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沒事,正好你紅雲姐姐回來了,她替你姐姐幾天沒問題。”楊正山笑道。
王雲巧忙的事情自然是娘子軍的事情,騰龍衛的娘子軍自然留在了騰龍衛,但王雲巧來自重山關後,又在重山關重建了娘子軍。
前段時間,王雲巧剛剛招募了三百個少女,現在正在訓練這些少女呢。
而紅雲以前就跟王雲巧管理騰龍衛的娘子軍,她去替王雲巧幾天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這,這~~”
王明哲欲哭無淚,我不想跟姐姐一起回去,我隻想跟林展師兄一起回去,嗚嗚~~
林展也不是不管他,隻是林展一直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又是出去遊曆,又是準備考試,很少有閒工夫管他,所以林展給他的印象可能比較和善。
因此他不怕跟在林展身邊。
“好了好了,師父這邊還有事,你去準備一下,明天就跟你姐姐和林展師兄去安寧縣吧!”楊正山覺得應該讓王雲巧好好收拾一下這小子。
再不好好收拾一下,這小子都快長成豬了。
王明哲聞言,隻能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不過在踏出堂屋門檻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說道:“師父,我不想去了行嗎?”
“不行!”楊正山瞪了他一眼,“你若是不去,我就讓你姐姐接你去住上一個月!”
王明哲打了一激靈,二話不說,一溜煙的跑了。
去安寧縣,來回頂多七八天的時間,這可比在姐姐家住一個月好太多了。
鬱青衣看著王明哲飛快的背影,忍不住噗嗤一笑。
“明哲就是太懶了!”
楊正山轉過身來,笑嗬嗬的說道:“是懶了點,不過這小子聰明著呢!”
不聰明的話,能跟他耍小心思!
正是因為聰明的有些過頭,這小子才敢跟他耍心思。
鬱青衣撫摸著明昭的小腦袋,道:“陛下的情況似乎不是很好,雲雪說陛下可能撐不過這個月了!”
楊正山神色一凝,“她聽誰說的。”
“除了常平侯,還能有誰!”鬱青衣道。
楊正山微微頷首,也沒有多問。
承平帝的身體越來越差不是什麼秘密,連他都收到了一些消息,更不要說京都的權貴了。
他早就有心理準備了,現在倒是沒有太多的感慨。
……
京都,皇城禦書房中。
太子麵帶憂愁的看著手中的奏折,他憂愁的不是奏折上的內容,而是承平帝的身體。
皇位他想要,以前得不到的時候,他甚至願意為之瘋狂,而如今近在咫尺了,他卻又滿心的慌亂。
這段時間他主持朝政,其實跟坐上了那皇位也差不多。
但是他明白眼前的安寧是父皇最後的庇護,一旦父皇駕崩,他就將獨自麵對一切。
他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太子自己都不知道。
“以前不覺得父皇承擔的責任有多大,如今孤算是體會到了!”太子幽幽的歎息一聲。
旁邊侍奉的太監南盛卻是笑眯眯的說道:“老奴相信殿下一定會成為聖主明君!”
他根本無法體會此刻太子那種複雜的心情,他隻會為太子即將登基為帝感到高興,甚至他心裡還巴不得承平帝能夠早點駕崩。
太子瞥了他一眼,然後垂下了眼簾。
奴才就隻是奴才,哪怕與他再親近,也無法與之交心。
太子撫平心中的憂慮和驚慌,再次拿起一份奏折看了起來。
“這是?”太子看著奏折中內容,略感詫異。
“殿下,這是靖安侯送來的奏折,一同送來的還有十件擺件,老奴查看過,都是非常精美的擺件!”南盛連忙開口說道。
奏折的分類有很多種,奏事折、奏安折、謝恩折、祝賀折等等,而京官的奏折和地方官的奏折又有所不同。
一般情況下,地方官的奏事折和禦史的奏事折為了保密和縮短呈遞的時間,會直接呈遞到禦前。
而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在京衙門的奏折則會經過內閣批注和司禮監查驗之後再呈遞到禦前。
事有緩急,奏事折一般都會優先呈遞,其他的折子則是後續再查看,甚至都不會查看,隻是讓司禮監記錄一下就了事。
像什麼奏安折,謝恩折,賀折,有時候很有很多,皇帝若是很忙,自然沒工夫一一翻看,所以就讓司禮監記錄一下,然後皇帝看下記錄就行了。
而眼下楊正山的這份奏折其實就是一份奏事折,所以南盛隻知道楊正山送來了十件擺件,並不清楚奏折中的內容。
太子看完奏折後,神色微動,吩咐道:“把那些擺件全部拿過來!”
“喏!”南盛應了一聲,立即就讓一群小太監將玻璃擺件搬到了禦書房。
十件玻璃擺件有大有小,但件件都是沒有瑕疵的上品製作。
其中就有楊正山之前感到驚異的那座金色佛像。
明媚的陽光從雕花木窗中射入禦書房,正好落在了金色佛像上,讓這佛像變得熠熠生輝。
太子看著佛像都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他什麼擺件沒有見過。
瓷器、木雕、石雕、琉璃、玉器、銅器等等,他都見過很多,而且能入他眼的都是精品。
但是他從未見過有一種擺件會如眼前的玻璃擺件這般光亮的。
“玻璃!琉璃?”太子驚奇道。
琉璃和玻璃在外觀上非常相似,但琉璃的成分更複雜,製作工藝繁瑣且精細,與之相比,玻璃的製作工藝要簡單很多,更容易製作。
當然玻璃也有不如琉璃的地方,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且層次不一,而玻璃因為製作工藝的問題,顏色之間有著明顯的層次感。
比如那金佛,可以明顯的看出裡麵是分層的。
琉璃也可以人工燒製,但成本卻非常高,所以琉璃在大榮是一種貴重的裝飾品,特彆是大件且完整的琉璃製品,其貴重程度還在玉石之上。
與之相比,玻璃隻能用廉價來形容,廉價到太子都在懷疑楊正山是不是在說謊。
這明明就是琉璃,怎麼會是什麼玻璃?
太子再次拿起楊正山的奏折翻看起來。
他一連看了兩遍,逐字逐句,看的非常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