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昂揚的金鼓聲響徹在天地之間,低沉的角號聲在山間穀中回響。
明軍大營此時已經是沸反盈天,無數的甲兵在旌旗的指引之下士從各處的營帳之中湧動而出。
一道道火紅色的溪流不斷向前,不斷流動,流經各處的營盤彙聚成一方又一方的大陣。
紅纓紅衣紅戰旗。
從大青山上往下望去,隻覺四麵八方皆是一片赤紅之色。
多爾袞站在青山關段長城的七十二券樓上,整個戰局皆是被他儘收於眼底。
七十二券樓,修築於青山關南側山頂的長城上,次樓跨城牆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
下部為基座,用大條石砌成,高與城牆相同。
中層是空心部分,既是屯兵之所,也可以有防禦的用途。
沿樓內西側僅供一人通行的磚砌樓梯可到上曾樓頂,即為上層。
上層的中央建有樓櫓,樓櫓上麵建有房頂建築,四周環以垛口,供士兵放哨、瞭望敵情、遮風避雨之用。
因為此樓的窗、門、梯、瞭望孔、樓內結構牆及內中的壁櫥、樓頂上哨房等券,共有七十二個卷拱,故此得名。
此樓是當初戚繼光任職薊州鎮總兵官,鎮守北疆之時所築。
戚繼光鎮守北疆之時,這座敵樓屹立於長城之上,牢牢的護佑著邊防的安全,沒有人讓任何一名敵人越過敵樓半步。
但是數十年已經過去,張居正,海瑞,俞大猷、戚繼光這些名臣良將都已經離世多年。
那個璀璨的時代已經落幕,曾經雄踞天下,威服四海的明帝國,現如今也已經是日暮西山。
內憂外患,天災動蕩,長夜將至……
甚至連整個華夏的文明都在衰敗。
又更何況一座小小的敵樓……
這座本意是防止外敵入侵的敵樓,現在卻是已經成為了外敵的助力。
急切的腳步聲之中,一名接著一名偵察觀望的塘馬快速的通過狹窄的樓梯登上了樓櫓,將前線的情報帶給了站在樓櫓垛口觀察著戰局的多爾袞。
“明**隊營壘之中鼓聲不止,各營兵馬紛紛湧出營盤。”
“明**隊各營兵馬已在大青山東、西、南三麵展開陣勢,正在應旗!觀其陣勢,總兵力可能超過十萬!”
“明軍主將孫傳庭大纛出現在我部東麵,偵騎探報,明**隊正向東麵運輸火炮,主攻方向應當在東!”
多爾袞站在垛口,居高臨下縱觀著全局。
根據著偵騎的回報,還有視野之中獲取的情報,不斷的調動著各處的軍隊。
多爾袞的眉頭緊蹙,目光不斷的遊動在遠處明軍的大陣之中。
明軍這一次的氣勢竟然比起之前在武清、東安之時還要強盛上數倍有餘,說是氣勢如虹也絲毫不為過。
這麼多年以來,明軍何曾有過如此的聲勢,也就是薩爾滸大戰的時候,明軍曾經有過這樣的氣勢。
多爾袞神色陰沉,心神不寧。
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心中總是有著一種不好的預感。
“通傳譚泰、多鐸兩人,分出一部分護軍營的甲兵填入最外圍營壘。”
多爾袞沉下了心神,他的身前並沒有擺放著很多的選擇。
山穀之中,還有大量的輜重和擄掠的百姓牲畜沒有出關。
這些收獲絕不能輕易放棄,這不是僅僅是度過之後年月的重要資產,也是能夠幫助他穩住地位的資本。
無論如何,都必須將其安全押送出關,才能換取他所想要的東西。
“等到明軍到來,一鼓作氣,先擊潰其前鋒,以為威懾!”
多爾袞眼神清冷,森然的殺意在他的身上縈繞,他的聲音冰寒,恍若冬日之時的凜冽的北風。
多爾袞號令既下,站在樓擼之上的傳令兵轟然應命,而後迅速向著敵樓的下層的行去。
而就是在這轉瞬之間,遠方,大青山的山腳之下,明軍的戰鼓在此刻已經是被猛烈的敲響,聲響比起初始之時還要再盛數分。
山呼海嘯一般的喊殺聲滾滾而來,幾欲穿雲裂石!
下一瞬間,急促的馬蹄聲便已從樓下響起。
多爾袞循聲向著樓下望去,正好見到一名傳令騎兵正騎乘著戰馬從長城的另一端飛馳而來。
那名傳令的偵騎手持著令旗,一路暢通無阻,最後來到了樓擼之上,他開口的第一句話,也讓樓擼之上的氛圍一瞬間幾乎停滯。
“明軍聲勢浩大,儘起全師大舉壓來!”
……
太平寨上,望台沙盤。
孫傳庭麵對大青山,手執馬鞭,跨騎著一匹純白色的駿馬,被一眾甲騎簇擁著立於東山的高坡之上。
戰場各處的景象在孫傳庭的視野之中皆是一覽無餘。
清軍的主將是多爾袞,孫傳庭很清楚,多爾袞並非是什麼庸將。
多爾袞一路從屍山血海之中殺將出來,帶兵打仗的本事在整個建奴之中都能夠排得上號。
公樹台的作用多爾袞起初忽略,隻是一葉障目的原因。
若是猛攻公樹台,或許要不了多久多爾袞便能想通關竅,派兵占據公樹台。
沒有了公樹台在手,到時候再麵對著漫山遍野的清軍連營,那就真的毫無辦法了。
所以孫傳庭下的軍令是自東、西、南三麵同時進攻,儘起全師之力,吸引建奴注意,同時將主攻的方向先行放在他所在的東麵。
為此,他集結了軍中大量的火炮在東麵,為的便是讓將清軍的注意力都放在東麵,而隱瞞其真實的戰略意圖。
“稟報督師,應旗完畢,各鎮營兵皆以出陣,我部前鋒已入戰場,正仰麵攻山!”
負責軍令傳達的副將從山下一路策馬疾馳而來,向著孫傳庭稟報著前方的戰況。
孫傳庭雙手握韁,將馬鞭和韁繩按在一起,他的目光越過了前來稟報軍情的副將頭頂,緩緩的自不遠處巍峨的大青山上掃視而過。
南麵,陳新甲麾下的前鋒部隊已經是進入了山道之中,開始向著清軍在外圍的營壘發起了進攻。
清軍早有準備,各處皆在激戰,無數的旌旗在各處搖動,烏泱泱的軍卒浪一浪的向著清軍的營壘拍擊而去,恍若層層疊疊的浪潮一般。
而他麾下的部隊,也已經是抵達了東麵,先鋒的部隊已經在順著山道開始攻寨。
炮兵的陣地已經架設了起來,轟隆的炮聲在遠方的山嶺之間不斷的回響。
巨大的喊殺聲震耳欲聾,直衝雲霄。
孫傳庭收回了目光,低頭俯視著前來稟報的副將,語氣嚴厲道。
“大青山山勢低緩,我一眼望去,便見有多處坡地能夠攀登而上。”
“傳令各鎮,找尋坡地,從四麵攀援而上,自四麵開火,不比拘泥於隻從山道進攻!”
清軍的老營漫山遍野,山道狹長,建奴早有應對,強攻確實難以建功,清軍應對從容不迫,他們以逸待勞,自然是做足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