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是在關中,內史就能做到天上地下無所不包、無所不管!
軍、政且先不提——連財稅都管!
劉榮隻想說:漢家有少府這麼一個怪物,已經足夠了;
再多出一個名為‘內史’的怪物,尤其還是不屬於皇帝私有的怪物,那就有些破壞漢天子的睡眠質量了。
三分內史之權,各掌軍、政、財,其中‘政’的部分,便是如今從內史更名而來的大農。
在劉榮的設想中,大農比之過去的內史,將不再具備‘無所不管’的冗雜權柄,權力範圍卻又不再被局限於關中。
日後的大農,將專門負責農事,而且是包括關中在內的整個漢室天下的農事。
什麼冬小麥的推廣啊,糧食價格的監測、調控之類,都將在大農的職權範圍之內。
這樣一個崗位,無疑很考驗履任者的實踐能力,也更能試出一個官員,究竟是誇誇其談的鍵政家,還是有真材實料的實乾家。
至於軍、財兩部分,則相對簡單些。
——原屬於內史的兵權,即隸屬於內史的中尉,將直接從原內史的權力框架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屬衙,並且直接對天子負責。
而內史原本的財權,即稅收等事宜,則需要劉榮新設一個類似稅務局之類的屬衙,去專門負責。
大致設想,劉榮也已經成竹在胸。
“近些時日,朝堂內外於北牆戰事,可還有其他異論?”
內史的事大致搞定,劉榮便自然而然的關心起北牆戰事。
準確的說,是朝堂關於北牆戰事的反應。
戰況的整體進程,和劉榮早先的預料相差不大。
——匈奴大軍壓境,程不識駐守朝那塞,除了一開始有些吃力,之後便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
畢竟朝那塞,之所以被稱為‘塞’,正是由於其地形、地勢,可以起到扼守北地郡西北門戶的戰略作用。
而一個被稱之為‘塞’,可以扼守一郡門戶的戰略要地,顯然符合關塞易守難攻的特點。
最關鍵的是:作為邊塞,朝那塞外圍,根本無法鋪開太多軍隊。
就好比此番,匈奴右賢王伊稚斜率七萬大軍而來,卻隻能派出近萬部隊攻打朝那塞,其餘六萬餘兵力,都隻能做輪換隻用。
這一萬上去打,打累了再換一萬人,再打累了再換——總而言之,匈奴人在朝那塞外投入的進攻兵力,始終都維持在萬人上下。
再多,就要被地形擁擠活動空間,從而影響戰鬥力了。
抵禦一萬人以內的敵人,尤其還是不善攻城的匈奴騎兵;
第(2/3)頁
第(3/3)頁
本就手握近萬兵力,又有酈寄派去的一萬援軍——若程不識還無法守住朝那塞,也就妄為如今漢家數一數二的名將了。
而今,時間也來到冬十一月,凜冬臘月將至;
即便相較於草原其他地區相對溫暖,幕南也終究不在遲到。
根據劉榮的估算,若依舊久功朝那塞而不能下,最晚冬十一月二十,匈奴人便要退兵回幕南。
換而言之:這場戰爭最終的結果,大概率便是匈奴人強攻不下,悻悻而去。
等到來年開春,自然是匈奴使團叩關請見,然後拿此戰大肆敲詐漢家。
劉榮甚至都能猜到彼時,匈奴使團敲詐漢家的說辭。
左右不過‘我們放牧放的好好地,程不識非得來打我們,結果被我們打回朝那塞,縮頭烏龜似的不敢出來’之類。
而眼下,朝堂內外對戰事進程的反應,卻是劉榮格外關注的。
“稟陛下。”
“自朝那塞傳回‘敵我皆有傷亡,然朝那塞並無失守之虞’的戰報之後,朝堂內外對戰事的擔憂,便已是打消了大半。”
“丞相劉舍、禦史大夫岑邁等,更是已經開始準備開春之時,應對匈奴使團時的對策。”
“即便還有些人擔心朝那塞失守,以至於太宗皇帝十四年的故事重演,但恐慌情緒也已不再擴散。”
“尤其是朝中重臣,自陛下明確表達態度之後,更是再也不曾有過對戰事的悲觀預測。”
從周仁口中,得到朝堂不再因邊牆戰事而感到恐慌,劉榮也終是暗下長鬆了口氣。
戰爭,最忌諱的便是前線將士浴血奮戰,拚死廝殺,後方中央卻亂了陣腳,甚至被嚇尿褲子。
尤其如今漢家,正處於對匈奴的戰略轉變階段,漢家日後對匈奴人,必定會采取更加強硬的戰略措施。
在這樣的檔口,劉榮需要長安朝堂出現更多的鷹派,或者說是激進派。
如果能像後世那樣,出現激進派覺得該打,保守派覺得激進派太保守的場景,那自然是更好不過。
“繼續監視千石及以上官員,尤其是有關北牆戰事,以及程不識、酈寄二人的言論,都務必呈上。”
“另外,將那些怯敵、畏敵,依舊認為我漢家應該繼續和匈奴人和親,而不是興起兵戈的官員、勳貴錄民於冊,備朕不時之用。”
對於和親,劉榮的態度很明確:不可能和親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和親;
隻能是打打匈奴人,才能勉強維持生活這個樣子。
劉榮承認在過去,和親是漢家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也是當時唯一的選擇。
對於那些認為和親並非壞事,決戰時機依舊未到的聲音,劉榮也能勉強理解。
畢竟劉榮也不是什麼獨斷專橫的暴君,從來都不搞一言堂那一套——隻要是有道理、有依據的言論,劉榮都能保持相當程度的包容。
但能包容不同意見,並不意味著劉榮,就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老好人。
——朕沒表達意見時,你說和親更好,朕不挑你的理;
可朕都明確表示漢家變天了,再也不可能和親了,你還揪著和親二字不放?
你是何居心?
都不用去查——不是膝蓋早就軟透的慫包,就是暗下給劉榮使壞下絆子的逆賊!
記住這些人,並在日後伺機加以懲治——至少留個心眼,彆被這些人帶到溝裡去,劉榮做起來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彆忘了;
劉榮,也姓劉。
劉邦的劉。
劉恒的劉。
劉啟的劉……
“替朕走一趟長樂,將韓安國任大農一事,稟奏太皇太後知曉。”
“韓安國,也算皇祖母半個故人了。”
“對此事,皇祖母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