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諸王移封!
幾乎是在先帝諸王抵達長安後不久,這一則消息,便火速傳遍了朝堂內外,乃至長安城的街頭巷尾。
既然是輿論,那就免不得要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論。
——有人說,當今天子榮加冠親政,鬥誌昂揚,打算通過自己對手足兄弟們的血脈壓製,來進一步推動先帝朝,還沒來得及推動完成的《削藩策》!
至於具體的措施,不外乎將先帝諸王,即河間、臨江等先帝十二王,各自封到狹小的地方做王,並主動請求長安朝堂,按照太宗孝文皇帝推恩齊國故事,以推恩宗藩諸子。
也有人說,當今天子榮,才剛即位便和匈奴人打了一場,擺明是要做個武皇帝!
此番,大概率是要封三五個手足去北方,在不遠的將來,那場必將爆發的漢匈決戰中,為長安朝堂提供一定的幫助。
還有人說,天子榮加冠親政,掌了大權,此番移封諸王,是要‘悖逆’先帝。
說是當今天子榮,實在不忍心弟弟們獲封一郡,甚至半郡之地做王;
隻是先帝之時,尚還隻是監國太子的當今劉榮,也不好插手這等國家大事。
如今做了皇帝,又掌了大權,必定會推翻先帝對兒子們的安排,給弟弟們都尋個好一些的地方作為封土。
輿論熱烈,物議沸騰;
雖然沒有影響到朝堂,以及劉榮的任何決策,卻也不出意外的,引來了東宮兩位太後——尤其是竇老太後的注意。
於是,在諸王歸朝覲見,且悉數抵達長安半個月後,竇老太後設宴東宮長樂,以邀先帝諸子,又諸劉宗親、外戚。
換而言之:這,是一場家宴……
·
·
·
“臣弟等,參見陛下~”
“惟願吾皇千秋萬代,長樂未央~~~”
···
“臣等,參見太皇太後、太後~”
“惟願太皇太後萬福,太後躬安~~~”
長樂宮,長信正殿。
雖是家宴,但畢竟久離長安,闊彆多年——甚至是人生中第一次,以皇子外的政治身份,出現在相對正式的政治場合;
麵對禦榻上端坐著的祖母竇太後、嫡母栗太後,以及長兄天子榮,先帝諸王不敢絲毫省去禮數,齊齊起身,便是大禮一拜。
對於諸王先拜天子,再拜東宮的小瑕疵,竇老太後也沒太在意,隻溫笑著揮揮手,便當是招呼了自己的孫兒們;
栗太後居後宮多年,也是頭一次見到這等大場麵,或者說是頭一次感受到了‘嫡母’應有的待遇,更是一時笑的見牙不見眼,麵上神情說不出的溫和慈愛。
倒是劉榮,在弟弟們見禮過後含笑起身,絲毫沒有端著皇帝的架子,板板正正對弟弟們拱手一回禮。
“諸王遠來,車馬勞頓。”
“今日,太皇太後設此家宴,以邀諸王同樂。”
“諸王肆意,百無禁忌……”
劉榮此言一出,殿內僅有的那些許嚴肅氛圍,也隨之煙消雲散。
——諸王肆意,百無禁忌。
這當然不是說有了劉榮這話,與宴諸王就真的可以放浪形骸,甚至借酒鬨事;
而是說,有了劉榮這個允準,眾人談笑間,不必再緊揪著‘太皇太後’‘陛下’‘王兄’之類的官方稱呼不妨,轉而可以用口語化的‘皇祖母’‘皇兄’等稱為了。
簡而言之:劉榮此言,算是準許了這場家宴,不需要遵守正式政治場合的一應禮法製度——不需要再遵守君臣尊卑,隻需要遵守長幼之序。
既然不需要遵守君臣尊卑,那有些話,眾人也就可以隨手扯張‘臣弟酒後失言,鬥膽妄語’的虎皮,試著同劉榮,還有兩位太後委婉的說上一嘴了……
“皇帝所言極是。”
“自先孝景皇帝三年,諸王離京就藩,一彆已有近四年。”
“——依祖製,諸王本當於去歲朝長安;”
“不料孝景皇帝宮車晏駕,諸王不得不再延一年,於今歲入朝。”
···
“都是我這瞎眼老婆子,眼睜睜看著從巴掌大點的嬰孩,一點點長大成人的宗廟柱石、國之臂膀啊~”
“一彆數年,這都成了丈夫!”
“若是有什麼話,平日裡不便表奏長安,又或是不敢告訴皇帝的,今日便敞開了說。”
“我這做祖母的,雖不敢說將孫兒們都護好,但也總不至於坐視自己的孫兒、先帝的血脈,在關東稱孤道寡,卻過著連豪強富戶都比不上的苦日子……”
第(1/3)頁
第(2/3)頁
有了老太後這話,諸王心中大定,也當即運轉起大腦,各自組織起語言。
很顯然,在家宴之前,竇老太後和天子榮,已經互相通過氣了。
若不然,竇老太後根本不可能如此開明的表示:有啥委屈,就都給奶奶說來,彆怕!
眼下這時節,諸王能訴說的委屈,還能有什麼?
都已經是宗親藩王了,還能受什麼委屈?
左右不過是如今,坊間熱議的那個話題了……
“臣弟等,沐陛下雨露恩澤,又得太皇太後慈愛,不敢言‘有求’。”
“隻此番入朝,也知曉了一些朝中大政,偶有不同的看法,卻礙於身份不敢明言。”
“——今日,陛下許臣等百無禁忌,又太後恩準臣等暢所欲言。”
“臣,便鬥膽,以臣所見國朝大政之隱弊,試言於陛下,又太皇太後、太後聞……”
不多一會兒,諸王中最年長,同時也是最睿智、最穩重的河間王劉德,便率先站出了身。
隻是劉德才剛起身,諸王心下便當即了然:趙王之位,隻怕是連這位為王不過三年,便已經賢名遍布齊、趙之地的河間王殿下,都為之動心了……
“先孝景皇帝三年,吳王劉濞、楚王劉戊,又趙王遂、齊係四王舉兵謀逆,以禍亂天下。”
“——此,已為史家稱之曰:吳楚七國之亂。”
劉德一開口,諸王便暗道一聲果然,而後各自舉起酒爵,佯做品酒之態;
實則,卻無人不將耳朵豎起,好從二哥接下來這段發言中,汲取一些營養。
——有資格角逐趙王之位的,在座根本就沒幾個人!
就算不考慮趙國的特殊性,使得趙王必須具備‘天子絕對信任’這一特質;
單就是按排除法,在座的先帝諸王,也能被排除掉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