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這一變動,並非針對漢家現有的體製,而僅僅隻是給朝中部分九卿,以及郡國主官換了個官名,根本影響不到什麼。
二來,便是剛才的事,難免讓殿內眾人心中,生出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般的本能驚嚇。
——誰知道劉榮來這一出,會不會是又一次打窩釣魚?
反正無傷大雅,劉榮更是把孝景皇帝給搬出來了,還是彆站出來自討無趣了……
於是,劉榮針對九卿的官名更改,以及郡國主官的官名更改,便很快在朝議之上三讀通過。
漢家新一屆的領導班子,也算是在這一刻徹底定了下來。
——丞相桃侯劉舍;
禦史大夫建陵侯岑邁;
太尉閒置;
——大農(內史)田叔;
大理(廷尉)趙禹;
中尉衛綰;
太仆直不疑;
少府石奮;
大行王恢(暫定);
宗正劉辟強;
郎中令汝墳侯周仁;
太常暫無。
有這麼個小插曲緩和氛圍,再說回北牆戰事,殿內百官的反應相對就沉著冷靜了些。
尤其是在劉榮端坐起身,問策於殿內眾人時,也終於沒有顯眼包站出身,說朝那塞岌岌可危、酈寄德不配位,不可謂車騎將軍之類。
隻是話題,終究還是回到了劉舍方才,那一方相對客觀的表述之上。
“自有漢以來,我漢家與匈奴交戰,便總是這樣的結果。”
禦榻之上,劉榮麵色嚴峻的道出一語,旋即便看向殿中央的丞相劉舍。
“正如丞相所言:匈奴大舉來犯,對我漢家而言最好的戰果,便是匈奴人沒能馳掠我漢家邊郡、搶掠我漢家之民。”
“可最差的結果,卻動輒是邊牆糜爛、損兵折將,更甚至直接就是都城告危,天下震蕩!”
聽出劉榮語調中的憤憤不平,劉舍也是深吸一口氣,略顯無奈的緩緩點下頭。
“陛下所言極是。”
“也正是因此,自太祖高皇帝以來,我漢家的每一代先皇,都隻得通過和親的方式,來斷絕匈奴人大舉入侵的念頭。”
“——因為和親,同樣可以讓匈奴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比費心費力的派兵叩邊,要省時省力得多。”
“匈奴人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漢家也憑著一批財貨,而避免了調兵遣將,乃至與胡蠻對峙邊牆的損失。”
“兩方皆大歡喜,和親之製,便也就此沿傳至今……”
第(2/3)頁
第(3/3)頁
劉舍一番話,隻惹得劉榮心中,本能的湧現出一陣濃烈的屈辱,以及壓抑不下的惱怒。
——和親!
放在哪朝哪代,甚至是為後世人所不齒的大慫,都絕對是會讓華夏之民感到屈辱的醜事!
但在如今漢室——在後世人口中‘獨漢因強亡’的漢家,和親,卻是現階段的漢家在應付匈奴人時,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便如劉舍所言:如果打起來,匈奴人要調兵遣將,費時費力,能搶到手的,卻隻是邊牆苦哈哈的漢農些許米糧,外帶上他們自身。
——奴隸,是匈奴人強大的根本。
掠奪人口,是匈奴人強大的根基。
但漢人剛烈,就算是到了萬不得已,也有的是以死明誌、寧死不屈的鐵血!
所以對匈奴人而言,派兵馳掠漢邊,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
可若是和親?
付出不過一紙國書,外加一張隨時都可以撕毀——甚至大多數時候都不需要遵守的盟約,便能得到遠甚於掠奪所得的物資,何樂而不為?
對於漢家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就拿此番,車騎將軍酈寄率兵馳援北地距離:眼下,酈寄麾下五萬多兵馬,每個月光是軍糧消耗,就達到十萬石之多!
饒是劉榮澤及天下,將糧食的價格打了下來,卻也還是讓酈寄所部每個月的軍糧消耗,達到了數百萬錢。
若真打起來,三五個月都還算好的——打個一年兩年,那也不是沒有過的事!
如此說來,酈寄所部在這場戰爭中,光是糧草就要消耗大幾十萬石,價值上千萬錢。
可若是和親呢?
按照往常的慣例,漢匈和親,匈奴人會贈送漢天子個位數的馬匹、金器;
漢天子也會送出個位數的漢家特產,如錦、紈、劍之類。
頂多也就是外加幾百石茶,以及幾萬石糧食——就這,都還能美其名曰說:漢匈兄弟之國,弟弟聽說哥哥吃不飽飯,就送糧食接濟了一下。
屈辱嗎?
很屈辱;
但很劃算。
天子屈辱,百官羞憤,朝堂威儀不在;
但對漢家而言,很劃算……
“丞相認為,此戰過後,我漢家還要如過去那般,與匈奴和親結盟?”
短暫的沉默之後,劉榮淡然一語,卻引得殿內百官公卿一陣長籲短歎,就好似人均碰到了一個對付不了的惡霸。
良久,終還是劉舍強忍屈辱,神情哀瘡的上前一步,對劉榮再一拱手。
“我漢家曆代先皇,皆奉行和親安胡,以圖休養生息之策略;”
“其原因,陛下不會不明白。”
···
“太宗皇帝曾說:和匈奴人和親,是因為漢家還沒有和匈奴人決戰的力量,而且還有宗親諸侯作亂於內。”
“而今,關東宗親諸侯,雖然被孝景皇帝基本妥善處置,但我漢家的力量,恐怕依舊不足以在和匈奴人的對抗中,確保必勝。”
“故而,臣依舊認為:今我漢家,還是應當以和親為主要方略,繼續積攢力量,以待將來……”
劉舍話音落下,殿內公卿百官無比是神情複雜的低下頭,卻沒有哪怕一個人站出來反駁。
——這是事實。
劉舍所言,字字句句都是客觀現實。
你可以說劉舍不夠鐵血,但絕不能說劉舍在顛倒是非。
在這場朝議之前,有人與聊過在這個議題之上,或許會有愣頭青站出來反對。
過去這些年,類似的事,也曾不止一次出現在朝議之上。
但沒人料想到:這個站出來的人,居然會是曆來以老成、持重的形象示人,政治手腕更是愈發老練的天子榮。
“朕以為不然!”
“朕以為,今我漢家,已經到了絕不可再同匈奴和親,絕不可再忍氣吞聲的時候!”
···
“丞相老成謀國,朕不責怪。”
“但今日,便叫朝中諸公,乃至天下萬民知曉;”
“——凡朕在位一日,我漢家,便絕不與米糧一粒、布帛一尺,於北蠻匈奴!”
“若戰,便戰!”
“敗,便再戰!”
“隻無論如何,都絕不可再有人,複議和親之事!!!”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