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移動支付的技術上麵,無論是華夏還是海外,都不存在太大的差距。
至於說為什麼在十年之後,雙方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首先就是需求方麵,的確手機支付隻需要帶手機就可以了――本身手機就是每個人出門必帶的,但在無紙化支付方麵,本身歐美就已經有了完善的信用卡的支付體係,他們無論是大商場,還是路邊小店,都已經普及了相關的刷卡機器,相對來說非常的方便,甚至在歐美的許多城市,支票也都能夠非常方便的使用。
他們通常來說出門也並不需帶太多現金,隻需要帶一張信用卡就可以了。
而在華夏,這方麵發展相對歐美社會來說要稍稍落後,也隻有部分的商場和專賣店能夠進行刷卡支付,普通的門市以及路邊攤,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因此反而在華夏更容易推廣手機支付。
並且在阻力方麵,也正是因為歐美相關的信用卡和支票業務非常完備,有一整條的相關配套的公司和機構為這些進行服務,因此手機支付在推廣方麵,也會受到這些依附於信用卡支付體係的公司的抵製。
在手機支付並不普及的時候,讓那些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在手機支付和那些他們的傳統支付客戶之間進行選擇,那結果顯而易見。
這也就令歐美在手機支付方麵發展緩慢,阻力非常大。
但不管怎麼樣,巴倫都知道手機支付主動會成為潮流,未來在歐美的許多國家,也都已經相對發展得不錯了,雖然比不上華夏那麼普及,但在占比的增長上,還是非常可觀的。
並且本身巴倫也有相關的資源,比如他所控製的渣打-美林集團旗下的標準渣打銀行,以及他持有股份能夠施加影響力的一些美利堅銀行,都是可以對KnaPay進行支持的。
這也是KnaPay在移動支付的占比上能夠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來說,手機支付的總量上麵,依然同傳統的信用卡和支票支付方式差距極大。
基於目前的觸屏智能手機的用戶占比還並沒有那麼的大,並且手機支付的普及,也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便是華夏,在原時空也要到了2015年以後,才能夠稱得上比較普及,在那之後,支付寶和微信開始大力的對線下支付進行補貼,以爭奪手機支付市場。
這不但讓華夏的民眾開始習慣在平日的線下消費中開始使用支付寶和微信付款,並且也奠定了華夏手機支付領域兩強的局麵。
因此即便是手機支付發展最快的華夏,依然需要四年的時間對手機支付進行普及,更不要說舊有的刷卡習慣更為頑固的歐美了。
在這方麵,他們依然是還有時間的,隻不過現在屬於提前布局的時候。
但Wa另外一個比較迫切的事情,就是他們雲服務的推出。
現在的雲服務,最早推出的是亞馬遜,它們在2006年就已經推出了AWS,穀歌則是在2008年推出了PaaS服務AppEnine,而微軟也在去年推出了他們的雲服務Azue。
在全球來看,亞馬遜的AWS占據雲服務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雲服務都歸於他們,不過在穀歌、微軟入場之後,雙方也開始進行了激烈的競爭。
事實上,亞馬遜和微軟在雲服務業務上麵是有所區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