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大明的一係列政策,著實讓群臣有些茫然。
關於寶鈔新政,到現在很多人都還稀裡糊塗的。
然而更讓他們想不通的是,在這一套組合拳下,寶鈔竟然真的起死回生了。
新鈔已經漸漸被百姓接受,民間交易使用寶鈔的頻率越來越高。
錢荒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尤其是五文和十文的小鈔,效果出奇的好。
民間交易已經普遍開始使用。
在金鈔局的統計裡,這兩種麵額的新鈔,竟然出現了緊缺的現象。
這也不奇怪,金鈔局初創,對大明的經濟總量並不了解。
本著寧願少發不夠用,也不多發泛濫的原則,這一次發行的新鈔總量並不多。
不夠用也是正常的。
反而是大麵額的,有點多了。
比如一貫的麵額,普通人是用不起的,隻有大宗貿易才會用。
一貫銅錢重達十斤左右,換成寶鈔就是一張輕飄飄的紙。
隨著新鈔信譽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商人喜歡用寶鈔結算了。
在大宗貿易中,寶鈔所占的比重已經超過了銅錢。
這也是讓百官想不通的地方。
你們這些商人就不怕寶鈔突然貶值嗎?
哪怕隻是稍微波動一下,對你們來說都是巨額損失好吧。
更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是,寶鈔竟然真的沒有貶值。
價格相當的穩定。
他們隱約能猜到,可能和金鈔局的倉庫有關。
但現在,去金鈔局兌換物資的人越來越少了。
雖然在同時擁有銅錢和寶鈔的情況下,百姓還是習慣性將寶鈔花出去,把銅錢存起來。
但在收到寶鈔之後,也不再和之前那般著急花出去。
而是有需要了,才會花。
以前金鈔局的倉庫門口,隨時都排滿了兌換物資的百姓。
現在隻有稀稀拉拉幾個人。
而且這些人一大半都是商人。
是的,商人越來越喜歡去金鈔局兌換物資了。
一般商人,從外地運貨物過來,是需要繳納各種雜稅的。
金鈔局從外地調運物資,一文錢的稅都不用繳納。
少了這許多的稅,他們手裡的貨物價格,就比正常商人手裡的要低一些。
而且質量還有保障。
有這種好事兒,誰還辛辛苦苦自己跑去運貨啊。
還好,金鈔局隻提供幾種基礎貨物,否則跑運輸的商人全都要破產了。
即便如此,也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商業行為。
在陳景恪的提醒下,朱元璋及時更改了規則。
對每個人,每天兌換物資的數量,做出了限製。
且嚴厲打擊商人雇人來兌換物資,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這個規則剛實施,確實引起了一些騷亂。
不少人都以為朝廷要朝令夕改,不允許百姓兌換了。
金鈔局和各衙門連忙出麵解釋。
大商人是最支持這個新規的,畢竟金鈔局的行為影響的是他們的利潤。
所以,他們自發的站出來替朝廷解釋。
並且他們的解釋更加直接:
商人錢多,把倉庫裡貨全換走了,百姓就沒的換了。
朝廷限製商人兌換,是在保護老百姓的利益。
這句話比什麼都管用,百姓馬上就轉變了態度。
限製的好,朝廷還是有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