
按理說論功行賞,應該留在打破西安府城之後,但隨著地盤空前擴大,他已經快管不了軍隊了。
不是管不住,而是駐軍地域太過分散,命令一來一回至少兩天,而一線部隊又基本上都是大號參將。
換句話說,指揮層級過於扁平,他們跟明軍差不多了。
所以如今的當務之急,就是趕在冬季到來前,把軍隊的編製、駐地劃分清楚,儘量補齊兵裝,讓軍隊平安渡過這個冬天。
因為劉獅子覺得,黃河、潼關一線的瘟疫屏障,到了冬季肅殺,過年前後估計就平息了。
到時候山西、河南、湖廣的明軍會不會反撲,一要看李自成和張一川能不能頂得住;二要看元帥府沿邊設防是否嚴密。
所以對劉承宗來說,發起戰役的主動權依然掌握在他手裡。
隻不過,要想把主動權拿穩了,他得先做好自己的事。
具體來說,就是在元帥府所轄三省,陝西設三道、青海設兩道、甘肅設兩道,共設立七道,每道設立一鎮兵馬。
在劉承宗的設想中,這一鎮的駐防兵馬,是加強後的旅帥部,轄正奇援遊四個營。
這正奇援遊就屬於是大明舊製了,總兵官率正兵營、副總兵率奇兵營、遊擊將軍率遊兵營、參將率援兵營。
不過劉承宗的想法,是要讓各營兵力不一,以承擔不同的戰術職責。
以正兵營為五千人的大營,奇兵營為三千人的標準營,遊兵與援兵,俱為兩千人的小營。
當然各營具體兵力,會因為不在編製的雜流人手,在這個標準上下稍有
浮動。
總之總兵、副總兵駐紮道內兩府的府城,遊擊參將則駐守要地,以達到每鎮一萬兩千到一萬四千軍隊的編製。
一地遇警,則總兵官能調動鎮兵,對明廷一兩個營快速進行合圍殲滅。
即使遇到大軍來襲,一省兩到三個鎮的兵力,也能在都督的率領下布置防守。
這樣整編下來,他們一個鎮的兵力比明廷一鎮要少很多,但相應的是鎮的防區小、機動能力更強。
同時也最能滿足當前元帥府的軍事需要。
他們不太需要邊防軍,如今邊防威脅僅有殘破的寧夏鎮和榆林鎮,那兩個鎮都沒有太多機動兵力,沒能力對新設的鎮兵造成威脅
而山西方向,又有黃河天險阻攔,駐防鎮已經夠用。
真正需要加強的是劉承宗親率的野戰兵團。
他打算以高應登的大營、魏遷兒的殘兵為骨乾,在中軍設立兩個下轄正奇援遊四個營的野戰旅。
倒不是他覺得兩個野戰旅就夠了,隻是兩個旅加上虎賁、羽林二營,兵力接近三萬的野戰兵團,剛好在劉獅子統帥能力的範圍之內。
剛剛好。
畢竟指揮四萬大軍,劉獅子試過,行軍過個險道都有點費勁。
三萬就剛剛好,既不會太閒,也至於手忙腳亂。
最關鍵的是,如今關中這個地方,確實能供應四萬駐軍的糧餉,這才是軍事改編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劉承宗心中已有定計,第一野戰旅,就從高應登的大營開始擴編,給全軍形成一個標準,之後一年到兩年的時間裡,陸續將三省全軍,都改編為新的駐防鎮。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