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的紅利期在逐漸消失。
之後豌豆顛的價格肯定還會降,那時候就需要靠改良技術增加產量,或者精耕細作提高品質,走量或者走質來彌補。
不過再像剛開始時候,一斤六塊,兩個月賺五萬多的日子是不會有了。
隨後楊秉承又說,之前和淩同傑一起去的時候,提了一嘴每畝下五十斤蚯蚓,改善土壤。
楊老漢記住了,在農技站的技術員來的時候,求著人家帶他去找哪種蚯蚓好。
然後沒事就去山裡挖,挖回來放進自家田裡。
還學了漚肥的手藝,挖了發酵池,把豌豆顛的老藤子、山裡的落葉啥的都收回來發酵成肥撒進田裡。
幾個月下來,楊老漢已經被教導的成了技術能手。
過年的時候,楊秉承放假回來,請農技站的技術員來測自家的田。
檢測之後發現,自家的田,經過數輪豌豆固氮、蚯蚓改良土壤、發酵肥增加有機物,已經從原來的肥沃度較低,排灌較差的六級田,提升到了具有一定肥沃度,排水狀況一般,但仍能支持農作物正常生長的四級田。
正因為有了這個條件。
又發現了駱一航這邊直播所表達的意思。
他馬上有了兩個想法。
一個是,自己家的田,豌豆顛和糖墩墩,按照季節進行輪作,豌豆顛固氮,糖墩墩消耗,既能夠降低成本,又可以趕上糖墩墩的前期高價。
第二是,他想把自己家的經驗推廣給村裡,全村一起改造貧瘠的土地,增加收入。
第三,糖墩墩也需要做特殊區域種植實驗,他家裡符合條件,正好像豌豆顛一樣,為農科院提供參考數據。
這就是楊秉承想要做的事。
雖然嘴裡說著野心有點大,實際操作卻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沒有大言不慚張口就幾百幾千畝,成為產業基地,增加產值多少億如何如何。
駱一航聽完後笑的更開心了,聲音裡卻沒表現出來,而是鄭重的囑咐道“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很多很多困難。不理解、不支持、有人勤、有人懶,獲利之後誰多誰少,都是問題。”
“我不怕。”楊秉承同樣鄭重的回答,“我已經想好了,我們這邊秋紅薯是立秋前播種,還有幾個月。我打算暑假時候回去挨家挨戶做工作,我還要找縣裡扶貧辦的同誌幫忙。明年我就大四了,事情少,可以經常回來。大不了,我先在自己家弄,給村裡打個樣。”
哈,知道找人,留了退路,不錯,有想法。
“你可以先不跟村裡說,搞得神神秘秘,讓他們打聽。”駱一航隨口給出了個壞主意。
楊秉承腦子還挺靈,“這麼說您答應了?”
“我答應不算,你自己去給農科院打申請。他們同意就是同意。”駱一航笑道。
還跟上回一樣,駱一航給楊秉承設下門檻,這回啊,連繩子都不扔,全靠他自己走。
走出一條致富路。
好事,真是好事……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