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在拜彆竇廣國的時候,劉榮總覺得這位章武侯,似乎對什麼事無比擔憂。
“是怕孤翻臉不認人,日後拋棄竇氏一族?”
“——不能吧?”
“怎說魏其侯,那也是孤的太子傅;”
“雖說當下這世道,還不怎麼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但也終歸……”
暗下嘀咕到一半,隻見劉榮麵色微微一變,似是想起什麼事般悻悻住了口。
——老師怎麼了?
老劉家的皇帝,又不是沒殺過自己的老師!
都不用說遠的——當今天子啟的學師晁錯,穿著朝服,做著入宮覲見的馬車,幾乎是被騙到東市外腰斬!
到現在,晁錯的墳頭草,隻怕是都還沒發芽呢!
就算撇開天子啟不說,太祖高皇帝,先太宗孝文皇帝——乃至天下人刻板印象中,好儒‘仁弱’的孝惠皇帝劉盈,那也絕非通俗意義上的好人。
自以為猜到了竇廣國的憂慮所在,劉榮卻也是彆無他法,隻暗下吐槽了幾句不當人的曆代先祖,便將此事全然拋在了腦後。
也未必是壞事。
竇氏一族對劉榮保有疑慮,保留部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謹慎對待,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真要感情好的能穿一條褲子了,那劉榮才要頭疼日後,該怎麼處理這家太皇太後出身的外戚家族了。
“隻是章武侯,怕也是沒幾年壽數了。”
“等章武侯薨故,竇氏一族,又該是誰話事呢……”
“——魏其侯竇嬰?”
“還是南皮侯竇彭祖……”
抬手事宜車馬跟隨,徒步行走在莊園外的小道之上,看著這處隸屬章武侯府的莊園煙霧繚繞,被竇廣國營造的宛若仙境,劉榮很輕易便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就算已經放棄了煉製仙丹,多年來堆積在身體內的重金屬,恐怕也已經讓竇廣國積重難返,壽數無多。
而在竇廣國之後,竇氏一族有能力執掌家族的話事人,無疑便是竇彭祖、竇嬰表兄弟二人。
這二人,誰更有機會當竇氏的家?
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沒人能說明白。
劉榮推斷,大概率是這表兄弟二人,如過去的南皮侯竇長君、章武侯竇廣國兄弟倆那般,共同執掌竇氏一族。
二人的優劣勢也十分明顯:南皮侯竇彭祖資質平平,但出身嫡脈出身;
魏其侯竇嬰出身旁支庶脈,卻才高八鬥。
用三國時期,嫡出的蜜水皇帝袁術,以及庶出的討董盟主袁紹二人,來形容竇彭祖、竇嬰二人,無疑是再合適不過。
至於這二人之間,會不會出現袁術、袁紹兄弟倆那樣的明爭暗鬥,卻是不在劉榮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反正倆人都是太子宮的人,一個‘太子班底’的政治標簽,已經基本焊死在了腦門上。
真要有一天,劉榮失了勢,無論是這二人,還是二人背後的竇氏一族,都絕不可能置身事外。
說好聽點,劉榮的竇氏一族,眼下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說難聽點,那便是劉榮就算死,也能拉整個竇氏一族墊背。
至於東宮的老太後,或許有機會撈竇氏一把,卻也必定會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是‘政治聲望儘喪’的慘痛代價。
“和竇氏一族捆綁到了一起,東宮便出不了問題。”
“沒了母親那聲‘老狗’,父皇這幅身子骨,隻怕也……”
···
“呼~”
“此番太子監國,雖然不大可能真的改演習為實戰——就此順勢即了大位,但老爺子的狀況,怕是不止會讓孤監國到來年開春。”
“梁王叔絕了政治前途,剩下的,便隻有綺蘭殿和館陶姑母了……”
暗下思量著,劉榮疲憊之餘,也不由得莫名感到一陣唏噓。
——想當初,母親栗姬不過是拒絕了館陶主劉嫖‘結為姻親’的請求,劉榮便是如臨大敵,狼狽不堪;
又是上門賠禮謝罪,又是低聲下氣的哄,好容易算是把事兒翻了篇,卻也還是被館陶主劉嫖看作是冤大頭,想要在劉榮這個‘棄子’身上再敲一筆。
歲月如梭,劉榮隻覺恍如隔世,回頭一想,卻才剛過去了三年而已。
短短三年的時間,公子榮變成了太子榮,如今更是成了漢家的監國太子!
