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你從小到大,滿共就見過十幾麵的鄰居大叔,你覺得大叔人還行,但對你說不上多好,總是板著臉,動不動說你不用功;
有一天,你得知這位大叔故去,你會哀痛不能自已,甚至潸然淚下嗎?
若是有良心,能在葬禮上擠出幾滴眼淚,就已經算是很感性了……
再多,彆說你做不出來——再好的演員,也得費一番功夫,才能演好這麼一出戲。
便如此刻,兄弟眾人能各自做出‘哀痛欲絕’的姿態,毫無表演痕跡的淚流滿麵,已經是讓劉榮都暗下感到驚奇了。
至於追求弟弟們是否真情實感、是否裝模作樣?
嗬;
天家無情,說的可不隻是皇族對女人;
孤家寡人,更不是說說而已……
“河間地處齊趙之交,臨海之口;”
“就藩數歲,王無恙否?”
一番感人肺腑的‘對哭’之後,劉榮終還是停止了這場政治作秀。
——適可而止的道理,劉榮還不至於不明白。
聽劉榮關心起自己,結束細分的劉德暗下也不由稍鬆一口氣,趕忙帶上一抹動容的微笑,對劉榮微微點下頭。
“蒙先孝景皇帝,又陛下洪福;”
“弟於河間,一切安好……”
便見劉榮緩緩點下頭,順手將右手邊的二弟劉德扶起;
而後上前兩步,一邊將三弟劉淤也從地上扶起,嘴上一邊也不忘關切道:“說是前歲,老三染了風寒,一度一病不起。”
“彼時,朕太子監國,無暇親往,隻哭求先帝遣太醫往之。”
“王,可安好?”
相較於先前,對二弟劉德‘身體怎麼樣’的關懷,劉榮對三弟劉淤的關切,顯然更多了幾分真情。
沒辦法;
在原本的曆史時間線上,去年那場病,可是真真切切要了這位臨江王殿下的小命!
曾幾何時,劉榮一度還以為三弟劉淤之死,是由於母親栗姬那一聲‘老狗’,害的自己——或者說是原主為首的整個皇長子陣營,都被先帝所厭棄;
就連三弟劉淤的蹊蹺病故,劉榮也將其歸為了老爺子對原主的報複,以及對皇長子一黨的清算。
第(2/3)頁
第(3/3)頁
直到去年,在長安忙著實習的監國太子劉榮,得知關東傳來‘臨江王身染風寒,恐命不久矣’的消息,劉榮才終於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在這個時代,人命,還是相當脆弱的。
後世人習以為常,甚至連藥都不怎麼樂意吃,隻任由其自愈的頭疼腦熱,在這個時代卻是稍有不慎,就能要人命的重大疾病!
至於後世,那些不怎麼棘手,隻需要吃幾天藥、打幾針的小病,如炎症等,更是這個時代毋庸置疑的不治絕症!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在這個時代,你要是想害死一個人,根本不用想某些讀物裡所寫的那樣,搞一些稀世罕見的奇毒。
——找一個風寒病人用過的帕子,想辦法讓你打算弄死的人,用這張帕子擦個嘴、洗個鼻涕;
隻要運氣夠好,你這一番毫不起眼的操作,便大概率能讓你如願弄死那個仇人。
想明白這一點,劉榮當即火急火燎的入了宮。
雖然沒有嘴上說的這麼誇張,卻也是費了些口舌,才和老爺子求來了一支龐大的太醫隊伍,派去給三弟劉淤治病。
好在最終結果不錯——有太醫們頂著監國太子‘不成功,便成仁’的高壓,為劉淤儘心儘力的診治,再加上確實還年輕、抵抗力還處於巔峰,劉淤終還是吉人自有天相,跨過了宿命中的那道坎。
此刻,見到原曆史時間線上,本該已經死去的三弟劉淤,正活蹦亂跳的站在自己麵前,甚至還有力氣和自己嬉皮笑臉,劉榮心中,難免生出一陣說不清、道不明的成就感。
——大小也算是劉榮憑借自己,強行改變了曆史走向。
但劉榮這幅真情實感,在旁觀的其餘幾人眼中,卻是更帶上了幾分彆樣的意味。
“大哥對老三……”
“不——是對我們這些弟弟;”
“大哥對我們這些弟弟,可真是……”
劉餘絲毫不懷疑:如果自己,以及其他兄弟們,遇到和去年的劉淤相同的狀況,劉榮就算是做不到對劉淤的那個份上,也絕不會差太多!
而在天家——在更講究尊卑的天家,這樣一份還算純稚的情感,無疑是讓人動容的。
尤其是哥兒幾個剛開始思考起來,劉榮的關切便應聲而至。
“說是老四含石而語,朝夕不怠——已是無甚不妥了?”
劉榮不提此事還好,一提,劉餘的眼前,便頓時蒙上了一層濕霧。
“稟、稟陛下!”
“蒙陛下掛懷,弟,再不複往日……”
“再不複往日……”
方才,哭先帝駕崩、哭兄弟彆離,劉餘或許還半真半假;
但這一回,劉餘是真哭了。
隻有殘疾人自己,才能體會到身體的缺陷,為自己所帶來的精神磋磨。
尤其當一個身份生來便尊貴無比的人,更能感受到這種無時不刻充斥在身邊、出現在旁人目光中的憐憫、唏噓乃至嘲笑,究竟有多麼讓人無奈。
他們會說:不就是口吃嗎?
又不是啞巴了?
他們會說:又不是說書的,乾嘛非糾結這個?
等將來封了王,誰還敢明裡暗裡,說我漢家的宗親諸侯不似常人?
劉餘隻想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從小到大,每一個對自已異眼相看的人、每一道投向自己的不懷好意的目光,劉餘都終身難忘!
自然,更忘不了大哥劉榮三言兩語,便給自己指明了一條路。
一條告彆過去,從此成為正常人,再不用忍受旁人閒言碎語、異樣目光的道理……
“嗯~”
“朕瞧著,確實是無礙了。”
“——隻日後,仍舊不可懈怠,還是要勤加苦練。”
“此非疾,然其險惡更甚於疾。”
“若因一時無礙而懈怠,長此以往,未必不會使過往之疾苦,儘付諸東流……”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