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三月初三,青山關淪陷的第三日。
就在東方放光,天地初明之時。
一隊騎兵從太陽升起的地方飛馳而來,進入了遵化明軍大營,將盛放著陳國威首級的錦盒放在了高起潛的案前。
僅在兩刻鐘後,遵化明軍大營中便響起了聚兵的鼓聲。
千軍應旗,萬馬齊鳴,駐紮在遵化城東的兩萬餘名薊遼營兵已是踏出了營帳之中。
官道之上,無數火紅色的旌旗在勁風之中獵獵而動。
跨乘著戰馬的關寧精騎自平整的官道之上席卷而過。
……
內地行軍,不必攜帶過多輜重,道路坦蕩,大軍保持戰力一日可以行進六十裡左右,騾馬多的部隊行進的速度會更快一些。
青山關距離三屯營有一百餘裡,距離遵化約有一百六十裡,分彆是兩日和三日的路程。
陳新甲領兵駐防在薊州鎮的駐地,距離永平府府城則有大概二百三十餘裡。
而從永平府的府城到青山關,距離卻是超過了三百裡。
若是孫傳庭想要帶領部隊趕製青山關附近,正常行軍需要五日的時間,哪怕是急行軍,也需要四天的時間,三天的時間太過於緊迫,要求每日行進百裡。
對於騎兵來說一日行進百裡還能保持一定的戰力。
但是對於步兵來說,一日行進百裡,那就真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了。
近現代的戰爭之中,使用遠程槍械,在經曆了強行軍之後的精銳部隊,尚且需要休整一段時間才能投入戰鬥。
現如今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火器的性能和威力並不足以徹底淘汰冷兵器,冷兵器還是這個時代戰場的主導,白刃戰的勝負往往決定著戰役的勝負。
強行軍的部隊在行軍的途中早已經耗儘了體力,難以立馬投入戰鬥,甚至因為消耗過大,強行軍後的部隊姚休整許久才能上陣搏殺。
清軍之所以選擇從青山關出關,很大程度之上是因為孫傳庭帶領明軍主力進往了永平府的府城。
算準了孫傳庭馳援青山關,起碼需要四五日左右的時間。
四五日的時間,攻陷了青山關後,完全可以將大量的輜重運輸進入青山關內,同時在周圍安然布下防守。
孫傳庭雖然知曉清軍也可能從薊州鎮和遵化附近的關卡出關,但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關外的清軍不斷襲擾永平府東北處的關卡,意圖裡應外合。
孫傳庭隻能是帶領主力進駐永平府府城,來阻止清軍向東北方移動的企圖。
如果不去,或許佯攻就變成了真攻。
孫傳庭其實並沒有多少的選擇。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相較於清軍帶來的壓力,朝廷帶來的壓力更甚。
孫傳庭吸取盧象升此前追擊的教訓,定下了抄前之法。
然而此前清軍主力卻是按兵十餘日不動,孫傳庭也因此按兵不動,度過了極為寂靜的半個多月時間。
朝中對他的抄前之策也漸漸起了疑慮之心,孫傳庭也遭受到了不少的攻訐。
甚至連崇禎都親自下旨訊問,聖旨態度森嚴,向孫傳庭問責。
問孫傳庭為什麼像是在找尋借口推脫避讓,又問為什麼前一步上疏說專任建、冷,而後又上疏言清軍欲趨永灤,一直按兵不動究竟想乾什麼?
孫傳庭這段時間,不僅要應對動向不明的清軍和節製從不同地方到來的各鎮營兵,還要應付朝廷內部的攻訐和訊問,幾乎焦頭爛額。
陳國威棄官而逃的事情,其實是撞到了孫傳庭怒火的槍口之上。
眼見各式各樣的事務越發的繁多,剪不斷,理還亂。
孫傳庭索性拿出了當初在陝西解決問題的辦法——殺!
尚方劍所至之處,人頭滾滾落地,一百多顆落地的人頭,使得孫傳庭重新掌控了局麵。
……
崇禎十二年,三月初五,青山關南,太平寨。
陳望牽引著座下的棗紅馬,帶領著甲騎緩緩的向著太平寨的高坡處行進而去。
太平寨是青山關山下的一座民寨,這裡曾經生活著一百餘戶人家,但是現在這一百多戶居民早已經是死的死,散的散。
原本樓閣林立的太平寨,此時隻剩下一片片被燒毀殘壁斷垣。
民寨之中,飄蕩著淡淡的鮮血腥臭味和刺鼻的硝煙味,顯然是剛剛經曆過一場激戰。
民寨中央的位置,三十餘具屍體被擺放成三排,堆放在一起。
這些死去的人,大多都身穿著盔甲,穿的的鼓鼓囊囊,還未被除下。
這些人都沒有戴著頭盔,他們的頭顱都暴露在冰冷的雪地之中。
他們的頭頂全都沒有頭發,青色的頭皮暴露在外,隻有在腦後的位置有著一小撮的頭發,綁成細小的金錢鼠尾辮。
頭頂的發型和身上的打扮無一不表明著他們的身份。
這些死去的人正是原先駐防在太平寨內的清軍甲兵。
陳望一路領著甲騎登上了太平寨外的高坡。
從這裡可以觀看到整個青山關的正麵,以及山道周圍一切的風吹草動。
雪花紛紛揚揚,寒風冰冷刺骨。
視野之中,是皚皚一片的銀白世界,天地一片蒼茫,天空闊野白茫茫地連成了無垠一片。
在重巒疊嶂之間,無數高大的營壘林立在各處山道的要道關口。
青山關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城堡就建在山腳平台上。
把守的道路外達塞北草原,內地直抵薊州鎮府三屯營,地理位置重要,曆來為兵家軍事重地。
關城兩側高山對拱,峰巒疊障,萬裡長城從南騰空而來,由此蜿蜒西去,更顯得青山關地形險要,氣勢雄偉,稱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亦不為過。
山海關為天下第一關,而青山關水門則可以說是萬裡長城的第一門。
青山關的水門建於城堡東側,是一道提拉式的水門。
水門以山崖為基,基座上砌條石五層,條石上壘方磚五十五行,砌成拱形。
門闊八尺,高一丈四尺,上拱下方。
遠望去,水門洞像一彎弦月升在山腰之間。
縱使是經數百年戰火洗滌,地震搖撼,數度山洪奔瀉衝刷,卻沒有改變它的造形,仍巍然屹立在青山關內。
水門內有銅閘一道,重達千斤,門樓上四麵有四個大石礅,連通杠杆,可自由升降閘門。
平時落閘蓄水,敵人來犯,可提閘放水阻寇。
但就是再如何雄偉的關卡,沒有人駐防也毫無用處。
陳國威不戰而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薊州鎮已經是爛到了骨子裡,軍兵的戰力還有多少人無人清楚,但是將校卻是早已經沒有了敢戰之心。
此前的勝利鼓舞了很多的軍兵,也鼓舞了很多的將校,但是卻沒有包括薊州鎮的軍將。
眼下,青山關這座雄關卻是已經成為了清軍的駐地。
這險峻的地勢卻是成為了清軍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