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種刀具的模型很容易製作,隻要壓製出大體形狀,澆鑄之後,不管表麵多麼粗糙,隻要錘幾下就行。
倒是磨刀比較麻煩,家裡沒電,也就沒有電砂輪,更是沒有磨光機、拋光機,所以很多工序就可以節省。
其實,做這麼多刀具,主要是秦軍想感謝一下楚玉。
畢竟他最近可沒打到兔子,也沒法讓楚玉打打牙祭。
可就算這樣,人家楚玉也沒少幫著他處理皮子。
所以,這次既然幫著窯廠廚房做廚具,那順手幫楚玉弄一套吃飯的家夥什也是好的。
他做的刀具可不簡單,由於鋼材好,硬度高,還具有一定的韌性。
這樣做出來的道具,鋒利無比。
如果真要說弱點,那就是需要經常磨刀。
這種刀具在後世,一般都能賣到七八百塊一把,如果是名牌,那價格會飆升到兩三千一把。
這就是工具鋼的威力,好的工具鋼,一般都是做刀片、刀具的。
隻不過這些刀片、刀具,都是用在機床之上,用來切削金屬的。
忙活了兩三個小時,刀具什麼的都弄好,幾隻大大小小的鍋也摞在一邊。
這時秦軍拿出幾個小件,又拿出一把銼刀,小心的修整起來。
之前造槍的時候,他就做過多根槍管,其他配件也做了不少。
就是零零散散的不成套,他就隻能挑選好的,試著裝配一把。
今天做出來,沒想到就被二哥截胡。
現在既然沒事,秦軍就又做了幾個小件,又湊齊了一把。
其實,除了槍膛、槍管,其他配件都很容易做。
氣步槍的槍膛承壓,需要密封性好,這樣精度要求就高。
秦軍手藝可以,精度依靠一雙手來掌握就可以。
要不然,他先前做的那把氣步槍,也不可能裝配起來就能用。
現在對他來說,反而是槍管的膛線比較難處理,主要是做起來有點麻煩!
對於秦軍來說,手工搓膛線也不是不行。
畢竟在明清時期,人家都沒有工具,也不是手工製作出膛線了?
簡單的膛線拉刀自製方法很多,秦軍知道的就有好幾種。
隻不過,越是簡單的方法,製作起來就越是麻煩。
比如單點鉤削法,這種膛線製法是使用一個鉤狀削刀,在槍管內和膛徑同大的內壁,邊轉邊切,削出單條膛線來。
每切一次,就逐漸增加切削的深度,直到達到預計的陰膛線深度為止。
所以每條膛線可能得切削個20-30次,要切出多條膛線的話,可想見是多麼費工費時的製程。
不過這種笨辦法,現在一般人不用。
就算要用,也要用改良的方法,也就是多點拉削法。
這個製程是單點鉤削法的改良,使用拉刀,邊拉邊轉,一次同時把數條膛線切削出來。
早期製法要換拉刀拉削多次,每次拉刀都比前一次大一點,逐漸增加陰膛線深度。
其實現在個人拉膛線,一般都是用模頭擠壓法。
這是50年代,由阿美雷明頓公司工程師麥克華克發明的膛線製法。
其方法是先將槍管鑽一個比膛徑稍小的洞,然後用一根上麵有跟陰膛線對應突起的高硬度模頭來製作。
其中經典就是來複線,其原理也很簡單。
就是在槍膛內,切出螺旋狀凹溝。
當彈頭通過槍膛時,會因而產生旋轉。
在膛外飛行時,形成陀螺儀式的穩定效果。
這樣彈頭可以飛得較遠,彈道也比較穩定。
受到的空氣阻力的力矩,會使子彈繞其質心前進的方向進動。
膛線的旋轉角度,必須要根據彈頭的重量、長度、以及速度來考慮。
膛線根據旋轉的方向可分右旋、左旋(從射手方向看去),一般常用的條數有4、5、6、8條。
所以常常可以在槍枝規格中看到,像是“6條/右旋”之類的規格。
而秦軍後來掌握的方法就很接地氣,因為那是出自造槍名村。
要是不知道,那麼就可以了解一下巴鐵的情況。
那麼之後,就肯定能知道靠槍聞名全球的白沙瓦。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