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紅侯劉富物故,諡曰:懿侯。”
“——至此,楚元王尚存於世的子嗣,便悉數亡故;”
“餘下的,便都是元王的孫輩,即朕叔伯輩……”
見殿內百官公卿皆麵露難色,就是沒人站出來說上兩句,終還是劉榮深吸一口氣,麵帶愁苦的將殿內詭寂打破。
隻是即便有劉榮破冰,殿內百官公卿麵上神榮,也不見絲毫舒緩。
不知過了多久,還是丞相劉舍扛不住身後無數道目光催促,硬著頭皮站出了身。
一臉愁色的再唉聲歎氣一陣,才結果劉榮的話頭:“楚元王一脈,尚存於世的三代子弟,即陛下叔、伯輩的宗親長者,今共有六人。”
“——楚文王劉禮,獨子劉道,今已嗣楚王之位;”
“另紅懿侯劉富五子,除嫡長子劉登嗣為紅侯,餘下四人,皆於朝中有司——主要是宗正屬衙任職。”
“其中,懿侯劉富次子劉辟強,為現任宗正……”
隨著劉舍話音落下,碩大的殿室之內,便再度響起公卿百官此起彼伏的長籲短歎聲。
楚元王一脈,還有六個孫輩在世,理論上,這六人當中的隨便一個,都能以長輩的身份主持劉榮的加冠禮。
但實際上,這六個人,可謂是八仙過海,‘各有神通’。
——楚文王劉禮的獨子劉道,也就是當代楚王,才剛坐上王位小半年。
即便不考慮劉道新王即位,需要一段時間交接王權之類;
單就是一條‘國喪期間,諸侯王不得入朝長安’的祖製,就足以讓劉榮放棄劉道這位王叔。
劉道是楚王;
是‘王’。
所以,劉榮的加冠之禮,劉道絕無可能參加——尤其不可能以宗親諸侯的身份參加,更或是為劉榮加冠。
若不然,漢家‘國喪期間諸侯不得入朝’的祖製,就將自此變成一紙空文。
起這麼個壞頭,天知道要為日後的漢家——要為漢家後世之君,埋下多大的禍根。
紅懿侯劉富的五個兒子,乍一眼看上去倒是還行——都在長安,還都是個頂個的道德君子;
但具體考慮起這五人當中的每一位,卻又是讓劉榮一陣頭大。
老大劉辟強,也就是當代紅侯,出生於太祖高皇帝九年。
掰著指頭算下來,雖然才四十出頭,但這位侯爵,可是差點就沒熬過自己的老子,就要帶著侯世子的身份,去地底下見爺爺楚元王了。
——現如今,紅懿侯劉富一脈的五個兒子都在長安;
一個原因,是為了就近照顧尚存於世的老壽星:楚元王夫人,也就是這五人的祖母。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捎帶手照顧一下曆來體弱多病,不知什麼時候就要撒手人寰的大哥劉辟強。
第(2/3)頁
第(3/3)頁
老大身體不好,老二總不至於也身體不好了吧?
不好意思,人家是宗正;
實打實的九卿,劉榮毋庸置疑的臣子,實在不方便以‘宗親長者’的身份,出席劉榮的加冠之禮。
剩下三個,同樣在宗正屬衙任職、同樣是劉榮的臣子不說,年紀還都沒比劉榮大多少。
讓他們來主持加冠禮?
嘿!
他們自己都還加冠沒幾年呢!
···
“唉……”
“若非陛下加冠,倒是不曾細想過;”
“——吳楚亂平之後,諸劉宗親,居然凋敝到了如此地步?”
“先帝倒還好些,怎說也是子嗣十餘人,且皆為宗藩。”
“隻是太宗皇帝、太祖高皇帝——更甚是太上皇劉太公,都隻餘後嗣三二脈……”
又一陣漫長的沉默,惹得劉榮不由再一陣皺眉。
等了許久,都沒有等到某個自信的稟奏聲,劉榮不得無奈的發出一聲長歎。
無可奈何之下,也值得采取那個最不是辦法的辦法了。
“燕康王劉嘉之父:敬王劉澤,乃太祖高皇帝從祖堂弟;”
“故康王劉嘉,便乃太宗皇帝同輩。”
“——先孝景皇帝五年,康王劉嘉薨,子劉定國嗣。”
“如此說來,今之燕王劉定國,也算是朕遠房堂叔……”
劉榮此言一出,殿內百官齊齊默然。
——劉榮的曾祖劉邦,是劉定國的祖父:燕敬王劉澤的‘從祖堂兄’。
何謂從祖?
曾祖為同一人,祖父卻乃兄弟,便稱之為:從祖堂兄弟。
換而言之,早在太祖劉邦、燕敬王劉澤那會兒,這堂兄弟倆之間的親緣,就已經是要往上數三代才能說得清楚的了。
現如今,從太祖劉邦、太宗劉恒,到孝景劉啟,再到當今劉榮——這又過了三代;
劉榮和燕王劉定國這對‘從祖堂叔侄’,從的都不是祖父或曾祖,而是從的六世祖了……
“這……”
“這都五服之外了啊……”
“雖也勉強能算的上是‘宗親長者’,但這親緣關係……”
“過遠了些吧?”
“更何況燕王劉定國,也同樣要礙於‘國喪期間,諸侯不得朝長安’的規矩……”
一時間,殿內公卿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沒人開口說話,卻也算是表達了一致意見。
——不妥。
雖然沒有其他合適人選,但燕王劉定國,依舊不妥……
“事急從權。”
“朕意已決,此事,便如此定下吧。”
···
“至於國喪未除而朝長安,朕亦有考量。”
“——前幾日,燕王上書請奏,說是病重體弱,恐不能長久;”
“故請朕查燕王諸子德行,以立其嗣。”
“實在不行,朕加冠之後,便留燕王於長安稍住些時日,以擇燕王諸子當中德行兼備者。”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