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都不吭聲。
現在的項目,搞了十多年,尚未定型。
尤其6月試飛過程突然出現雙發停車的險情,現在剛剛找到隱患,排除故障。
突然來這麼一個讓所有人都心動的氣動布局……
“鴨翼可以提供更強升力。或許,改進型可以考慮增加鴨翼氣動布局。在兩台發動機的推力加上鴨翼提供的升力下,可以讓航程更遠、機動性更強……”
副所長顧誦芬在眾人都沉默時,開口提到。
他是殲8副總師。
對於目前戰機的性能,了解得非常清楚。
技術指標、作戰性能都不符合空軍跟海軍航空部隊需求,可沒辦法,殲8已經是國內最好戰機了。
“這樣的氣動布局沒有經過風洞實驗。”
“方案也沒有論證,如果開始論證,需要很長時間。”
“精力還是應該放在現有型號的定型上。”
眾人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
殲8搞了太多年還沒定型,又把精力浪費到其他方麵?
“我支持副所長的意見。現在的型號定型工作已經到了尾聲,隻需要通過航空產品定型委員會的生產批準。大家都清楚,殲8定型也無法滿足部隊現有需求。國外已經服役三代機甚至四代機……我們需要把精力放到新的型號上了。”
多數反對,所長劉知敏開口了。
“改進型號用鴨翼?”
有人提出了質疑,“那不是611的殲9采用的方案?”
611所是從601所分離出去的團隊,調到蓉城,作為戰備單位。
“能達到指標,提升性能,用鴨翼氣動布局也沒什麼不可以!動力是我們的弱項,想要把更重的戰機送上天,需要更強升力。”
劉知敏一臉嚴肅。
“所長,我準備親自去哈工大那邊一趟。”
顧誦芬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從哈工大送來模型後,他第一個支持。
從67年擔任殲8副總設計師開始,他就對整個戰機性能了如指掌,很多時候考慮如何改進才能大幅度提高殲8航程、機動性能、掛載能力。
哈工大送來的模型,跟顧副總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
“行,你親自去那邊一趟,跟搞出這個的人聊聊。如果可以,把人調到所裡來。學校要不放人,我來想辦法。”
劉知敏想了想,點頭說道。
優秀的設計師,弄到所裡來,才能更好成長。
······
同樣是沈城。
沈城化工廠招待所。
吳濤跟王征兩人正滿臉愁苦地低著頭抽煙。
“老吳,廠長伱也見了,你們提供技術,廠裡是歡迎的。可你們提出的條件,全國都沒先例……資本主義那一套在咱社會主義中沒有生存的土壤!作為老同學,我得說說你了,直接把配方跟工藝提供給我們廠,廠裡的感謝信以及其他的,對你個人進步有很大幫助……”
兩人前麵,一個在這年頭很難見到的胖子苦口婆心地勸著兩人。
沈城化工廠采購科副科長曹堯俐。
吳濤的同學。
去尼瑪的感謝信!
學校花錢、花精力研究的成果,就值一封感謝信?
吳濤差點罵出聲來,看著這胖子的嘴臉,恨不得一巴掌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