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趙匡胤敏銳的覺察到了,在了韓成提及了宋徽宗之時。
這太子朱標的神色變化。
甚至於,就連那個一直站在那裡,一看就非常威猛,也不說話的秦王朱樉,也都變得有些不一樣。
趙匡胤的心頭為之顫了顫。
這家夥……該不會是乾出來了什麼更加過份的事,直接弄的天怒人怨的吧?
不然的話,他們不應該是這樣的反應才對。
趙匡胤的一顆心,都不由得為之提了起來。
這……該不會是自己大宋出現了胡亥,楊廣這般的人物了吧?
這樣的想法升起之後,又搖了搖頭。
應該不是如此。
這胡亥,楊廣,都是妥妥的亡國之君。
把強大的國度,給搞了個二世而亡。
而自己大宋,可是前後存在了三百多年!
這人,應該是比不過胡亥還有楊廣他們兩個的。
話說,在哲宗去世後,該立誰為下一任的皇帝,倒也出現了一些爭執。
當時宋神宗,還有五個兒子留在世上。
宰相章惇主張依禮、律,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
但是向太後不同意。
後麵他又說,按照長幼有序,立長弟申王趙佖。
但章太後又以其眼瞎不能擔任皇帝為理由拒絕。
在向太後的主張之下,立端王趙佶為帝。
章惇說,端王輕佻,絕對不可以做皇帝。
但是向太後卻不同意。
非要他為帝……”
“這向太後,為什麼非要讓端王來當皇帝?”
趙匡胤顯得有些疑惑的出聲詢問。
“不是說這些人都是庶出嗎?
和這向太後也沒有什麼關係。
怎麼她就非向著這端王?”
“這是因為端王的娘去世的早,他是由向太後撫養長大的。
雖然不是親母子,但是也和其餘的人不太一樣。
而且,端王若成了皇帝之後,她太後的位置,也不會出現任何的動搖。
不像其餘的人,親娘還活著。
成為皇帝之後,勢必要在後宮之中,多出了一個爭權奪勢的……”
聽到韓成這麼說,趙匡胤倒是了然了。
他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讓韓成接著往下說……
“徽宗即位後,向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
這向太後在神宗時,就是守舊派。
當政後隨即任命守舊派、韓琦長子韓忠彥為執政。
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執政蔡卞等相繼受攻擊。
蔡卞首先被貶任知府。
同時恢複被貶逐的守舊派官員的名位。
守舊派官員接著相繼上台。
當年七月,向太後還政後不久,反對立徽宗為帝的左相章惇被罷相。
韓忠彥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
當時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
也有官員認為元祐、紹聖均有失誤,
應該消除偏見,調和矛盾。
於是改次年為建中靖國,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誌,永綏斯民’。
不過這向太後,在當太後的時候,雖然也按照慣例,說是掌握大權。
可實際上,在她當政的幾個月內,卻是連一道政令都沒有下過。
對於這些,她並不怎麼關心。
隻關心著後宮……”
聽到韓成此言,趙匡胤對於這向太後,又多少升起來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覺得此人還算可以,並不是那種貪戀權貴之人。
而這趙佶,多少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從韓成現在所講述的事情來看。
這人還是有著一些明君之相的。
有意結束新舊兩派之間的鬥爭。
言辭也很懇切。
看起來竟然還有明君之相。
不過,這樣的想法升起之後,他又很快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抱太多的期望。
畢竟聽韓成講述,他已經聽了很多,自己大宋前麵情況挺好,後麵一塌糊塗的事兒。
莫非……此人也是這樣的?
就如唐玄宗一般?
再仔細想想,覺得確實很有可能便是如此。
畢竟這神宗,哲宗這兩個皇帝,已經給他打下了不少的底子。
而此人看起又有明君之像。
那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先讓自己大宋走上鼎盛。
到了後麵,又性情大變,由明君變成了昏君,還是真有可能的!
“但是,新舊黨爭不僅沒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
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鄧洵武首創徽宗應紹述神宗之說,攻擊左相韓忠彥,並推薦蔡京為相。
得到執政溫益的支持。
為徽宗所采納。
首先於同月末,決定改明年為崇寧元年。
明確宣示放棄調和政策,改為崇法熙寧變法……”
韓成這話一出口,趙匡胤頓時就有些懵了。
不是……這狗東西怎麼想的?
耳根子也太軟了吧?
沒有一點主見!
彆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頓時,他心裡麵的希望一下子就沒了。
唐玄宗也不是那麼好比的!
就此人這行為來看,趕上唐玄宗那是根本無望!
畢竟唐玄宗雖然安史之亂弄的特彆爛,但是前期,卻是一個特彆有為的君主。
那是真真正正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的人!
