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境之下,他們會徹底的聯合起來,甚至說為了活下來去,扶桑會改變策略,從賣火器到直接給技術,
建奴現在已經成立火器作坊,隻要有技術,立刻就能造出大量的火器,相對我們的產量來說不算什麼,但肯定會增加我們的傷亡。
而且隨著戰爭時間的持續,這種傷亡肯定會越來越大,如果扶桑有紅夷大炮和佛郎機炮的技術,隻要建奴能造出三五門紅夷大炮,那傷亡就是數倍的增加。
所以,要麼不打,打起來就不要給他們任何修整時機。”
“陛下,臣以為扶桑一定會有紅夷大炮和佛郎機炮的技術。”
兵部尚書侯徇出聲了,臉色凝重:“陛下,臣如此判斷有幾方麵的原因。
第一、自扶桑參戰的消息傳回後,臣命令兵部徹查了自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之後的塘報以及朝鮮境內的情況,
首先是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兩個月時間從釜山打到平壤,然後用鐵炮射殺了朝鮮守將,而朝鮮守軍弓弩距離不夠,
隨後我增援大軍趕到,扶桑在平壤城牆之上用鐵炮攻擊,我大明軍士傷亡慘重,
大怒的李如鬆調集了一百二十門將軍炮和二十門虎蹲炮持續轟擊城牆,這才打敗扶桑軍士,
事後李如鬆總結說扶桑大型火器不如我們,但火繩槍技術遠不如扶桑,且還有步銃和騎兵的使用的騎銃;
從這個記載中能看出,扶桑肯定是有類似將軍炮一樣的火炮存在,是不是鄭芝奇所說的那種輕式火炮不好說,但他們的火器製造技術絕對不算差;
其次,元朝至元十一年和十八年兩次東征扶桑,高麗也有三萬兵力征召入扶桑,這個過程學會了火器,而後元末,高麗軍被調入中原阻擊張士誠,也接觸了大量的火器;
高麗的恭湣王二十二年,也就是大明洪武六年,朝廷在朝鮮的請求下,調了五十萬斤硝和十萬斤硫磺去朝鮮。
《高麗史》中很清楚的記載,高麗在洪武十年設立了火桶都監,次年成立了火桶放射軍,
主要武器就是用火藥在炮管內推動發射箭簇,諸如鐵翎箭、皮翎箭、穿山五龍箭,按照口徑大小和長短分為火桶、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
還有紙製火藥筒的縱火火器,諸如火箭等,以及爆炸火器,諸如疾黍炮、流火、走火、觸天火等等。
另外,據記載,朝鮮製造了一種名為火車的火器,有些類似我們的一窩蜂、百虎齊奔箭,
一次可發射一百支中神機箭或者五十個四箭銑筒,射程和威力遠大於弓箭,但從未在戰場上見到過。
此種火車有沒有喀秋莎的感覺
由此可見,朝鮮的火器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種類繁多,
之所以在被豐臣秀吉兩個月就達到平壤,一是平和太久,事發突然,來不及準備;二是內部**、兵備鬆弛,訓練不足,戰力太差。
但這些並不能說朝鮮的火器技術差。
豐臣秀吉占領朝鮮數月之久,雖然被我們趕走了,但肯定搜刮了朝鮮的火器技術,
且西班牙等西方國家和扶桑貿易往來,見識了火炮的威力,肯定會想辦法從西班牙手上弄到火炮技術;
以朝鮮的火器技術,加上扶桑從西班牙手上弄到的火器技術,在製造紅夷大炮的技術上應該不是問題,隻是成本高低、成品率高低和製造多少罷了。
第三,建奴在天啟六年攻擊寧遠城時,已經證實了紅夷大炮的威力,
且去年的龍井關之戰,火器更是讓他們損失慘重,以皇太極的野心和戰略眼光,絕對是想辦法弄火炮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