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作為巡按禦史,他並沒有統管的權力,隻有上報的權力。
而這些問題在大部分地方都是普遍的存在,因此上報上去之後,奏折基本都是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其實放這麼多的權力給陳望,高名衡也是有私心的。
眼下皇上的目光已經注視到了河南
,更是親令陳望訓練新兵,統管河南各鎮。
軍械的問題必然要解決。
處理這樣的問題,必然會牽扯到多方的利益,很多時候吃力不能討好。
所以將其放權給陳望,讓陳望處理這些問題,高名衡自己可以置身於事外,儘量少受波及。
高名衡確實剛直,也是一名清官。
但是大明朝數百年來,隻出一名海瑞,也隻有一名海瑞。
清官,也會為謀身。
高名衡在宦海沉浮多年,能夠一路走到巡按禦史的位置之上,自然並不簡單。
陳望很清楚高名衡為什麼放權,但是他願意接過這個權力,他也需要這一份權力。
牽扯利益陳望並不怕,遭受攻訐陳望也並不怕。
他早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手中隻有幾千兵馬的小小副將了。
現在,陳望麾下直屬兵馬便有將近三萬人。
陳洪範麾下的湖廣的兵馬、宣慰司的土兵、漢中鎮的營兵和衛軍,現在都是他的直屬。
而可以調動的兵馬現如今就更多了。
河南各鎮的營兵,如今陳望也有調動的權力。
朝廷的詔令雖然是名言高名衡主持進剿。
但是高名衡根本不通軍事,現在也都是依仗著陳望。
而陳永福這個河南總兵,也是有些名不副實。
身為河南總兵,能夠指揮的隻有麾下一營的兵馬,其餘的兵馬都在陳望的指揮之下。
最為重要的是楊嗣昌傳來的命令,是讓陳望負責進剿事宜。
楊嗣昌如今身為閣臣,聖眷正濃。
所有人都知道楊嗣昌睚眥必報,怎麼會有人敢觸他的眉頭。
陳望沒有在雜造局的門前耽誤分毫,直接便帶著一眾甲兵進入了雜造局的內部。
一眾甲兵從門外魚貫而入,很快便將整個雜造局納入了控製之中。
陳望坐在雜造局大使的衙署之中剛剛坐下,雜造局的吏員們便已經是將所有相關文書全都呈遞到了案前。
陳望沒有去閱覽文書,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他的麾下有專門處理這類文書的吏員。
「此前所有的一切,我都可以不管,但是從現在開始,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我的規矩來。」
陳望不想浪費任何的時間。
北方鬆錦之戰已經拉開了序幕。
萬民軍如今聲勢浩大,李自成在西北鬨出的動靜也不小。
羅汝才、張獻忠兩人在四川也是同樣攪動了不小的風雲。
天下正在逐漸的變得麵目全非,變得讓陳望陌生不已,他的優勢正在被不斷的縮小。
「軍械製作,從原料、打製、再到存儲都要改變,所有事情都要責任到人,記錄在冊。」
「雜造局內增設專崗,我會親自指派人員擔任,負責監察管理。」
「所有的製作的軍械,無論火銃、刀槍、盔甲全都需要刻上編號,刻上工匠姓名。」
為了確保武器質量,明朝製定了嚴格的措施來進行把控和監察,這些製度已經被曆史證明了確實可行。
明朝初時對生產出來的武器也製定了嚴格的標準,要求工部、兵部、都察院等多個部門檢查合格之後才能入庫貯藏。
嘉靖時期,又增設專門的試驗廳來檢查武備的質量。
同時所有的武器盔甲,都會刻上的工匠訊息,便於追究責任,使得工匠不敢怠慢偷懶。
若是一直按照這樣的製度去執行,那麼明朝中後期的武備質量不至於如此的差勁。
但是這一切,隨著明朝
中後期吏治**,原有的製度其實都已經變成空談。
首先便是作為源頭的原料,因為相關官員的貪汙受賄、中飽私囊。
以及官商勾結等原因開始大幅度下滑。
原料不行,哪怕工匠儘心儘力也難以製作出合格的產品。
而隨著匠籍製度和軍籍製度的日益崩潰,也直接影響到了武器的質量。
很多時候出產的武器盔甲也不再需要工匠刻名。
武器損壞,火銃炸膛,也不會再追究到工匠,就算是追究,很多時候也是不了了之。
明朝中後期武備鬆弛。
軍器、頂盔僅存形質,布甲不用口袋,弓非堅勁,矢無利簇,至於腰刀,悉皆白鐵,根本不堪大用。
陳望準備實行的規定,其實就是將明初的政策重新實行起來。
有的時候,很多問題都有最簡單的處理方法。
打開一個帶鎖的箱子,不需要找到被藏起來的鑰匙,隻需要砸開一個洞口就行。
手中的權柄,身後的甲兵,便是陳望的依仗。
河南內共有九衛三所,各設軍器局,也就是共有十二所軍器局。
算上開封的雜造局,共十三處軍械製作處。
若是一處處的慢慢的去改革,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的時間和精力。
不如就用最簡單的,最粗暴的方法。
「我沒有耐心和你們糾纏,巡撫大人已經將軍械一事全權交予我來安排。」
陳望站起了身來,神色冷漠,俯瞰著一眾跪在堂中的吏員。
「如果有人想要試試本將腰間的雁翎刀是否鋒利,儘可一試。」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