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軍隊骨乾的培養,還是學院的建設,還是忠嗣學院的忠誠培訓兜底,還是對艦船工程師和特工人才的定向激活,都是在對‘人’這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資源的投入。
連帶著前麵的五十萬的工廠投資,顧航這一波掙到的恩賜點數,就基本花完了絕大部分了。
剩下的十萬來萬,除卻留了幾萬當個備用金之外,剩下的,他準備投入到科技樹抽獎上。
前麵已經抽乾的獎池不算,顧航現在有兩個選擇:一萬,與十萬。
想了下,他還是選擇後者。
前者雖然獎池還沒乾,但是史詩級和精英級的出貨概率都已經不高了。
雖然,真要連抽十次,搞不好也能有貨,但既然手頭上有十萬,且十萬的獎池還是個完整的、高概率的獎池,那就不如來一發大的。
顧航最希望的就是抽到海軍相關的科技,直接提升一下聯盟後續爆海軍的速度。
然而,十萬恩賜點數真的砸下去之後,事與願違。
雖然,50的概率中了一發史詩級科技,應該是不算倒黴了。但是想要的海軍相關的科技,並未到手,來的是【恒星能源技術】。
稍微有點失望,但是顧航很快也就接受了現實,並且認為這個【恒星能源技術】,其實也相當的不錯。
聯盟如今是在大爆產能的階段,並且前線戰場上,每一天對於能源的消耗也是天文數字。
依靠化石能源那肯定是不現實的,更何況,很多核心的戰爭機械,很多高級彆的製造工廠,根本用不了化石能源。
前者的代表,就是海軍的艦船、陸軍的泰坦;後者的代表,是造船廠。
這些東西的能源解決方案,依靠的是早先顧航就已經抽出來的精英級科技,【壓縮能源技術】,來將電能或者靈化能量,轉化成能量晶塊——這是種超高密度的固態能量晶體,可以類比成極高性能和儲量的電池。
石油工業雖然現在聯盟也有,但基本上就是供應給了應用砥石發動機的一些中低端車輛、機械。高級彆的機械所用的能源,都是能量晶塊。
甚至,有的關鍵時候,前線戰場上化石能源儲備不夠了,但又要機器動起來,砥石發動機也要用能量晶塊撐住。那種時候就不考慮性價比了,先動起來再說。
同樣,能量晶塊也可以重新被轉化成電能。這在需要進行星際級彆的能源貿易的時候,不用真的建個輸電網送到另一個星球上——那也是不可能實現的。相反,運一船能量晶塊,送過去到對方星球上的發電廠當燃料,是個更方便快捷的辦法。
一個標準壓縮能源晶塊,價值1000稅幣,就夠供應一座人口過10萬的小鎮一整年——當然,這不能算工廠生產消耗的工業用電。這樣一個能源晶塊,大約是個長寬高10厘米的方塊形狀,不以壓縮能源釋放技術來運用的話,不會爆炸、不怕碰撞、甚至可以切割,運輸起來也比較方便靠譜。
但是,它的能量來源卻是個要解決的問題。
壓縮能源技術隻是可以將可利用的能量,轉化成這種能量晶塊,但是轉化的能量源頭從哪兒來呢?
聯盟現在的主要能源產地,是怒梟星的廢能風暴。
直接在廢能風暴長期肆虐的地區,建設壓縮能源工廠。當風暴刮起的時候,以收集廢能風暴的技術,灌注到工廠內的能源壓縮機內,製造能量晶塊。
但這個看天吃飯。
哪怕是在怒梟星那兩塊廢大陸上,風暴也不是天天都刮的。
而另一個相對穩定的手段,就是發電供應。
一個能量晶塊能供應小鎮一年,那一個這樣規模的小型發電廠不也就能夠一年出一個能量晶塊了嗎?
