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重山鎮西路完完全全掌握在崔良手中。
以重山鎮西路為基礎,崔良可以輕易的召集數萬大軍。
若是崔良帶著這數萬大軍投靠兀良胡族,肯定會成為兀良胡族的一大助力。
事實也與楊正山猜測的一樣,崔良最終選擇了投靠兀良胡族。
因為此時崔良找不到計非語,也找不到慶王,而且他也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
自計非語升任總兵之後,崔良就成了重山鎮西路的土皇帝,在計非語的支持下,重山鎮西路幾乎成了他的一言堂。
現在讓他放棄重山鎮西路的權勢,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哪怕是計非語親自去勸他,估計他也不會聽。
大寧衛,參將幕府。
崔良正坐在書房中看著烏托小王子送來的信件。
其實在得知慶王和計非語敗逃的第一時間,他就選擇了投靠烏托小王子,而現在他收到了烏托小王子的回複。
烏托小王子乃是兀良王最小的兒子,今年剛滿二十歲,但卻已經展現出不俗的能力。
而兀良王將入侵大榮遼西的事情交給烏托小王子負責,也代表著兀良王對他的看重。
烏托小王子自然不會拒絕崔良的投靠,他甚至許諾給以崔良藩王的稱號。
兀良胡族也就是兀良王朝,它與大榮皇朝的製度不同。
由於兀良王朝是由眾多遊牧族落組成的王朝,所以兀良王朝實行的是藩王製度,每個族落都有一個王,而兀良王則是統治諸王的大王。
所謂藩王製度其實跟分封製差不多,藩王執掌各自族落的軍民政事,擁有自己的小朝廷和軍隊。
這一點其實跟以前的東海胡族差不多,不過東海胡族的孟特穆稱王時日尚短,無法掌控所有的族落,所以大淩王朝有點草台班子的意思。
而兀良王朝已經傳承十餘代,兀良大王的統治早已深入人心,並且兀良王朝一直都在向著中央集權。
兀良王庭對各族落的掌控力很強,所以兀良王朝才是一個完整的王朝。
如果崔良成為了兀良王朝的藩王,這對崔良不但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一件好事。
不過崔良也明白他自己能不能成為兀良王朝的藩王還要看他接下來的表現。
若是表現好,那烏托小王子的許諾就是有效的。
若是表現不好,烏托小王子就算給他一個藩王之位,他也無福享受。
因為他想要成為兀良王朝的藩王,就必須擋住楊正山的進攻。
擋不住一切都是虛妄,擋住了他才能有未來。
看完烏托小王子的信件,崔良麵色凝重的在書房中來回踱步起來。
擋住楊正山?
這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連慶王和計非語都敗在楊正山麵前,他又憑什麼能打敗楊正山?
好在烏托小王子也不是要他打敗楊正山,隻是讓他擋住楊正山,讓楊正山無法進入重山鎮西路即可。
“防守?重山鎮西路可沒有重山關!而且楊正山連重山關都攻破了,重山鎮西路的幾座城池根本擋不住他!”
“以攻代守?此時楊正山麾下的兵力比我多,我根本沒有獲勝的機會!”
“難難難啊!”
崔良的眉宇擰成了一團。
他沒有見過楊正山,但他也聽說過很多關於楊正山的傳聞,而且這段時間楊正山先破慶華府城,後破鬆州城,最後又攻破了重山關,這足以證明楊正山的強大。
麵對這樣一個敵人,崔良根本就看不到獲勝的希望。
“而且就算是我能打敗楊正山,自身也是損失慘重,得不償失!”
崔良細細的思量著。
想要在兀良王朝擁有權勢和地位,那他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力量才行。
兵權是重中之重。
如果他麾下沒有一兵一卒,那他隻能在烏托小王子麾下做個將領,什麼藩王之位根本就是空談。
所以他不但要阻擋楊正山,還要保存自己的力量。
這簡直就是難如登天。
崔良來到地圖前,仔細的看著地圖,希望能從中找到抵擋楊正山的辦法。
就在他苦思冥想的時候,他的目光突然落在了迎河上。
迎河是一條橫穿重山鎮的大河,源於重山鎮最西端的山巒之間,中間彙入多條小河,流經迎河堡,重山關北方,安源城北方,最終從重山鎮東路入海。
重山鎮因千重山脈而得名,千重山脈呈東西走向,地勢西高東低,越往西山巒越多,山勢越高。
迎河與千重山多次交錯,就好像將迎河鑲嵌在千重山脈之中一樣。
這樣的地形存在著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機會。
崔良似乎從中發現了一個非常精妙的機會。
歸寧城,西麵是峰巒重疊,南麵就是迎河。
崔良記得歸寧城西麵有一個大峽穀,迎河就從這個峽穀中流過。
而進入重山鎮西路,途徑歸寧城無疑是最佳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