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天下瞬間就沸騰了。
什麼皇帝失德,什麼朝有奸佞,哪有這版本更有話題性。
原來這次日食是為太孫而降下的。
這說明了啥?
說明太孫乃天命之主啊。
太孫是大明儲君,未來的天子。
他是天命之主,那豈不是說大明的法統,是得到蒼天認可的。
大明就是天下正統啊。
因為這件事情,大明的國祚更加穩固。
少數不安分的人,也紛紛偃旗息鼓。
這個意外的收獲,讓朱元璋都興奮不已。
本來他還想教訓一下毛驤。
你動用錦衣衛的力量,宣揚‘天命太孫’就行了。
竟敢將朝堂細節傳出去,成何體統。
但有了這個意外收獲,他也就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這件事情,朱雄英的太孫身份可以說穩如泰山。
雖然本來就很穩,但太子還沒有繼位就冊封太孫,還有些不符合禮法的。
很多比較古板的人,心裡都是有意見的。
現在有了天命加身,一切都變得合理了。
再古板的人,也都不會拿這來挑刺了。
相反,他們搖身一變,成了太孫最堅定的支持者。
天命太孫,誰敢說半個不字,老夫就和他拚命。
讀書人的想法和官僚群體差不多,對此也是樂於見成。
除了符合禮法之外,還關乎著自身利益。
太孫的位置穩固,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投資了。
不用擔心押錯注,最後一無所有。
百姓們的想法很淳樸,太孫才**歲,他是天命之主,那大明至少還能太平五六十年。
而且既然是天命之主,肯定不會是昏君。
也就是說,天下百姓至少還能過五六十年太平日子。
好,好啊。
可是現在太孫重傷在身,咋辦啊?
不會出事吧?
趕緊為他祈福吧。
於是民間開始自發的為太孫祈福。
道佛兩家自然也不甘寂寞,紛紛跳出來,為太孫的‘天命之身’做背書。
還舉行水陸法會,為太孫祈福。
在這個年代,宗教在民間的影響力,是遠遠超過朝廷的。
原本‘天命太孫’隻在城市裡傳播,農村較為封閉,基本很少有人關注這事兒。
現在宗教插手,直接將這股風吹到了鄉村。
隨著水陸法會的舉行,‘天命太孫’這個概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毫不誇張的說,在民間太孫的存在感,甚至超過了太子朱標。
你要是和他們講太孫,他們能滔滔不絕吹一天。
要是和他們講太子,他們都是一副驚訝的樣子:
啊?咱大明的儲君不是太孫嗎?太子是什麼鬼?
更戲劇性的是,無數人都在期盼著,蒼天賜給人間的君王登基。
以至於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話:
等太孫登基,咱們的日子就能好過了。
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道佛兩教如此大張旗鼓的舉行水陸法會,自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滿。
很多人上書朝廷,希望下令禁止。
得到的批複是:下不為例。
朱元璋也很不喜歡什麼祈福,要是道佛敢打著他的幌子這麼做,他必然會大怒。