“蔡京是個投機者。
王安石變法時擁護變法改革,元祐初又附和司馬光積極推翻新法。
紹聖初又積極附和新法。
徽宗即位後不久,受守舊派攻擊,而被奪職提舉宮觀閒居杭州,結交赴杭收集書畫的宦官童貫。
蔡京以擅長書法,逐漸受到可以稱之為畫家、書法家的宋徽宗的賞識。
鄧洵武、溫益知道徽宗必將重用蔡京。
在進呈紹述新法意見時,都力薦蔡京。
認為徽宗‘必欲繼誌述事,非用蔡京不可’……
一直到徽宗末年,致仕已多年的蔡京,還以太師領三省事掌握朝政。
徽宗時期,始終是蔡京及其黨羽的天下。
他們打著紹述神宗改革的旗號,作為排斥異己打擊反對者的幌子
這蔡京就是六賊之首!
蔡京等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
“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
巧立名目,增稅加賦,搜刮民財。
又如征收所謂經製錢,是“取量添酒錢及增一分稅錢,頭子、賣契等錢,斂之於細,而積之甚眾”。
苛捐雜稅,積累了大量財富。
“今泉幣所積贏五千萬”,“於是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
大興土木。
不僅在宮城之北,建築稍小於宮城的延福宮和規模更大的艮嶽。
還乘機利用搜刮的民財,大修各自的豪華宅第。
為了阻止其他官員的議論,詔書也不依中書省草擬、門下省複核、上奏後頒行的正規途徑。
而是請徽宗親書後即頒行,稱為“禦筆手詔”。
甚至請宦官楊球代書,號稱“書楊”。
以達到他們任意胡作非為的目的……”
“混賬!畜生!朕要生撕了這些狗賊!
怎麼敢如此殘害自己大宋!!”
趙匡胤破防了!
自己大宋好不容易出了神宗,哲宗這兩個人。
大宋整體有了一定的好轉。
結果又弄了這樣的一坨上來。
這等廢物,真的該死
這麼折騰下去了,自己大宋豈不是要被他們給徹底的整沒了?!
這個時候,他是真恨自己不能前去。
不然的話,非得把這些狗賊,一斧子一個都給剁了!!
“……徽宗初年,宦官楊戩先設“稻田務”,開始在汝州立法。
可以種稻的田土,收索民戶田契,輾轉追尋,直至無契可證。
將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稱為公田。
種植戶即作為佃戶,須交納公田錢。
繼而推廣至黃河中下遊及淮河流域。
彌漫數百裡的梁山泊,是濟州、鄆州數縣,沿湖漁民賴以生存之所。
也被按船隻強行收取賦稅,逃稅者按盜匪處罪。
在李彥及其黨羽的摧殘之下,北方也是民不聊生,小規模起義不斷發生……
宣和元年,宋江起義於河北路,同年十二月,已發展為有一定規模的農民起義軍。
被稱為“河北劇賊”。
北宋朝廷曾下詔進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
而是於次年轉戰南下京東路,被稱為“京東賊……
除了宋江之外,最大的是方臘起義軍。
方臘是兩浙路睦州,青溪西部山區的幫源峒漆園,屢遭“造作局”酷取,他利用包括明教等各種秘密宗教組織起義。
為裡正發覺,遂殺裡正而於宣和二年十月起義。
次月即建立政權,首先攻占青溪縣城。
深受“花石綱”之害的兩浙人民紛紛響應。
起義軍隨即攻占睦州、歙州……
消息傳到首都開封,徽宗立即派親信宦官、知樞密院事童貫統率數十萬原準備攻遼的大軍去平叛……
……連續激戰後,起義軍戰敗。
二十六日,方臘為官軍小軍官韓世忠所俘,起義失敗。
起義軍的餘部轉戰於浙東地區,至八月間,才最後失敗。
方臘被俘後被解往首都開封,於八月下旬被殺害。
北宋朝廷雖然鎮壓了方臘起義,但並沒有吸取教訓,革新政局,而是更為黑暗**……
對了,這花石綱是因為宋徽宗酷愛奇石,才弄出來的東西。
他更是相信怪石中有蟠龍神力,身處怪石環繞之中,可以幫助自己得道升天。
宋徽宗在全國搜羅怪石長達二十年,史稱“花石綱”。
並開啟了中國古代鑒賞怪石的風氣。
有道士向他獻計:將宮牆外東北部的地麵增高,必有多子之福。
於是,趙佶在那裡堆成一座萬歲山,完全按照道教八卦所列的艮方疊土數仞而成。
故更名艮嶽,耗時六年之久,靡費國資不計其數。
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進呈,後來,規模越來越大,他主持蘇杭應奉局,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兩淮和長江以南等廣大地區。
而以兩浙為最甚。
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賞的,應奉局立即派人以黃紙封之?
稱為供奉皇帝之物,強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則獲“大不恭”之罪。
搬運時,破牆拆屋而去。
凡是應奉局看中的石塊,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絕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計民力,千方百計搬運出來……
宋徽宗曾得太湖石,高四丈,載以巨艦,役夫數千人,所經州縣,有拆水門﹑橋梁,鑿城垣以過者。
應奉局原準備的船隻不能應付,就將幾千艘運送糧食的船隻,強行充用。
甚至旁及商船,造成極大危害……
“這畜生!入他娘!
這是什麼狗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