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將宋書拿在手裡,目光掃過泛黃的書頁,指尖輕輕摩挲著書頁的紋理,一股曆史的沉澱感撲麵而來。他微微皺了一下眉頭,腦海中浮現出關於這本書的信息,很快便認出這是一本什麼書了——宋代林希逸創作的《鬳齋考工記解》。陳陽心中暗自思忖,這並不是因為他對古籍鑒定有多麼高深,而是因為在這個年代,宋書實在是太好鑒定了。
首先,宋代書籍大部分使用兩種紙張:白麻紙和黃麻紙。這兩種紙張,對於陳陽來說,簡直如同孩童的塗鴉一般容易分辨。它們都是用麻紙製成,製作工藝相對原始,對著燈光一照,就能清晰地看到紙張上縱橫交錯的麻纖維痕跡,而且連紋比較粗,大約有兩指寬。
白麻紙
陳陽回想起自己曾經在博物館裡看到過的宋代書籍,那些紙張上的粗連紋和粗糙的纖維,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腦海中。他知道,凡是出現這種粗連紋,並且纖維表麵比較粗糙的紙張,都屬於麻紙,也就是早期紙張。至於具體是白麻紙還是黃麻紙,隻要親眼對比過兩種紙張,就能一眼分辨出來,根本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
黃麻紙
其次,宋書的版式和行格都非常規整,每一行的字幾乎都像是用尺子量過一般整齊劃一,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列隊一般,橫平豎直,方方正正。這讓陳陽聯想到華夏閱兵儀式上,士兵們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與宋書的版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宋版古籍並非近代才開始受到追捧,早在明代就已價值不菲。明末藏書家錢謙益和毛晉,大力宣揚宋元刻本的價值,並大量收購,引領了後世收藏宋元刻本的風潮。到了清代乾嘉年間,宋元版古籍更是珍貴異常,即使是殘缺的書頁,也有人爭相收藏。
一紙宋書一兩金,這句流傳甚廣的話語,足以證明宋書在當時價值連城。也正因如此,後世仿造宋書的現象屢見不鮮。不過,在這個年代,仿造宋書的人還比較少,畢竟這門手藝技術要求高,費時費力,而且收藏古籍的人也相對較少。
陳陽對古籍收藏並沒有多大興趣,他深知這門學問博大精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不過,他倒是聽說過一本名為《加德親曆:古籍拍賣風雲錄》的書,作者拓(tuo)小堂是嘉德拍賣行古籍善本部的總經理,自1993年進入嘉德以來,親曆了無數古籍拍賣的盛況。在這本書中,拓小堂詳細記錄了加德拍賣行經手過的每一本古籍,從收集到拍賣的整個過程,以及其中不為人知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書中還配有大量的古籍彩頁,可以讓讀者一睹珍貴古籍的風采。
陳陽的眼睛就像掃描儀一樣,迅速掃過那本宋代林希逸創作的《鬳齋考工記解》,然後,他整個人就像被雷劈中一樣,呆立當場。緊接著,他猛地轉頭,對著謝明軒大喊一聲:“明軒,手套!”
謝明軒被陳陽這突如其來的怒吼嚇了一跳,他像一隻受驚的兔子,慌慌張張地回答道:“師傅,我……我沒帶啊!”他眨巴著無辜的大眼睛,心裡暗自嘀咕:誰沒事來拍賣行還隨身帶著白手套啊?我又不是來這裡當服務員的!
陳陽可沒時間聽謝明軒的解釋,他那雙眼睛像雷達一樣,迅速掃視著周圍,突然,他發現一位女工作人員手上正戴著一雙白手套。
就是你了!陳陽二話不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到那位女工作人員麵前,一把抓住人家的手,那動作,簡直比猴子撈月還要快。那位女工作人員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陳陽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她瞪大了眼睛,一臉驚恐地看著陳陽,仿佛看到了什麼怪物一樣。
陳陽可顧不上那麼多,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女工作人員手上的白手套摘了下來,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戴在了自己的手上,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嗬成,仿佛練習了千百遍一樣。
這時,剛才那對男女已經被工作人員團團圍住,他們正試圖強行突破重圍,嘴裡還振振有詞地狡辯著什麼。周圍不少看熱鬨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也紛紛圍了上來,對著他們指指點點。
陳陽看到這一幕,眉頭一皺,他伸手指著那群看熱鬨的人,扯著嗓子大喊一聲:“都彆動!都給我站在原地!誰也不許動!這是宋書!價值連城的宋書!”
