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請陛下明示!”
畢自嚴微微躬身,眼中滿是疑惑之色,群臣亦是如此。
剛開始的時候皇帝可是說了,是義務教育,那就是免費的,學生自然是積累的越來越多了。
崇禎提筆蘸墨在木板掛著的宣紙上刷刷了寫下一行行的數字。
“在朕的設想中,無論是三個層級的學校,每個學年都是兩個學期,上學期是每年九月開學,這個時候秋收基本已經完成了,入學也沒有太大影響,
然後到臘月半左右放假,下學期次年二月初開學,七月半放假,七月半放假剛好趕上了秋收。
當然了,為了配合耕種,種水稻的區域在插秧時節可以放三至五天假、種小麥的區域也是類似,不確定具體放假時間,根據當年雨水、天氣等情況進行調整。
年假和暑假,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休息,二是讓教書先生調整心態陪陪家人,三是大學的學生可以趁著放假出去走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第二,每此放假前都需要考試,上下學期的平均分的前幾名給予一些銀兩、糧食等等的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三,社學第三年的暑假考試分數決定著是否能往上晉升繼續深造。
社學畢業相當於秀才、郡學畢業相當於舉人、國學畢業相當於進士,按照禮部曆次科舉的統計,秀才錄取為四十取一、舉人錄取為五十到八十取一、進士錄取為三十取一左右。
但考慮到富商士紳家的孩子啟蒙比較早、家庭條件比較好能請東席先生,如果按照秀才錄取比例,那麼平明百姓就沒有機會了。
所以,為了給平民百姓一些機會,郡學錄取比例調整為十取一。
上了三年的社學和三年的郡學,六年時間若是刻苦,雖然還無法追平富商士紳家的孩子,但也是差不了太多。
為了照顧一下,錄取比例適當降低,大學錄取比例調整為二十取一。
按照秀才的十取一來算,六十萬社學學生有六萬人可以進入郡學,郡學升大學按照舉人的二十取一,大約有三千人進入國學。
但實際人數肯定會多出幾百人的,現在國子監的貢生人數是大學的數倍了,這是可以接受的吧。”
群臣盯著宣紙上的數字,先是點了點頭,而後齊刷刷的搖頭。
第(1/3)頁
第(2/3)頁
點頭是他們認同皇帝所說的大學三千人的,搖頭是按照皇帝的這個算法,所需銀兩依舊是相當高的。
“陛下,社學一年六十萬,三年就是一百八十萬,提供吃,人均三兩足夠了,也就是五百四十萬兩,郡學和國學的十餘萬人所需五十萬兩也是大差不差了,合計五百萬兩。
這依還沒有算上修建學校、後期維護、教授先生俸祿等等,所需依舊是龐大無比。”
“畢尚書,如果隻是五百來萬,能造福萬千百姓,這筆銀子還是可以投入的吧,多了不敢說,出個三五十個徐院長、宋院長、王院長這樣的人才,那我們就算是賺到了。
如果再除去院試、鄉試、會試等等所耗費的費用,實際上可能隻有三四百萬兩。”
“劉尚書,如果隻是三四百萬兩,以大明如今的情況自然沒有太大壓力!”
畢自嚴輕輕的搖了搖頭,眼中滿是無奈:“但這隻是前三年的,而後每年人數都會多出六十萬人左右,因為社學無法晉升郡學,那就會繼續考。
如果再算上盛世到來後人口迅速增加,每年可能都會多出七八十萬,十年後可能就是千萬學子了,得多少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