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所需的水泥,水泥的原材料倒是能找到,燒製環境也能達到。
但問題是最關鍵的研磨粉末技術,熟料、輔料礦渣、生石膏的粉末都要達到微米級,這玩意他是真的一竅不通。
想做出大批量的水泥出來,想都不要想。
沒有足夠多的水泥,鐵軌的基礎鋪設想都不要想。
更不用說固定鐵軌、焊接接縫等多項精度高的技術了。
反正他是沒指望自己活著的時候能看到火車這玩意在大明境內行走了。
大量運輸貨物的火車指望不上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將水運搞起來了。
中南半島已經劃入大明的布政司,那麼大明就控製了世界十大長河中的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長河了。
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比擬的。
更何況還有黑龍江、珠江、雅魯藏布江等等河流,如此豐富的水資源都不利用,那真是蠢了。
有蒸汽機在,能將河流的資源用到最大化。
一念至此,崇禎看向群臣:“挖運河這事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統一規劃和勘測,三條運河的開挖,朕排了先後序,分彆是江淮運河、平陸運河、湘桂運河,
江淮運河的開挖難度是最小的,也是價值最大的一條,拋開讓百姓富起來的目的外,還有四大戰略意義。
第一,長江和淮河能牽手,結束了安徽江淮之間水運必須繞道京杭大運河的曆史。
朕算過,從淮河到長江中下遊地區,走江淮運河能節省八百裡左右,潁州(阜陽)到廬州(合肥)節省一千三百裡、潁州至蕪湖節省八百裡。
這不光是縮短了路程,更是節省了時間、節省了蒸汽機商船燃燒的煤炭,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蒸汽機商船的利用效率。
第二,引長江水入淮河,提升淮河水量,增加淮河的運輸能力和灌溉能力;
第三,防洪的作用,朕讓人統計過,自西漢初到現在,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兩百餘次,平均十年左右一次,淮河從大明一朝的史料記載差不多是兩年一次。
雖然淮河水患頻率高,但下遊有高郵湖和邵伯湖,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分淮入沂三條水道分流,
同時,朕考慮在開挖江淮運河的同時,在洪澤湖邊的高良澗那裡也開挖一條小型運河,流經洪澤,清江浦、淮安,阜寧、射陽,濱海等六縣,東至扁擔港口入海。
這一條運河承擔淮河防洪、排澇的作用的同時,也承擔灌溉、航運的作用,朕稱之為蘇北灌溉運河。
如此算下來,淮河就有四條防洪水道了,如果江淮運河開通,長江洪水就會進入淮河泄洪,淮河的水則可以通過四條水道分流。
徹底結束數百年來黃河、淮河並患蘇北的局麵,從根本上實現了變‘水災’為‘水利’。”
“第四……”
說到這裡,崇禎沉頓了下來。
而聽到這裡工部尚書範景文眉頭皺了皺,瞳孔緊縮,似乎聽見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待他抬頭看向四周時,發現袁可立、工部左侍郎黃道周等幾位大臣也是如此,尤其是袁可立朝著自己搖了搖頭,示意自己暫時先不要開口。
幾息之後,皇帝重新抬起頭,眼中綻放著神采:“這一條是最為重要的一條,若是成……不,一定會成功,沒有任何失敗的可能。”
強大、自信又有些顛三倒四的話語,讓皇極殿內群臣滿是好奇。
前三條的任何一條,都值得大明朝廷傾儘全力來動工了,沒想到皇帝說還有一項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