這個技術現在主要是利用在一些巢都、工業中心的大型核電站內,但主要是用來在電力用度平穀峰的時候,收集剩餘電能或者釋放電能對應高峰用電的。雖然也能產出一些能量晶塊,但是指望拿來做貿易、供應戰爭肯定不現實,甚至連一些大的發電廠在供應工業生產的能源消耗的時候,還需要怒梟星的廢能轉化工廠出口能量晶塊,才能夠保證用度。
隨著星艦越造越多,
聯盟現在主要的發電手段,是可控反應堆。以空氣和水,就能夠生成核燃料並發電,這東西已經夠黑科技了,產生能源的成本也夠低了。
但是……怒梟星、黑箭星可以大規模發展,因為水資源充沛,可要是時間長了,大海也是會被抽乾的。
當前,人口規模還沒到很密集的地步,尚且還好一點,然而越發發達的工業生產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已經初現崢嶸。現在不管,以後環境問題會變得嚴重。
已經乾涸的、就剩下工業廢水的、大部分生活用水資源都隻能依靠水循環係統的科羅嘉巢都世界,就是個例子。
如果可以,顧航並不想把自己手下的每一個世界最後都抽乾成那樣。
他有兩條路可以走:平息怒梟星的風暴,修複成靈化氣田。
那不用說了,光靈化氣田采集並製造能量晶塊,怒梟星一年都可以搞到80億稅幣的純收入。這已經是相當於當下怒梟星一半的年產值了。
但顯然,聯盟沒有行星級的氣候改造技術,顧航甚至不知道這種技術在不在史詩級的獎池裡,搞不好其層級會更高。
而【恒星能源技術】,則是另一個路線。
仔細查看了藍圖的說明,儘管具體的技術他肯定一下子懂不了,但從效果上,大約能明白了。
隻是可以圍繞行星建造一個巨大的恒星能源采集站,加上配套的壓縮能源技術,就能夠源源不斷的提取恒星能量,製造能量晶塊了。
而如果圍繞恒星建造的采集站夠多,以至於將整個恒星都給全麵包圍了起來,那就形成了顧航印象裡的一個玩意兒:戴森球。
當然了,這其中還隔著許多工程學技術堡壘,不是簡單的累計數量就能搞定的。
而且,就算是有技術,當下的聯盟,肯定沒有資格和財力投入,建造這種超級巨構建築。目前天馬星區的幾個星係也不具備這個條件,製造戴森球會讓整個星係都陷入死寂。
但是,造幾個能量開采站,那總是容易的。
這樣一個能量開采站,標準產值是一年一萬個能源晶塊,折合稅幣一千萬左右。投產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建造周期,總計需投入一億稅幣建造一個,後續每年還需要高額的維護成本。
總體算下來,大約二十年能回本。
但這是正常的建造成本,是拉出來生產線、利用技術藍圖自己建造的價格計算。
顧航有黑箱開掛,用成品黑箱生產關鍵部件再運輸拚裝,建造成本能夠急劇壓縮到幾乎隻要工本費,建造周期都可以縮短一半。
這是比反應堆更廉價的能源來源,配套壓縮技術,不僅能夠解決當下以及很長一段時間未來的能源需要,同時在戰爭結束之後,用不完的能源,可以直接賣錢。
並且,它建造的數量如果不多的話,對於恒星係內諸多行星的環境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顧航將黑箱放入到位於亞空間風暴神國中的黑箱工廠,在顧航的指令之下,聯盟的秘密研究所開始準備產出東西,並且相應的建造指令,也下達給了聯盟政府。
後續,聯盟政府將會按照他的命令,在天馬星區的八大恒星上,分彆上馬一定數量的能源站項目。
不過,這個建造時間會相對久一點。
顧航的首席技術官,武佳蓉女士,目前可不在天馬星區。
……
遙遠的鋼火龍星區,機械修會明陽教派的核心鑄造世界:金狄星的軌道上,一支龐大的機械教艦隊,緩緩自港口開出。
全部艦船的塗裝,與常見的機械教的紅色不同,而是以明黃的顏色為主,以鮮紅為點綴。
為首的,是一艘看起來有些臃腫的正方形‘戰艦’,僅僅從體型上來看,它比雲羅艦隊的旗艦‘龍鷹號’還要大許多,甚至已經比人類帝國海軍中主力戰列艦的規模還要更大一些。
實際戰鬥力可能稍微差一點。因為明陽教派的這艘‘金狄號’機械方舟,同時還擔負著一定的研究、製造功能,結構上並不完全是為了戰爭而生的。火力和防護都達到了戰列艦水準,甚至超過了不少,但是在結構強度、敏捷、速度、轉向上,都有差距,綜合戰力可能會稍弱一些。
但總的來說,明陽教派在綠皮入侵的時候,沒有固守自己的鑄造世界,而是明確選擇了跟星域政府站在一起,主動出擊應對災難,這一點讓整個龍鷹星域政府都大為振奮。
原本絕望的氛圍,都有所改觀了。
雖然,重振旗鼓的雲羅艦隊,哪怕加上了金狄星的機械教艦隊,在整體規模上仍舊與鐵圖斯所率領的綠皮主力有差距,但是在主力艦船方麵,有了金狄號方舟的加入,已經到了可以對抗的程度了。
當下,機械教的龐大艦隊,就是要出擊,前往上高原星,與雲羅艦隊彙合的。
按照金狄的鑄造將軍陳海旭與星域元首譚九儀之間的約定,兩大艦隊將會合歸一處,主動出擊,共同對抗綠皮艦隊。
並非是要打什麼艦隊決戰,但卻可以有底氣守住上高原星了,那裡算是個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