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說要打得快,但聯盟的西線戰事,仍舊還是打了半年。
在戰事進行到了快一個月的時候,後麵的七十萬星界軍,都已經到了前線了。
聯軍總計一百三十萬大軍,在後麵五個月倒能算得上勢如破竹,但仍舊在某些戰局上,會被黑鳥重工的機械軍團給短暫的壓製住。
這也就從側麵體現了蔡敏金原本那個三周出成果、六周結束戰鬥,趕回法徹斯星係過新年的想法,有多扯淡了。
要讓顏方詡說根本原因是什麼,那他覺得是,這龍鷹第3軍團的星界軍,戰鬥力不及預期。
嚴格意義上,按照帝國最標準的要求,星界軍的戰鬥力應當是很強的。從兵員素質上,那應當是百裡挑一的。
聯盟的軍隊,在總督那神奇的新兵營訓練之下,也就堪堪達成星界軍對於新兵的最低要求。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就顏方詡看到的,這龍鷹第3軍團可是正兒八經的星界軍編製,雖然不是什麼知名軍團,但按理講至少不應該比聯盟的軍隊差吧?
可實際上卻差出去了一個檔次。
就隨便找一個人家所謂的大編製師為例,一般有九個加強團,其中隻有兩個左右,能達到聯盟士兵的水平,剩下幾個……也不能說是湊數吧,比一般的士兵肯定是強的。比如在黑箭星碰到的盧曼王國士兵,就遠遠不如他們。
然而,比起聯盟士兵的水平,還是差了一截。
這還隻是兵員素質上的問題,這些人的裝備……顏方詡依舊看不上眼。
這幫星界軍,連運兵車輛都配置不夠。
要不是聯盟有充足的後勤支持,調集了大量的民用車輛,以及剛剛建設起來的列車,幫忙運輸,這些個星界軍就得靠兩條腿跑三四千公裡的距離,來到西線戰場上打仗。
那特麼仗都要打完了,這幫人都不一定走得到呢。
聯盟的軍隊,哪怕是三線的衛戍師,那也是步兵加重炮的配合,無非就是數量少了點。然而,星界軍的這些個所謂的大編製師,沒啥合成部隊的說法,步兵團就是步兵團,炮兵團就是炮兵團,裝甲團就是裝甲團。
顏方詡對此不多評價,可能隻是軍事理念不一樣,或許這幫龍鷹第3軍團的人,覺得重火力、裝甲力量要集中起來使用,這本身也不算錯處。
這樣編製軍隊,或許在一些大決戰場景下,能夠發揮出更強的力量?
但是……甭管你是搞集中火力、集中裝甲也好,還是聯盟軍隊的這種多兵種合成部隊、必要時候再集結火力與裝甲也罷,各類火力、技術裝備,好歹總的數量得足夠吧?
他們一個大編製師下麵,總兵力四萬多,這都頂得上聯盟四個師旅了。但裡麵就一個裝甲團,總共裝甲車一百多輛,坦克四十輛。
拿熄風旅來比,人數就隻有九千多人,坦克八十輛,裝甲車兩百多輛。
一個熄風旅的裝甲車輛和坦克,頂得上龍鷹軍團兩個大編製師。
這不是差距,啥是差距?
就算是純步兵來算,無論是合成旅裡麵的步兵連,還是步兵師下麵的部隊,全部完成了摩托化,全部都有專屬到班一級的軍用車輛;每個班都有兩到三個火箭筒,每個排都有一到兩門迫擊炮;每個連都有一把重爆彈槍作為火力支援點。
星界軍的步兵團,倒也有這些東西,但是全部集中在團一級,數量上也有不如。
兵員素質上的差彆、武器裝備上的差彆,讓雙方在這六個月的戰鬥之中,實際打出來的表現也有差彆。
往往,在同一時間內,星界軍一個大編製師四萬人,進攻效率跟聯盟兩個師旅兩萬人,是差不多的。
聯盟能夠用一半的兵力,就拿到跟這幫龍鷹軍團的士兵一樣的成果。
在怒梟星戰鬥的這半年時間裡,蔡敏金往後就再沒有搞什麼事了,乖乖當他的聯軍二號人物,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
這一方麵,是正統性、地位,都被瑪廷斯給壓住了;另一方麵,也是聯盟軍隊在實戰之中表現出來的戰鬥能力,確實讓他無話可說。
不過,在戰爭的最後一個階段,雙方仍舊發生了一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