陳陽的聲音洪亮有力,仿佛平地一聲雷,震得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他們一個個目瞪口呆地看著陳陽,仿佛看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一樣。
陳陽喊完之後,猛地轉過身,指著謝明軒的鼻子,大聲說道:“你還愣著乾什麼?趕緊給我過來幫忙收拾!要小心!要輕拿輕放!快!”
謝明軒被陳陽這一通訓斥,嚇得一激靈,他連忙屁顛屁顛地跑過去幫忙收拾地上的書籍。他剛走出兩步,就看到工作人員正攔著那對男女,不讓他們離開,心裡不由得感慨道:也是,他們把宋書一腳就這麼踢了,那能讓他們走麼。
謝明軒心裡暗自慶幸,還好工作人員及時趕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他一邊收拾著地上的書籍,一邊四處張望著,希望能找到一雙白手套。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顧明從屋裡走了出來,他手上戴著一副白手套,那手套潔白無瑕,正好被謝明軒看到了。
謝明軒頓時眼前一亮,像看到了救星一般,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向顧明,一把抓住他的手,嘴裡還喊著:“借我戴會兒!”
顧明本來就很高大威猛,但謝明軒也不甘示弱,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把顧明嚇了一跳,根本就沒反應過來,手套就被謝明軒一把搶走了。
顧明一臉懵逼地站在原地,看著謝明軒拿著他的手套,風風火火地跑開了,心裡不禁納悶:什麼情況?今天怎麼這麼熱鬨呢?
陳陽的手指輕輕地劃過泛黃的書頁,目光掃視著書頁上的每一個字跡,試圖從中找到更多的信息。他的心跳開始加速,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因為他隱約感覺到,自己可能發現了一件了不得的東西。
當他翻到書的末尾,看到那枚清晰的「胡氏覺今是齋藏印」時,他的心頭猛然一震,仿佛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他的思緒。這枚印章,如同一道封印,將一段塵封的曆史展現在他的麵前,讓他無法抑製內心的激動。
胡氏覺今是齋藏印
這枚印章仿佛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瞬間將陳陽拉回到數百年前。他仿佛看到了一位文人雅士,在書房中焚香靜坐,手捧著這套珍貴的書籍,細細品讀,並在扉頁鄭重地蓋上了自己的藏書印。
沒錯了,就是它!陳陽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激動的心情。這正是那套在2005年加德以330多萬高價拍賣的鬳齋考工記解,沒想到今天竟然會出現在這裡。
鬳齋考工記解是一本什麼書呢?《鬳齋考工記解》源自春秋時期的文獻《考工記》,記錄了當時官營手工業的規範和製造工藝,內容涵蓋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三十個工種,是研究古代科技及工藝水平的珍貴資料。
然而,《考工記》在流傳過程中佚失了不少篇目,使得內容不夠完整。到了宋代,學者林希逸(號鬳齋)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他從《三禮圖》中搜集相關內容,補充到《考工記》中,並加入了精美的器物版畫,以圖解經,使原本深奧難懂的文字變得生動形象,大大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
記錄的是各種東西怎麼做
同時,林希逸還為上下兩卷分彆撰寫了釋音,並以其獨到的見解和時代特色對經典進行解讀,最終形成了這部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鬳齋考工記解》。
這就是清代康熙年間的
確定了是那套天價的《鬳齋考工記解》,陳陽心中稍定,但眼睛掃過那幾個正手忙腳亂整理書籍的人,他們正從麻袋裡不斷掏出古籍,那動作粗魯得仿佛在倒騰路邊的磚頭,陳陽的眉頭便不由自主地擰了起來。
“等等,這不對啊!”陳陽心裡暗暗稱奇,就算是《考工記》這樣的巨著,也不至於用兩個麻袋來裝吧?這裡麵肯定還有其他的寶貝!好奇心驅使著陳陽,他走到桌子旁,隨手拿起一本書。
書頁微微泛黃,帶著一股淡淡的黴味,仿佛在訴說著它經曆過的漫長歲月。陳陽輕輕翻開書頁,目光落在了書名上。僅僅一眼,他的瞳孔驟然收縮,心跳仿佛漏跳了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