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居和民族融合成為阿根廷人新的挑戰,特彆是大量新移民的湧入,周邊國家,印度裔,菲律賓裔等新移民的湧入占據了大量的底層工作。
這些廉價勞動力有效的推進了阿根廷的工業化,但也對阿根廷主體民族認同形成了一定的衝擊。
鼓勵不同族裔通婚,成為阿根廷各省各市對民族融合的主要工作,布蘭卡市印度裔一條街首先被取締,理由是太臟太亂,影響城市環境,印度裔被分散驅逐到工廠附近的工業園區。
各地出現的唐人街也都改造成開放式的,但保留了一定特色,在民間不允許出現過於獨立的文化,這不利於他們融入當地,也不利於國家長久發展。
在奧蘭市,工業化方式在這裡發展壯大,近兩年奧蘭市新區建了三十多個新廠,除兩三千人規模的大廠,一個中等廠需要的工人數量一般在500到800人,機械加工,氯堿化工、紡織、建築材料等工廠發展起來。
汙染也變多了,濃重的化學泡沫籠罩,紡織和造紙業汙染比較嚴重,不過奧蘭市發展並不多。
流水線是很多阿根廷人的第一份工作,能堅持做三五年的很不容易,奧蘭市工廠越來越多,也讓很多人開始進廠打工。
奧蘭市周邊的水電發展迅速,這裡是很多河流的上遊,電力價格便宜,超過20億庫容的水庫就修了6個。
各種冶金原材料工業發展起來了,所以很多機械加工廠也選擇在這裡加工,加工好後直接水路鐵路運輸到全國各地。
東西老城區是奧蘭市市最早發展的城區,城區內大多是老舊的低矮樓房,但它依然是最繁華且具有煙火氣的地方。
新城區比較新,都是從荒地建設起來的,奧蘭市周邊農業並不發達,直到安第斯卷煙廠發展起來,才種植了很多煙草,最後是未來農業開發。
全市建設了具有完善基礎設施的17個工業園區,為大批項目落地創造了條件,在出口工業園區,基本上都有免至少5年增值稅的待遇。
平等仍然是主流,隻是不允許大量大規模聚集,而是要分散和融入。
新移民允許上當地學校,且不得被歧視,各種有特色的各種語言學校被收編為準官方學校,英語課程,漢語課程,俄語課程,法語課程,德語課程,作為語言類的選修課。
阿根廷華裔,印度裔數量並不算多,加起來已經有60多萬人,數量可觀。
相比之下,上百萬巴西裔很容易就融入了阿根廷社會,他們階層豐富,有的直接通過陸上通道前往阿根廷。
阿根廷邊境大門大開,審查機製相當於無,吸引了很多國際勞工和新移民,巴西經濟陷入危機,很多人失業。
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本身相似性很高,他們也樂於認同阿根廷。
內閣認為,引入過多的印度裔會對族群認同構成影響,所以對印度裔的引進開始變得嚴格起來,在移民政策上針對印度裔緊急刹車。
印度裔也不再是一大家子一起引進,而開始以富人,技術工人引進為主,新移民數量陡然降低9成以上,印度有錢人大多看不上阿根廷,英國更加友好一些,技術工人數量倒是有不少,但大多都是老殖民帝國主義的老油條。
很多來往印度的國際客輪開始停運,轉向更近,更容易融入的墨西哥裔。
黑膚色的非裔仍然在禁止移民之外,但南非的布爾人,阿爾及利亞的黑腳,埃及的中東人,土耳其的突厥人,還有波斯人,馬達加斯加人不在禁止列表內,相比之下,女性移民更容易獲得移民資格。
高喬人仍然是阿根廷民族和國家的代表,也就是混血人種,以往阿根廷的目標是越混越白。
據阿根廷移民局統計,阿根廷印度裔數量已經達到了20萬,是對阿根廷美食文化的有益補充,但黑膚色的印度裔開始被民間抵製,阿根廷老移民們認為他們不遵守規則,而且搶走了太多的工作。
華裔數量達到了39萬,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的布省和拉潘帕省,科爾多瓦省,他們受到了歡迎,阿根廷內閣對古老的新華夏充滿興趣,儘管大部分華裔來自於西貢,馬來亞,亞奇,印尼,秘魯等國家,與新華夏的建議已經非常淡薄。
在布蘭卡市,近8萬印度裔已經有泛濫的趨勢,他們非常抱團排外,小團體意識強,但也容易取得商業競爭的成功。
墨西哥裔數量很快開始超過印度裔,吃苦耐勞更低調的墨西哥農民是非常合適的新移民對象,墨西哥方言和布宜諾斯艾利斯方言可以無障礙交流。
查科大開發項目,已經有很多墨西哥裔農民參與其中,他們也獲得了土地資格,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被用於土地耕作。
印度裔和華裔有很多已經開始有二代移民,他們也在鼓勵生育的範圍內,通婚現象變得更加普遍起來。
曆史上,阿根廷統治階層通過殺戮、遷移、同化、漂白、話語和法律的操縱等措施,將民族的白人性強加於其他種族之上,強行建構了民族身份同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