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不讀伽藍記不知佛浪費。
單單一個南京範圍就有一百七十六所寺院,而順天府範圍更是誇張,有官建寺廟六百九十三座。
平均每座寺院五十人,那就是四萬三千四百五十人,而整個大明估摸著至少有三四十萬僧尼道士。
大量百姓湧入寺廟之中,那整個國家還要不要發展了。
尤其是盛世馬上就到來了,百姓富足了,那各大寺院香火就旺盛了。
享受著朝廷的寺田,拿著百姓的香火,還不用交賦稅、服徭役,日子過的比誰都舒服。
更重要的是,寺院乃是大明律法的灰色地帶。
從太祖、成祖、到正德等等,流民、逃犯化作遊方僧人,或入寺擔任瑜伽教僧、或到權貴之家擔任門僧、假扮女尼向女信眾騙財騙色、用僧人身份掩護所犯罪行。
即便有僧錄司這種官職,製定和完善了諸多律法與懲處,但依舊存在大量問題,且愈演愈烈。
他不信佛也不會詆毀,百姓信仰什麼那是百姓的事情,他始終相信存在即是合理的。
但大明不允許存在律法的灰色地帶,更不允許存在借著信仰搞事情的存在。
一念至此,崇禎臉色嚴肅道“朕問三位幾個問題吧!”
“第一個問題,百姓為何會心甘情願的將自己賴以生存的耕地無條件捐給寺院?”
“有求佛祖!”
“被忽悠!”
……
“不,是百姓愚昧!”
崇禎搖了搖頭“換作是你們,你們會求佛祖嗎?你們會被應赴僧忽悠嗎?”
“不會,因為你們讀過書,大量的人生閱曆讓你們能認清現實!”
不待三人細細思索,崇禎繼續道“為何寺院數量與僧尼數量眾多、且良莠不齊?”
孫承宗隻是略微思索,便輕聲道“部分大寺院是皇家所建、部分那是地方官府所建、部分則是當地富商士紳出資所建,
部分則是高僧大德化緣所建、部分則是百姓們自發所建,後兩種規模比較小。”
“陛下,皇家所建乃是帝王宮室崇尚,我大明一朝一朝中,英宗的孝莊睿錢皇後就曾下懿旨,度僧三萬。
地方官府所建則是鬻牒製度的推動,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天災**,入寺能有口吃的,且朝廷給耕田、免賦稅、租給百姓,不勞而獲等等!”
“為何會出現藏汙納垢的現象?”
“私度盛行、買賣偽造度牒、僧官借機營私舞弊等現象,所以很多地方的寺院中僧尼不一定是真的僧尼,或者說鳩占鵲巢等等;”
“差不多!”
對於三人的回應,崇禎搖了搖頭“但這兩者的本質是有利可圖,佛門乃清修之地,倒是和利益扯上了,這算什麼?”
“朕不是反對佛教,但必須要杜絕這種亂象,百姓更要自食其力,宗教應該是純粹的!”
“既然你們三人今日恰巧遇上這事了,就看看怎麼解決吧!”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