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形勢肯定是好轉了的,暫時看起來沒有什麼敗亡的跡象。可是,戰爭範疇的擴大化,也讓聯盟承受的經濟壓力變得更大。
海軍方麵其實還好說,反正總歸就是要維持那個規模的艦隊,新艦船的製造工程也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過。
不過,陸軍上麵的耗費就大了。
特米爾星係兩個星球上的地麵戰爭是一點沒停,雖然烈度下降了一些,但總體規模擺在那裡,錢無論如何也少花不了多少。
而當地麵戰場在銅關星區也打響之後,聯盟陸軍開始進一步往該星區的多個星球增兵;霧馬星區在遭受到襲擊之後,聯盟陸軍肯定也要增兵,保證安全。
這些,都加大了花銷。
而另一項激增的消費,則是對於處於戰爭狀態的諸多星球的軍事援助,花了聯盟很多很多的錢。
這些軍事援助,包括了直接的武器裝備彈藥的支援,各個接受援助的星球,就可以直接建立起來裝備水平相當不錯的軍隊,與聯盟陸軍並肩作戰,或者是在聯盟外派的軍官的管理之下作戰。
而除了直接的武器裝備支援外,聯盟還會提供大量的工業生產援助。其核心就在於,要幫助那些個星球,建立和恢複起自身的工業生產能力,尤其是重工業和軍工業。
這意在強化各個星球的戰爭潛力,爭取能夠讓他們在軍事武裝上麵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當然,想要達到這個程度其實很難,但有一點是一點,至少也能夠儘可能的減少對於聯盟外部援助的依賴程度。這種情況下,也能減輕聯盟的運輸壓力。
說白了,這還是戰爭規模加大、戰線拉長之後所帶來的影響。
實際上,這當然是個更劃算的打法。如果全要靠聯盟的嫡係部隊去打這些戰爭,那麼花費顯然會更大,並且投送聯盟陸軍單位到各個星球上麵,那也是占用寶貴的艦船資源的。
這些星球如果能夠在聯盟的援助之下,於本土之中就組建起足夠可靠的抵抗力量,那肯定最好。
但就是得花錢。
並且,這段日子以來,從金關星區、銅關星區之中,陸續轉運過來的人口,累計數量是以億來計算的。
人力資源,當然也是寶貴的資源。隻不過,在初期,聯盟還是需要花費金錢對這些人進行安置。
提供住房、食物、進行跨星際的人口運輸……這些東西,都需要花費成本。
隻有先花了錢,後續才能統籌計劃,給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將他們‘塞’進聯盟的戰爭工廠裡麵去,發揮出他們應有的價值……
總而言之,聯盟花錢越來越凶了。
到現在,哪怕整個七馬地應繳納的帝國稅,都彙聚到了聯盟的手上,但也逐漸有點頂不住了。
目前看來,勉強夠用。但後續,如果還要繼續擴大戰爭規模,甚至進行大規模的反攻,那麼整個經濟必定會被嚴重拖累。
甚至,聯盟總理奧賽娜,還特地跟顧航說過一次,關於政府主導開啟二級動員令的預案。
人力動員倒不至於拉到二級,但是經濟法案可能要拉到二級程度,也就是相當於戰時經濟的模式了。
如今,聯盟還是處於標準的三級動員狀態,也就是部分動員的程度。
顧航當然是不想用這種嚴重影響聯盟發展效率的策略的。
他始終在考慮,是不是能夠有彆的辦法。
那確實還是有的。
現在聯盟三百八十多億的總財政收入之中,三分之二是天馬星區提供的。一百億是本應繳納的帝國稅,一百三十多億是正經的財政收入。
聯盟當然還處於高速發展之中,然而,這個發展速度,顧航還是有些不太滿意。
他不是對於聯盟政府的工作有什麼不滿意。他理解,這是有現實因素的,不能不考慮客觀條件,硬求發展,那這是逼著下麵的政府官員誇大、造假數據,那會是個更糟糕的情況。
他不滿意的,是方向問題。
天馬星區的九個世界,六百多億人口之中,其實相當一部分,已經進入到了相對比較富裕的狀況。彆說飛翼星這個本來就發達的星球了,顧航最早發家的怒梟星,如今的人均產值都過了3,就算是最窮最窮的科羅嘉3號上,如今的人均產值也過了1。
彆看這個數字,隻是帝國的標準程度而已,但實際上,這得看科羅嘉3號在被聯盟統治之前是什麼樣子——那隻有區區的06而已!
科羅嘉真的是這些年聯盟經濟大發展的發動機,人口又多,經濟增速又快。
原因也很簡單,太窮了。
從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發展到相對比較正常的水平,尤其是有外部扶持的情況下,那肯定是相對容易的。
再看看飛翼星,本來就過4的人均產值,這些年在聯盟的手裡,增長肯定還是有增長的,尤其是造船業在聯盟的強刺激之下和技術加盟之下,時隔很多年又開始有了進一步的擴張增產。
然而,飛翼星,包括之前相對也比較發達的法徹斯三星,在經濟的增速上,肯定跟科羅嘉這種地方沒得比。
這些發達的星球,當然是聯盟的經濟基石沒有錯;但是,後續的經濟更進一步的增長上,想要更快的獲得更大的規模,卻不太能依靠他們。
明珠歸明珠,但也得有更多的磚石成為底座。
天馬星區內部的潛力,聯盟已經竭儘全力在挖掘了,但是,在當下這種非常時刻,目光其實也沒必要隻局限於天馬星區之內。
七馬協約白簽的?
聯盟可不是光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