過去,對劉榮不屑一顧,秉著‘得不到就要毀掉’的原則,恨不能把劉榮揉吧揉呀咽下肚的館陶主劉嫖,如今卻是連太子宮的門都不大進得來;
雖然還是賊心不死,和綺蘭殿的王夫人勾結在一起,但對於劉榮而言,卻也已是遠不足以造成威脅。
東宮太後已經搞定,皇帝老爹支持自己,梁王劉武自絕於天下,館陶主劉嫖也已經翻不起什麼大浪。
那麼,接下來……
“博望苑那邊,最近情況如何?”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太子中盾衛程不識,也算是大概摸透了劉榮的性子。
至少程不識知道:在劉榮從某一個地方離開,並表示‘孤溜達一會兒’的時候,自己並不需要陪同左右,隻遠遠跟著即可。
今日自也如此。
直到此刻,劉榮沉聲發出一問,遠遠跟在劉榮身後二十來步位置的程不識,才輕輕一夾馬夫上前,又在劉榮身後三五步翻身下了馬。
也就是這片刻功夫,便已經組織好語言,對劉榮稍一拱手。
第(1/3)頁
第(2/3)頁
“栗苑令自得任,便一直是三日一封奏疏,向家上稟告博望苑的狀況。”
“——雖都是些瑣碎之事,卻也堪稱事無巨細。”
“至於近幾日,博望苑似乎是在忙著配合少府,建造家上劃撥的魯班苑?”
“唔,少府似乎也時常親自前去。”
一聽程不識說,自己任命的博望苑令栗倉,堅持不懈的三日一次彙報工作,劉榮的眉宇間,也不由得帶上了一抹自豪之色。
——新任博望苑令栗倉,是劉榮的母舅、栗氏外戚一族的話事人:栗賁的嫡長子。
說起來,劉榮還得叫這位博望苑令一聲:表兄。
去年吳楚之亂,當今皇五子、現江都王劉非掛印出征之時,劉榮便委派了表兄栗倉,帶領百十栗氏家丁隨行,以護劉非周全。
吳楚之亂平定的過程中,劉非所跟隨的車騎將軍酈寄、上將軍欒布那一路,功勞雖然沒有太尉周亞夫所部那麼大,但也還是打了一些漂亮仗。
雖然趙都邯鄲,最終是以酈寄引黃河——即現在的大河之水淹城而破,但欒布引軍支援齊地的時候,劉非是撈到了不少武勳的。
劉非大殺四方,作為隨行親衛的程氏、栗氏家丁,自也都得了三五顆叛軍首級的武勳。
而栗氏外戚奉劉榮之令,派去保護劉非,期間又立下不菲武勳的家丁親衛,便是由栗倉統領。
建功而歸,栗倉自然是不出意外的加官進爵,得了個十六級大上造的爵位,外加一個騎中郎的榮譽職務。
自家表哥如此出息,又在戰場上證明過自己,劉榮自也是毫不吝嗇,直接將表哥栗倉任命為了自己的太子私苑:博望苑的苑令。
目前來看,栗倉乾的還不錯;
至少對劉榮這個表弟,栗倉還是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對劉榮保持了足夠的恭敬。
有態度,有能力,又上過戰場,見過血;
這樣的人,幾乎已經是劉榮認知中,再好不過的母族外戚了……
“栗倉為博望苑令,舅父大人,當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吧?”
略帶調侃的一問,也惹得不苟言笑的程不識微微一笑,旋即便坦然道:“家上忙於朝政,確是對這些瑣事知之無多。”
“——自栗苑令獲任,乃父:栗氏宗主栗賁便動用了栗氏私貲,為栗苑令準備了不少錢貨。”
“有了這些錢貨傍身,又有武勳在手、浴血袍澤隨從左右——栗苑令到了博望苑,憑著恩威並施,雷厲風行,倒也是很快便掌控了局麵。”
“至於栗氏,更是毫不遮掩的對外放話:栗倉為博望苑令期間,栗氏外戚一族,不接受任何人的私下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