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劉榮新君即立,也跟上了父祖的腳步,開始批發禦劍。
這種做法,說不上對或不對——畢竟漢家的禦劍,並非後世某些朝代的尚方寶劍,上斬不了殘暴昏君,下斬不了貪官汙吏。
隻是恍惚間,眾人似是隱約從劉榮身上,看到了其父祖:太宗皇帝,以及孝景皇帝的影子……
“那是~”
“三棱箭頭?”
走入作坊之內,劉榮並沒有直撲自己的目的地:水車驅動水力錘煉、鍛壓係統。
似逛街般漫步行走在作坊內,不多時,劉榮便發現了一個被自己遺忘的項目。
“確是。”
劉榮發了問,自是有匠人當即上前,神情雀躍的講解起來。
“三棱箭頭,又稱為三葉箭頭。”
“相較於過往的二刃,或是單葉箭頭,這種三棱箭頭,可以讓射出的箭矢精準度更高、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大。”
“而且在射中敵人之後,二者所能造成的傷害也有顯著區彆。”
“——裝配單葉箭頭的箭矢,在射中敵人之後,即便形成了創口,箭矢本身也會將創口擋住;”
“隻要彆急著拔劍,中箭者便可以插著箭矢繼續作戰。”
“戰後,也隻需要小心取下箭頭,並迅速以金瘡之藥敷貼,便可不怎妨礙行動,且很快便能傷愈。”
···
“但三棱箭頭,卻必定會讓中箭者進退兩難。”
“——若是不立刻拔出箭矢,就會因箭頭的三棱流血凹槽,而在極短的時間內失血而死;”
“可若是拔,又無法輕易堵住創口、止住血。”
“再加上三棱箭頭,每一棱尾部都有倒鉤——想要從身上拔出三棱箭,那留下的絕非是三棱創口,而是一個缺了血肉的圓形創口。”
“故而,測驗這三棱箭的北軍射聲卒都說:中了這三棱箭頭,就算不是被射中要害,也大都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對於劉榮在一片堆放箭頭的區域停下腳步,隨行眾人本還有些疑惑。
不就是箭頭嘛?
這有什麼好看的?
果然是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王公子弟;
這點世麵都沒見過……
但在那軍匠講解過三棱箭頭的特點之後,方才還不以為意的眾人,卻是當即齊齊湧上前去,各自拿起一枚沒有裝配箭身的三棱箭頭,全方位無死角的觀察起來。
觀察片刻,再思考片刻,然後又繼續觀察一番。
第(2/3)頁
第(3/3)頁
不多時,眾人原本不以為意的麵容之上,已是儘帶上了滿滿的凝重之色。
——那軍匠說的沒錯!
這小小一枚箭頭,所能造成的殺傷,卻絕非過去,以及漢家如今大規模列裝的普通箭頭所能比擬。
如果說,漢家如今列裝的常規箭頭射在人身上,就好比一根尖銳的樹枝插進了人體;
那裝配有這種三棱箭頭的箭矢射在人身上,卻像是在敵人的血肉之下,埋了一台靜止狀態的小型絞肉機!
隻要蠻力往外拔,就必定會跟著拔出一片血肉,能不能止住血且先不說,單就是感染,便絕非這個時代所能有效處理!
可若是不拔,又會因為三棱箭頭的特殊構造,而導致中箭者失血過多,終究還是個死。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一位技術高超,甚至高超到後世外科醫生級彆的玩刀高手,像是屠夫剔肉剔骨般,將箭頭從傷者的血肉裡剔出來。
這個過程有多痛苦,不必贅述;
有這個技術的人有多稀缺,更是不必多言。
最關鍵的是:就算有這樣的人,在這個時代,這樣的人也絕不可能是草原上的匈奴人。
換而言之:就這麼一枚小小的三棱箭頭,就可以讓漢家弓弩部隊的殺傷能力,從過去的‘除非射成馬蜂窩或射中要害,否則就隻能看運氣好不好,能不能讓敵人感染而死’,直接進化為:隻要射中,無論是頭還是腳,無論前胸還是後背——隻要射中,就八成會死!
“嘶~”
“若當年,吳楚七國作亂時,便有此等三棱箭頭……”
一時間,在場眾人無不是冷汗直冒,看向劉榮的眼神,也油然生出一股忌憚。
——這玩意兒,通體上下都透出陰損二字!
能想出如此惡毒的武器……
“不愧是劉氏天子啊……”
如是想著,眾人便次序低下頭,紛紛為自己先前,對劉榮或多或少的輕視而感到慶幸起來。
——幸好沒顯露出來!
若不然,萬一被這位記恨上……
對於眾人的想法,劉榮就算不完全了解,也能猜個大概。
不能怪這些精英心軟,實在是華夏文明,如今還剛進入起步階段;
短短幾百年前,華夏文明內部的戰爭,甚至都還在講究君子不重傷、不傷二毛的‘君子之戰’。
即便後來,出了個叫孫子的孫子,搞出來一套老六兵法,時至今日,華夏文明也還是多少傾向於‘殺生不虐生’式的戰爭模式。
即:能一刀砍死,就絕不砍兩刀;
能一箭穿心,就絕不把人射城馬蜂窩。
但作為穿越者,劉榮卻可以毫無心理負擔的說:戰爭,便是雙方無所不用其極,發動自己所能發動的一切資源、采取自己所能采取的一切手段,以爭奪最後勝利的野蠻決鬥!
而在這樣一場隻以勝負為唯一評判標準的暴力鬥爭當中,心軟,是絕對絕對不被允許的。
義不掌財,慈不掌兵,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既然已經做出來了,何不量產列裝?”
觀察過三棱箭頭,明顯已經達到了自己早先所要求的程度,劉榮當即便是發出一問。
好東西,當然要配給軍隊了!
劉榮原以為,三棱箭頭之所以還沒有列裝,是因為孝景皇帝駕崩,漢家舉國喪,少府還沒來得及申報;
卻不料劉榮一問發出,那軍匠卻頓時露出一個極為苦惱的表情,滿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三棱箭頭,並沒有達到量產列裝的要求。”
“——如今的三棱箭頭,無不是以炒鋼熔鑄,再鍛打、磨煉而成。”
“而今我漢家,年得鐵不過百萬斤,鋼更不過區區兩萬斤。”
“區區兩萬斤鋼,就算是全部做成三棱箭頭,也不過三五萬支。”
“而軍中弓弩部校的箭矢配給標準,是每人每年五十支。”
···
“這還隻是非戰時,供弓弩部隊訓練所用的配比;”
“若逢戰時,則會按照每一場戰鬥,每一位弓弩之卒,配箭矢十支的標準配發。”
“——是每場戰鬥,而非每場戰爭;”
“若是按當年,吳楚叛軍攻打梁都睢陽時舉例:用我漢家一年的鋼產量,所製作出的五萬支三棱箭,隻夠在睢陽之戰首日,供五千弓弩之卒擊退吳楚叛軍的前兩波攻勢。”
“也就是說:頃天下一年所得之鋼,所鑄之三棱箭矢,隻需一部弓弩都尉作戰半日,便會被消耗一空……”
“若是敵軍攻勢猛烈些,便是兩個時辰內消耗完,也絕不奇怪……”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