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小道消息說朝廷抽調一百名左右的縣一級的官員,以及五百名左右的胥吏,三百名左右的秀才,這五百名胥吏和三百名秀才乾滿三年後直接入品的,如此算下來依舊還差六百人。
但朝廷要遷移百姓、在中南半島搞新農村、明年開海貿等等都需要人手,估計至少缺千人以上。”
“哈哈哈,曆屆是五千五百人錄取兩百五十人左右,二十二取一,這次參考的人雖然多但算下來應該是十七八取一,這麼算下來我們機會來了?”
“咦,你們剛剛聊天提醒了我,這次的科考會不會是關於新農村建設和管理、海貿等等的事情?
俗話說三個湊皮匠頂個諸葛亮,朝堂之上雖然名臣乾吏輩出,但架不住科考的讀書人多呀,光明大道要付出大代價,說不定野路子出奇效呀!”
“不然,野路子雖然出奇效,但不能在科舉上體現,否則在主考官眼中就是用心不正,這種人以後就是貪官汙吏、欺下媚上之人,不可留用的。”
……
每天都有考生從遠處跋涉而來,進入城中之後迅速的融入城中討論大軍之中。
天下讀書人是一家,有些是老友相見,抱頭痛哭,沒想到這輩子還有能相見之日。
有人聊沿途所見所聞所想,諸如商隊高價招工匠,大量準備出海物資等等;
有人聊家鄉奇聞趣事,諸如某個官員被查、某個富商小妾一胎生三個等等;
有人聊蒸汽機,諸如速度、靈活性、前景等等,甚至還有改進意見;
有人聊此次加科考題方向,高談闊論,做著最後的衝刺,祈求能壓中考題;
有人聊著一些小道消息,諸如看見官員帶隊勘查山川河流走向、掘土挖坑,疑似在找尋找什麼;
不管是哪種最後慢慢的都轉移到了如何同化中南半島的問題上來了。
如何遷移更省事、安全、快捷?
遷移途中會有遇見哪些問題以及該如何解決?
到達目的地後該如何最快投入到生產和提升耕作效率?
新農村建好之後該如何管理?
新農村村中的學堂該如何教授、教授什麼內容、考核標準是什麼?
太平盛世之後該如何讓百姓富有,具體手段是什麼?
太平盛世該如何保證吏治清明、強國強軍,不再走曆史循環的老路?
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層出不窮,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會迅速的在全城推廣開來,仿佛是有一張無形大手在推動。
不僅是參加考試的考生們高談闊論,百姓們也都紛紛參與了進來。
經過碰撞之後,各種稀奇古怪的回答、想法全都出來了隻有想不到,沒有百姓們答不出來的。
這種激烈的討論從月初一直討論到了重陽節的前一天才安靜了下來,雖然意猶未儘,但大考在前,眾學子還是克製了一些。
重陽節早上辰時,貢院前和京營大營前無數考生和學子靜靜的等候著了。
劉宗周出麵掃視著考生們:“諸位進城時領取的會試規則和條例想必是爛熟於心了,本官也不重複,諸位好自為之,最後預祝諸位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